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研究

2021-09-10 07:22李国建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探索问题

李国建

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当前,“形势与政策”课建设过程中仍存在教学管理不够规范、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学科支撑等问题。高校应当构建科学机制、精选教学内容、重视教学创新、建立评价机制、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推进课程的探索和实践,将“形势与政策”课建成学生想学、爱听、笃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问题;对策;探索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健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1] “形势与政策”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2] 近几年,“形势与政策”课在课程定位、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仍然滞后于形势发展和教育实践的需要。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如何进一步提升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无疑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另外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形势与政策”课的规范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管理不够规范

从教学管理机构看,《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高校要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思政课管理体系,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由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统一组织开课、统一管理任课教师,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等相关部门配合做好教学管理工作。[3] 然而在实践中,相当多的高校并没有将“形势与政策”课统一划归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而是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宣传部、通识教育中心、团委、教务处等职能部门负责管理课程。从学分和学时上看,高校基本能按照要求设置学分,但学时要求不达标的问题比较突出。不少高校只是在低年级开课,高年级开课率较低,末能落实教育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开课不断线和每学期不低于8学时”的要求。从教材使用上看,一些高校选用自编教材或者其它相关教材,没有统一选用《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写),做到人手一册。从上课时间看,相当多的高校将“形势与政策”课的上课时间安排在晚上或周末授课,一些高校甚至以聆听报告取代正常的课堂教学,以实践教学代替理论教学,以网络课堂替代现实课堂。

(二)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不强

当前,“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有的教师拘泥于教学要点,授课内容滞后,难以反映当下时事动态以及政策的新变化。有的教师政治术语使用欠规范,讲课过程中出现一些常识性错误,容易误导学生。有的教师只是把时事和社会热点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汇总,缺乏有深度的分析和解读。有的教师热衷于各种有趣的话题吸引眼球,甚至出现娱乐化倾向,片面追求生动性,导致课程内容缺少思想的厚度和理论的深度。[4]这些问题的存在,使课程的实效性大打折扣。某课题组在上海部分高校的调研显示,有54.6%的学生表示自己是“有选择地听课,根据课程内容的兴趣或老师的讲课风格而定”;仅20.5%的学生表示在课堂上会“认真听讲,积极做笔记并与老师互动”;而18.8%的学生选择基本不听,自行学习其他知识或玩手机打发时间。[5]

(三)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涉及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科技、社会管理、国际关系等诸多方面,内容涵盖面广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较强的政策解读和宣讲能力,拥有宽泛的学科专业背景、宽阔的知识视野。但目前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不少问题。从师资结构上看,大多数高校主要由辅导员、政工干部担任“形势与政策”课任课教师,这些任课教师很少受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难以讲清讲活形势,讲明讲透政策。对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缺乏冷静思考和敏锐性、洞察力,无法很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从师资管理上看,多数高校没有建立严格的教师准入和退出机制。部分教师备课不认真,授课效果不佳。个别教师甚至整节课都在播放纪录片等视频,以播视频方式代替授课,严重违背了课程的教学要求。从教学科研上看,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参差不齐,缺少较强的教学团体和科研骨干。当前,多数高校未能根本解決“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师资配备失衡,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

(四)缺乏学科支撑

从学科支撑上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的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四个二级学科具有较为紧密的对应关系,而“形势与政策”课没有直接对应的学科支撑。[6] “形势与政策”课较低的学科地位、较窄的专业发展空间,缺乏制度性的学术联系和交流,给从事该课程的教师带来了学术成长的压力。

二、高校规范化建设“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对策

基于“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存在的问题,需要在机制、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资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摆脱困境。

(一)构建科学机制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有着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与其它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较,它更加具有时效性、政策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在课程的建设和管理上,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也不同于其它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它更加需要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宏观协调,更加需要学校有关部门齐心协力,采取得力措施共同建设和管理。“形势与政策”课应在校党委领导下进行,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具体组织实施,宣传部、学工部和教务处等部门配合相关工作。高校应把“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形势与政策”课列入全校的课程教学管理中,作为必修课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中。要按照相关要求设立教研室和课程负责人专门管理教学运行和教学研究活动,确保做到课程进课表、进课堂、进头脑。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扶持力度。在计算教师个人工作量时,要考虑“形势与政策”课内容更新快、备课难度大的特点,给予适当倾斜。[7]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所需各项经费予以保证,积极为从事形势政策教育的教师提供参加培训、学术会议、社会考察的机会。

(二)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首位因素。2018年《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要围绕四大专题展开,包括全面从严治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港澳台工作和国际形势与政策。[8]“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的课时不多,在有限的学时内,要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非常关健。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以教育部下发的的教学要点为核心,以学生普遍关心的国内外时政热点为教学切入点。教学内容坚持要“新”、要“精”、要“管用”的原则。所谓“新”,就是教师在讲学过程中要紧跟时政热点,聚焦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尽可能快地将最新的内容反映给学生,把学生最关心的东西体现出来,实现教学内容时效性和理论性的有机结合。所谓“精”,就是在内容的选取上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或避重就轻。从大量的教学素材中选取出党和国家推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学生最关心的国内外热点和焦点问题作为讲授的内容。要求教师把所选取的内容给学生讲清、讲深、讲透。比如中美贸易战、香港问题、南海问题等,不但讲清了是什么及为什么,还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发展趋势、利弊得失、应对措施。所谓管用,就是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挖掘教育资源和内容。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形势观和政策观,能够认清国内外形势,全面准确的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三)重视教学创新

教学创新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质量的必由之路。一是创新教学模式。除了坚持以传统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外,在课堂教学中可适当开展新闻评述、形势分析、政策点评和信息交流,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探究式教学、PBL教学、情境式教学、翻转课堂、慕课、智慧教室等。二是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注重互动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形势与政策的基本观点与方法。在教学手段上,以多媒体为教学基本手段,使多媒体课件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具有更多的信息量、更好的视听和动画效果。有效整合校内外专家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提升教学整体效益。三是建设“形势与政策”在线开放课程,推进网络教学。高校要深入挖掘网络教育资源,构建网络教育阵地,掌握网上主动权。把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四是强化实践教育。坚持将形势与政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英雄人物和学生先进事典型学习宣传相结合,与重大节日、纪念日和重大事件相结合,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增强教育实效。[9]

(四)建立评价机制

为了提高形势政策教育的实效性,实现课程的教育目标。一方面高校应建立对教师的评价机制。评价的内容应该具体,并有明确的评分标准。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评出最受欢迎的授课教师和专题内容。建立和完善网上教学评价系统,设置学生信息员,从学生层面反馈教师在授课内容、授课效果存在的问题,以便于更好地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的授课质量。此外,教学管理干部、教学督导应针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状况进行调研,定期深入课堂进行教学质量检查,查看课程的教学计划安排,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讲课内容及效果,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定期进行教学评价,表彰和奖励优秀教师,教育和帮扶后进教师。另一方面对学生实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把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讨论、课程论文、调研报告、参与社会实践等都作为“形势与政策”课成绩的组成部分,全方位、多层次考核学生的纪律意识、创新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团体合作的能力,观察、分析形势与政策的能力等,通过考核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提升教师教学素养

习近平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高校要选拨政治强、理论功底扎实、知识面广、热爱本课程教学的教师担任“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任务,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学校要大力支持教师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组织的“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训班、备课会和其他教研活动。定期组织校内形势与政策集体备课,开展教学交流。通过对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拓宽教师眼界和知识面,通过教学观摩活动和优质课大赛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通过“传帮带”活动帮助年青教师尽快成长。高校要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科研课题,撰写教学研究论文。推荐教师参加部门组织的社会考察活动,帮助教师深化思想认识、坚定政治信念,丰富阅历、更新知识体系,洞察社会发展。通过以上措施,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以确保“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思维新、视野广和力量强,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的要求。

三、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广州医科大学的“形势与政策”课开设时间较早。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学校就已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最初的教育方式是形势报告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当时主要由宣传部负责组织,授课人员由学校党政人员和辅导员兼任。2005年9月起,“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改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负责。任课教师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的教师担任,教学逐步走向规范化。2012年5月学校设立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进一步加大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管理和建设力度。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与教学实践,“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形勢与政策”课已覆盖广州医科大学各年级、各专业,并成为学生最喜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

(一)强化教学管理,完善运行机制

广州医科大学的“形势与政策”课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负责,教务处和学生处等部门共同参与。目前,“形势与政策”课已经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首先是课程设置已经规范化。广州医科大学的“形势与政策”课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自主学习三种形式。学生在校期间,每学期8学时,计2个学分。开课时间为每学期的第1周至第16周,课程教学内容全部排进课表。其次,教学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已经按照相关要求设课程负责人专门管理教学运行和教学研究活动。再次,教学内容的设置实现了规范化和灵活性、标准化与差异性的有机结合,鼓励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

(二)凝练教学内容,开展专题教学

广州医科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由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具体组织实施。每学期初教研室组织全体任课老师学习和讨论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围绕党和国家推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当代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焦点问题,并结合广州医科大学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教学内容,采用专题教学的形式授课。例如,作为一所地方医学院校,该校先后开设了医学生更关注的《新医改解读》《健康中国》《阻击新型冠状病毒—经验与讨论》《增强必胜信心 发挥制度优势 坚决打赢防控疫情阻击战》等专题,引导学生了解、关注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历程、成就和未来趋势,着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正确分析理解时事动态的能力。

(三)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实效

为了增强广州医科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该校积极推行混合式、探究式、PLB教学。打造相互联系的“传统课堂”“在线课堂”和“实践课堂”,注重启发学生,通过提问、讨论、报告、结果评价等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形势、政策的基本观点与方法。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它课程相比,“形势与政策”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效性最强,内容涉及面广。针对这门课程的特点,广州医科大学采用专题教学的方式,每学期确定四个专题的教学内容。为了确保每一专题的内容既有理论的深度,又能贴近学生,坚持集体攻关,成果共享,做到了每一专题的教学内容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此外,任课老师还每年编写大量“形势与政策”课专题讲稿,并制作了大量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整合各种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为了挖掘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广州医科大学还不定期聘请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地方党政领导到学校作形势报告。如2019年9月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温国辉来到广州医科大学,以“拥抱新时代,共创新未来”为题,为师生们主讲形势与政策课。此外,广州医科大学还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如在2019年,以建国七十周年为契机,召开学生座谈会,组织部分学生参观了“建国七十周年主题成就展”,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党教育。在新冠肺炎防控的关键时期,2020年3月2日,广州医科大学举办了特殊而有意义的线上开学第一课,校长王新华教授以《从辩证唯物观和文化自信看新冠肺炎的中医药防治》为题,给全校学生线上讲授开学第一课,并现场连线正在武汉协和西院ICU的广医医疗队,通过队员们的现身说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职业精神教育。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发扬“广医人精神”及“南山风格”,以钟南山院士为榜样,好好学习,练就过硬本领,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五)师资队伍落实,夯实阵地建设

教师队伍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广州医科大学选拨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组织能力较好、热爱本课程教学的教师担任“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工作,形成了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体、具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教师队伍。广州医科大学校长王新华教授每学期都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工作,强化学校领导的标杆作用。学校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严格落实每年生均40元的专项经费投入机制,确保广州医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统筹发展。广州医科大学还积极推行“形势与政策”课的小班教学,大力支持教学改革,重视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每年都组织“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参加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和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为他们评聘职称创造条件。教学推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两者相得益彰,促进了团队建设、学科建设、执教能力、教学实效的可持续提升。

总之,“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健课程。高校必须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新时代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2][3][7][8]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社科)〔2018〕1號[Z].2018-04-12.

[4]程琼,王洛忠.形势与政策“金课”建设的标准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20(5):64-69.

[5]孙传通,张慧晶,魏阳芷.学生视阈下“形势与政策”课获得感提升路径[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12):98-101.

[6]高正礼,孙前梅.构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协同建设机制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20(1):64-67.

[9]杜敏.把握形势政策教育特点 不断提高教育实效[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76-77.

责任编辑  韩谦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探索问题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