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语月
【摘要】 由于广州榄雕历史悠久,中心地区已经至少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现代中国橄榄艺术雕塑系列工艺作品继承了橄榄传统,小巧玲珑,运用多种镂雕、浮雕、圆雕、微雕等现代工艺美术手法重新进行雕刻创作,精雅别致,令参观者不禁赞叹不已。在高度重视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及继续保护的今天,广州榄雕在当地依然具有极高的艺术科学研究应用价值。本文旨在通过对广州榄雕现阶段状况的调查分析,总结广州榄雕的特点和发展状况,并针对其现状提出发展思路。
【关键词】 广州榄雕;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曾氏榄雕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9-0082-03
广州榄雕是一种广东省的民间雕刻技艺。其工精艺高,玲珑轻巧,镂空通雕的蟹笼、雀笼、花篮、花瓶等日新月异,多姿多彩,人物造型也非常精致、惟妙惟肖,体现了鲜明的广东地方特色。
一、研究背景
榄雕虽然拥有悠久的历史,精美实用,但居住在广州的广州人民却并没有太多地了解它,而在广州以外的其他地区更鲜为人知。据一位榄雕工匠说,尽管橄榄雕的手工技艺精湛,但目前橄榄雕制造的工艺产品已经远远赶不上这个时代进步和发展。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由于对工艺和市场的价值问题有着巨大的争论,缺少一个引领当代工艺的人。一些广州榄雕专业的工艺人员曾经试图开展榄雕体验课,但其实施的成效并非很明显。而且学徒并没有对此类工艺的文化进行深刻理解,只是将之当作一门新鲜的传统手工技巧来学习。并且,由于近几年来乌榄树遭到大量砍伐,榄雕材料紧缺,加上产值不高,规模性的榄雕生产时下已不复存在。在此情势下,广州榄雕发展迟滞,前景堪忧,急需采取措施,加大保护力度。
二、榄雕介绍
(一)起源与历史
广州榄雕作为一项民间美术雕镌工艺,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朝乾隆年间,榄雕雕刻艺人陈祖章被乾隆皇帝奉旨召入清朝宫廷,创作《东坡夜游赤壁》榄雕作为贡品,在其榄雕技艺上、内涵上都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研究发展。而且一直到1854年,增城新塘当地著名艺人画家湛谷生所亲手绘制的巨幅榄雕艺术画作《苏东坡夜游赤壁舫》才被外界称为“榄雕之王”,目前仍然完整保存于中国增城新塘博物馆。这两个应该是榄雕界最巅峰的作品,将榄雕这门手艺推到前所未及的高度。但后面因为各种历史原因,曾一度接近失传。一是榄雕缺少了与现代元素的结合,作品仍停留在传统的审美阶段;二是因为这门工艺培训接班人,需要非常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才能培训出一个真正的手艺人,难以注入新鲜血液让这门手艺更好地传承。所以在榄雕成为非遗前一度走向没落。
(二)工艺选料与制作过程
广州增城盛产乌榄,其榄核可以被制作成一件精细的艺术品,广州榄雕便是以乌榄核为材料的传统雕镌艺术。因此,榄雕的制作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榄核的选择。榄核的特点主要是它的硬度比较脆,很适合作为一个雕刻工具。因为它的纹路比较油滑,盘玩的地方就比较流畅。合适的乌榄核必须个头大且质地细腻。
有经验的师傅说,把榄壳的外皮刮掉后,在皮肤上轻轻刮一下,表层越红质量就越好。因为榄壳越红就表示里面含有的优质越多,而这些优质可以起到保护榄壳的作用。增城新塘的榄核肉小壳大,是最佳的榄雕材料。
选料过后,便是画样成型,设计出工艺品的形状与大致样貌。接着进行雕刻,这是整个工艺流程中的重要部分,包含浮雕、圆雕、镂空雕等多种技艺。最后就是开眼,是榄雕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在雕刻完成后的工程中作品都需要经过一次抛光,这样榄雕工程中的作品能够保持光泽和温润,不但充分地展示出了榄雕工程中艺术品的精髓,而且也比较便于维护与收藏。在寸木之上,榄雕艺人们雕刻出各色人物、花鸟兽虫、山水楼阁等形象,具有典雅秀丽、动静相宜、细腻精微的特色。
制作榄雕的历时是要看技艺掌握情况的,如果做一个工具,拿最简单的来举例,比如说手系绳,有经验的师傅来做的话两到三个小时可以完成一颗,而如果是学生做,就需要大概三到四个小时一颗。其实学榄雕是很容易学的,关键是如何学精。曾昭鸿表示,他们做榄雕这项技艺是三年满师。但其实在现在教学,即学生做榄雕,两个小时可以包上手,关键是学得精不精,这要靠平时自己磨炼。所以,学榄雕说难也不难,说快也不快,一句话就是要学難精。
三、广州榄雕的发展困境及原因
由于时间的变迁、原材料的生产数量和品种质量的下降,榄雕在学艺阶段的生产周期较长、行业收入微薄等各种原因,造成了榄雕产品市场的不景气,导致该项产品的传统工艺濒临丢弃或遗忘,并出现传承者断层。广州榄雕,这项民俗手艺正在面对逐步无榄可雕、没有人愿学、濒危失传的尴尬现实。
(一)外因——无榄可雕
原材料减少、无榄可雕是目前榄雕技艺面临的最大困境。
据广州曾氏榄雕传承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曾昭鸿所说,广州榄雕在雕刻用的榄核原料只选乌橄榄, 但近年来榄核的收购越来越难。因为乌橄榄核的核壁厚,能为雕刻师提供足够的雕刻和造型空间。当一批新榄核运回工作室后,要经过一系列的工序才能成为雕刻原料,包括清洁、存放 (至少需一年时间等待榄核充分风干)、筛选 (分大小,分雕刻类别),然后才进入对榄核的初步创作。
其次,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导致榄雕依赖的乌橄榄树纷纷被砍伐、移植或无人管理。乌橄榄树的减少,直接影响了乌橄榄的产量。现在乌橄榄核的价格每年都上涨,而曾氏榄雕收购到的数量也比以前少了。原材料的减少, 是目前广州榄雕所面临的最大困境。
由于乌榄树受到大规模的砍伐,橄榄雕刻的材料相对紧缺,再者由于其产值低,规模化的橄榄雕刻在时下不复存在。在此情势下,广州榄雕发展迟滞,前景堪忧,急需采取措施,加大保护力度。
(二)内因——恐后继无人
由于橄榄雕产品销量低、收益微薄、橄榄雕制造的难度大、手艺枯燥辛苦且学徒们的榄雕工艺期和周期长,学徒们一直坚持不下来,现在我国橄榄雕制造行业的技艺濒临丢弃。
首先,橄榄工艺技术制造的难度很大。据曾宪鹏介绍,同为一种雕塑雕刻的工艺,跟传统木雕和齿雕的方法相比,榄雕的难度更大,因为榄雕的榄核又硬也很脆,稍不注意留神就前功尽弃,所有的工具都应该是他们自己动手做的,仅在雕塑中使用到的工具就只有30种。在设计雕刻一艘龙船绘画饵鱼时,制造出一个连接着帆船的锁链、门窗,有可能会出现高达50%-70%的报废率,遇到了空气干燥、风吹雨打暴晒等条件,可能会使帆船发生龟裂,前功尽弃。
其次,榄雕手艺枯燥艰苦。因为长期从事榄雕,曾老先生双手已經严重变形,无数次的刀割伤,已经使他的双手失去了痛感,现在即使是刀再刮在手上,他也没有太大的感觉。谈到日复一日地榄雕生活,曾老先生只是淡淡说了一句:“虽然枯燥,但是我本身就比较静,适合干这个。”他是用他的生命在雕刻、在忍耐、在守候。
再次,学徒虽近年来人数有所减少,但将之传承了下去,把榄雕的手艺作为主业的仍然缺乏,榄雕的事业恐后继无人。由于广州榄雕的个体经济经营收益的微薄且单调辛苦,不论他们是曾经在榄雕从业多年的一名榄雕工艺专家和雕刻艺人,或者后来因为慕榄雕之缘报名师从曾昭鸿的数名榄雕学员,都始终希望未能把中国榄雕的工艺事业发展推向深远。
曾宪鹏表示,目前制作一个大型橄榄雕塑所需要的人花费的精力时间多也比较辛苦,面对枯燥艰苦的制作技术很少有人动手敢做。而即使他们已经坚持了三年,学成了这门手艺,因为他们的经济收入微薄,也几乎什么样的时候都没有人能把这项橄榄雕工业打算出来当作自己的一个主业。因此,广州城内会这门手艺的,多半是40岁以上的,而将榄雕当作主业的,只有曾氏父子二人。从前曾昭鸿收过一些学徒,可是现在没有一个人能坚持下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是赚急钱的,而榄雕师傅做了好几十年,钱都是一分一分地做出来的,他们做一件作品,有客人喜欢才可以有收入,不像现在普遍工作都是做一个月工作就有钱收。虽然曾氏榄雕目前有一个小作坊,但是曾昭鸿从来没有收过工资,他们的收入也主要是分给工人、学生。
“守艺路上,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让更多人来认知榄雕,投身去学习榄雕工艺。” 曾宪鹏说,榄雕作为一种文化和传统工艺,如今已经濒临灭绝和失传,与榄雕相关联系四十载的曾昭鸿也对这门工艺的传承与其发展感到担忧。他们正在想办法培养更多的人才,让这门技术传承下去。在未来最关键的是,榄雕一定要有宣传,让下一代起码了解、知道榄雕有什么程序,是一种什么工艺。
四、广州榄雕的发展方向分析
榄雕技术和文化的保护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其中所要保护的根本意义就是需要维护或加以强化榄雕技术和文化的内在生命力。以上所列的榄雕出现传承困境的外因和内因相辅相成,基于以上分析,目前关于广州榄雕有以下几点发展思路。
(一)制作过程建档
征集保存广州榄雕的代表样式,利用现代化手段如摄影、录像等方法记录榄雕的制作过程。将建档资料制作成册并出版,加强静态文献保存。
(二)“非遗进校园”
邀请广州榄雕的传承人曾昭鸿、曾宪鹏到当地的中小学讲解广州榄雕的雕刻发展历史与其技术。鼓励当地中小学开设“榄雕传承”校本课程,培养中小学生对榄雕雕刻技术的兴趣。目前,为了能够使得更多的学子们真正能够接触到榄雕,作为广州橄榄雕的国家级和地区代表性的传承人曾昭鸿,从2016年起就和市级的代表性传承人曾宪鹏(儿子)一起,通过与教育部门的交流合作,将橄榄雕培训班引入了广州海珠、越秀两个地区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再继续文化教育训练课程。至今已经培养了数十名老师,其中就有不少老师将榄雕带进了其所在的学校,起到了较好的传播作用。
(三)建立榄雕文化体验基地
第一,建立广州建立榄雕文化体验基地,基地内展示榄雕雕刻历史、制作过程以及榄雕成品。对此,2020年12月24日,“曾氏榄雕研学传承基地”在广州市海珠区晓港公园启用。今后,该基地将成为拥有千年历史的广州榄雕技艺传承、榄文化传播的主阵地。
第二,推出榄雕雕刻文化体验活动,吸引手工爱好者学习参与,同时他们可在老艺人的指导下简单刻印并制作榄雕。目前曾氏父子已在广州海珠区设立广州榄雕体验馆多年,为群众开设相关体验课程与活动。
第三,基地内推出相关文创产品,同时开设网店进行线上销售,吸引更多喜爱雕刻艺术的消费人群。现下,榄雕已经围绕“榄有文化”主题,通过跨界融合开发出了一系列的文创产品。比如:与恩平市级非遗——恩平裹粽传承人岑结柱合作研发榄角粽子;将榄叶通过蒸馏技术做成手工香皂等。
第四,学习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非遗文化中心,并与其合作,借助其品牌影响力传播广州榄雕雕刻技术文化。
(四)利用新兴传播媒介 实现覆盖式宣传
保护广州榄雕不仅需要静态的文献资料,还需要市场。随着现代商品市场的变化,原本小规模小批量生产的广州榄雕只能满足部分奢侈家居摆饰的销售市场,而市场是实现广州榄雕非物质文化的活态保护的广阔天地,需要引导手工艺人适应时代变化,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
随着我国现代化科技与新式传播软件媒介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信息传播的频率快、范围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手机或者社交软件使用的频率也在直线上升,因此人们想要在当今时代能够获得更广阔的市场,需要通过借助移动互联网络和其他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开拓各类传播软件,在巩固了现有市场基础上,影响到了新的消费人口,培育一批新的消费者。利用抖音、b站、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等新兴的社交媒体宣传传播平台,向广大人民普及榄雕知识,宣传橄榄雕特色文化。因此,针对在广州居住了两年及两年以上的人们(包括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员)对广州榄雕技艺的了解途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具体结果见下图:
由图可知,通过公众号推文等网络宣传了解榄雕技艺的人占据最大比例。这说明在榄雕文化的传播渠道中,网络社交媒体的运用必不可少。因此,借用非遗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推广特色榄雕,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同时,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完善产业链,方便海外顾客购买榄雕产品。挖掘其深刻文化内涵,形成文化名片,利用国外新媒体平台,借助图片和视频进行推广和传播。
(五)跟随时代潮流 创新雕刻样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喜好也在不断变化。广州榄雕除了原先的雕刻样式之外,还应该设计更加创意时尚的雕刻工艺品。注重迎合目标人群的口味喜好,设计新式雕刻图案,不断创新。当前,曾氏榄雕除了传统的家居摆饰雕刻之外,还创新生产了各式榄雕饰品,如榄雕项链、榄雕手链、榄雕挂坠等,深受当代年轻人的喜爱。
六、结语
广州榄雕艺术历史悠久,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以及审美价值。在“快节奏”生活的大背景下,保护广州榄雕,不仅要加强静态文献保存,还需要培养技艺精湛的手艺人,并且不断适应时代潮流,积极开拓市场,加强创新,为实现广州榄雕的传承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彭小荣.关于广州榄雕(增城)保护与传承的研究[J].大众文艺,2017.
[2]蔡小忙.广州榄雕:核桃上的大千世界[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