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理念和原则探析

2021-09-10 07:22刘海关晋平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原则

刘海 关晋平

摘  要:梳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程,明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属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秉承回归教育初心、统筹全面推进、落实专创融合、注重开放协同的理念,坚持方向性、广谱性、专业性、开放性的原则。科学认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属性、理念和原则,有助于高校更好地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和探索路径,更好地发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主阵地的作用。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内涵;理念;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2-0155-03

高校是人才第一资源和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交汇点,也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号召,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逐步迈向纵深,取得长足进步和显著成效,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毕业生的高质量创业就业、高等教育的提质增效、国家的高质量发展等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由于我国高校数量众多、发展水平不一、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发展快所次生的认知不一致、发展不均衡的现状等问题的存在,使得部分高校的双创教育依然存在问题。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属性

201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高校双创教育进入稳步推进阶段。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我国高校双创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适应经济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一种高等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2]。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四个显著特征。一是有时代背景的属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概念的提出和发展,紧跟并服务于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二是有以人为本的属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和价值教育的综合,不是职业教育,更不是技能教育。三是有通识教育的属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广泛性和普及性,不是仅仅面向特定的专业、特定的人群。四是有实践性的属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更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更注重教育的实际成效和社会认可。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秉承的理念

(一)回归教育初心,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出发点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创新创业教育是通过对创新创业意识的激发、精神的塑造和能力的培养,促进大学生的自主、全面、健康发展,回归教育初心,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所在。

(二)统筹全面推进,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立足点

我国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高校双创教育改革承载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突破口的希望。从人才培养看,创新创业教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培养一流人才的核心要素;从社会需求看,创新创业教育不再是一种时尚的口号,而是当下真真切切的需求;从国际竞争看,创新创业教育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应清醒地认知到,由于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依然存在着理念不先进、认识不充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迫切需要与发展滞后的矛盾碰撞,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最大实际。唯有立足最大实际,统筹全面推进,方能实现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后来居上。

(三)落实专创融合,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切入点

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双创学院、双创中心等机构、部门相继成立,激励政策不断加码,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逐渐开展,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的专业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处于相对割裂的尴尬局面。与专业教育的疏离,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成了无本之木,使可持续发展缺乏有力支撑。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决不能脱离专业教育的根基[3]。唯有不断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方能破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落地难、生根难的困境。

(四)注重開放协同,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落脚点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全链条、多要素参与的教育,不仅包含高校内部的课堂教学、实践创新、文化活动等诸多内容,还涉及高校与国家战略、社会环境、政府政策、企事业单位等外部因素的配合。高校创新创业是为了向社会输送更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教育成效如何,最终需要社会的检验和认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和育人成效,需要校内外多方资源的介入。创新创业教育更应秉承开放共享、协同育人的态度,集聚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建立科学协调机制,充分考虑多主体、多因素的协同运作,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当生态环境和育人成效相辅相成、良性循环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谓成熟、成功。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坚持的原则

(一)坚持方向性原则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双创特点,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民生的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质量优、数量多,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素质和能力,勇于实践、善于创造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扎根中国大地,结合国情民情,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传承千年的中国文化、开创百年的中国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打造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范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应根据高校自身办学方向、定位、特色和区域经济、产业、文化特征,找准目标并在发展中不断凝练特色。

(二)坚持广普性原则

创新创业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在多个层面全面贯彻、广泛推进。认识层面,要高度重视全员育人。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为先导,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首创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核心,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广泛性、普及性,覆盖全体、分类施教。管理层面,要创新机制、全过程育人。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第一课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面,推进培养方案、评价标准、管理制度、服务体系和配套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落实层面,要广泛融入、全面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应融入价值教育、素质教育、能力教育,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引导和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成长自觉、自身潜能,通过课堂教学、项目训练、社会实践、比赛历练、平台支持等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4]。

(三)坚持专业性原则

高校要在更深层次、更大程度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根据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优化课程设置、创新管理机制、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管理,进一步挖掘、整合、充实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努力打造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在创新创业实践中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的良好局面。高校人才培养要由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打通相近专业、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开设跨专业的、学科交叉型的课程,努力探索跨专业、跨学科、跨院系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机制。高校要面向产业需求、面向未来,培养学生面对和解决复杂问题、不确定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四)坚持开放性原则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挖掘、整合和聚集各类教育要素与资源,推动科教协同、产教协同、校地协同、校校协同,形成目标一致、开放合作、全员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推动科教协同,促进科学研究、创新创造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相结合,努力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将科学研究成果及时地转化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探索建立科学研究反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激发科学研究的长效机制。推动产教协同,加强高校与行业、企业的协同育人,拓展双方在人才培养、项目研究、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互惠互利,协作共赢。推动校地协同,加强高校与地方政府的协同育人,深化双方在人才引培、科攻关技、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打造地方支持高校发展、高校助推地方建设的良好局面。推动校校协同,拓展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建交流互助机制,共享教育资源和经验,共筑教育平台和载体[5]。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深化創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自我革新。

参考文献:

[1] 吴伯志,唐滢,欧颖.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再认识[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10).

[2] 刘海,严明,赵伟,等. 基于第二课堂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探析与思考[J]. 就业与保障,2020(05):80-81.

[3] 杜玉波. 携手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N]. 中国教育报,2019-11-29(02).

[4] 王占仁. “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J]. 教育研究,2015,36(05):56-63.

[5] 莫诗浦.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N]. 光明日报,2016-7-3(06).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木木相册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