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祯
摘要:农业技术传播需要政府转变职能,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积极实施思想层面、法律层面、宣传层面三个方面的政府宏观以及微观的职能。高效发挥我国地方政府在农业技术传播方面职能,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农业技术;政府行为;传播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农业技术传播的方式也急需改革和更新。地方政府作为传播途径中的主角,所面临的挑战迫在眉睫。加大推进农业技术传播中的政府行为是提高本国农业经济实力,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有效路径。
一、相关理论回顾
(一)农业技术传播
农业技术传播泛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过程中,利用包括大众传播媒介在内的,各类传播媒介的信息发布和传递的过程,主要包括农业新技术的扩散以及新思想和政策的宣传。农业技术传播者主要是针对農业参与者的宣传、将具有的科学的利益价值技术播撒到农业参与者中使之能开花、发芽、成长。政府在农业技术传播过程中的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提升我国政府在农业方面理论知识,还推进我国农业技术传播的理论体系迈向新的台阶。
(二)政府行为
政府行为主要指的是行政行为,即政府完成了自身的政府职能后,仍然依据法律维护着公共利益和增强公共基础设施的行政活动。政府主要行为是主体+客体的行政过程,主体是国家各级党政机关,主要的客体是公共事务,是一种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制定相关政策,并以此为基础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政府职能的最高目标是实现社会和谐、有序、科学、可持续的发展。
政府行为具有强制性,并能有效的解决大部分的社会问题。政府行为还具有大众性,能够代表大都人的利益。
二、我国农业技术传播中的地方政府行为
(一)我国农业技术传播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政策保障不到位。我国在农业技术传播中大都采取的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没有问题就坐以待毙。地方政府在使用其职能对农业技术进行传播或遇到农业相关具体矛盾问题时,没有采用相适应的规章制度进行有效处理。农业技术在政策上没有采取有效的保障基础,最终将阻碍农业的发展。
农业技术传播经费投入不足。目前,我国的农业技术中资金支撑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由我国政府提供农业投资、二是我国的农业技术相关机构经由多种的资金筹集渠道完成资金筹集、三是通过贷款方式筹集等。我国地方政府在开展农业技术的过程中,资金投入仍然相对较少,就容易导致农业传播人员缺乏发散性思维、创新意识和灵活性的不足。
农业技术传播人员素质不高。农业技术的传播依赖于农业传播者,农业技术传播人员普遍学历偏低,容易导致农业技术在传播上无法得到有效的运用。农业技术传播人员一般都在相对偏僻的山区或者相对落后的农村工作,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因为个人的能力和素质的缺乏在传播力度和传播效果上不尽人意。地方政府引导技术人员参加职业技能的培训,但是实际过程中缺乏长期监督,效果甚微。
(二)我国农业技术传播中地方政府行为存在问题的原因
运行机制不科学。我国的管理体制是条块结合,导致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可能会引起新的问题和矛盾。应当“化繁为简”,明确责任双方的职责义务以及管辖范畴。用科学办法对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升级,促使地方政府运行的职能改变,实现农业传播中地方政府行为的科学运转。
管理体制不完善。农业技术是需要具有权威的组织或机构进行传播的,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是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农业技术传播中的职能作用和影响力。管理体制作为管理工作的根本,它的规范性、合理性、高效性,直接在管理模式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政策的执行能力上可能存在着欠缺,政策的制定可以在遇到问题时得以运用法律、法规、制度、合理的方式得以解决。
法律法规保障不到位。法律法规作为地方政府在进行农业技术传播方面职能的基础保障,在实践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少数民族众多,呈现各自独特的特点。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要善于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风俗习惯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制定符合当地经济、文化的实际情况特征的关于农业技术传播的传播方式,使农业技术传播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行之有效。涉农方面的立法思想要重视,认识要提高,步伐要加快。
农业技术传播体系滞后。农业技术的传播本质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农业研究成果传递给农民,再让农民把技术运用到农业中去。农民具有典型的小农意识,一味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使新的科学的农业技术的传播困难重重。因此,地方政府应当发挥媒介的影响,采取多种方式,对农业技术的科技性质加以正确的指导,使农民能正确的认识农业技术,更好的应用科学的农业技术,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的积极作用。
人才引进与培训不到位。农业技术的传播依靠相关高学历人才的推动。21世纪的人才辈出,竞争之激烈,很多大专院校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仍然拼命想留在大城市,而不愿意去支援农村的建设,因为农村环境艰苦,农民苦,农民累,农民一生真遭罪。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利用高校,做好求职大学生思想宣传工作,确保农业科技人才后继有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真正发挥人才的作用,提高农业技术传播队伍素质建设。
三、农业技术传播中的政府行为优化路径
(一)地方政府宏观政策行为的优化路径
拓宽宣传和引导渠道。农业技术的传播主要是面向农民展开的,最大的受众群体是农民。刺激和激励这庞大的“生产力”群体,增加其参与性是对农业技术传播的最好途径之一。处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政府应当善用新媒介和科技传播手段,例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淘宝直播等新兴的媒体,让农业技术能更大范围辐射到全国各地的农民,农村区域,在最快时间有效的传播农业技术,让农业技术与农业产业实现“无缝连接”,增加广大农民对农业技术的参与的积极性。
解放管理理念。要摒弃呆板的管理理念,站在更高层次上,全方面的多角度的思考观察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强对三农的问题重视,确保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不断地壮大农业技术传播队伍。政府应做好农业技术与农民之间的桥梁的作用,将农业技术更好的传播给农民,有效的运用于农业生产之中,从而促使农民增产增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调整机构的设置,善于借鉴国外的经验,研究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技术传播方式。通过与各大职业院校,农业研发单位,农业企业等精诚合作,多元化的对农业技术进行传播。
完善农业技术成果的法规。农业技术大都是科技人员经过不断地努力和探索创造的,可以说是耗费了毕生的心血所研究而成的,如果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后,却得不到应有的法律保护和补偿、回报,科研人员就会失去继续研发的动力,使科技成果的持续性发展受到制约。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借鉴和引进国内和国外先进经验和教训,为农业技术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提供更好的保障。不断强化人们法律法规的意识,完善涉及农业科技成果保护的法规,重新唤起科技研究工作者的科研激情,推动我国农业技术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二)地方政府微观管理行为的优化路径
深化部门体制改革。农业技术领域的管理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管理部门过多,各级管理部门之间职责混乱,负责范围不够明确常常导致工作开展不能一步到位,这样的工作环境极大的削弱了基层政府对于农业技术传播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应承担公益性职能,提供公共性的农业产品以及公益性教育培训上。政府应当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倾斜给及时响应政府的号召的企业或组织。
拓宽筹资渠道。地方政府在农业技术传播中始终是投资的主体,除了加大支农的投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外,还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基金或鼓励涉农企業设立专项的基金,用来支持和奖励农业技术传播工作和工作人员,并且要针对资金的使用管理建立长效审核机制,做到专款专用。传播部门还应将传播效果和绩效的激励结合起来,增强人员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农业技术传播的效率。其次,有效的利用其它合法的资金渠道。政府鼓励不同合法形式的组织或个人加入农村的发展,争取吸纳更多的资金。也可以加入银行等金融机构领域的资金介入。在相关政策的保障下,地方政府作为借贷的保障“中间人”,农民可以向银行借贷启动农业的项目,对农业技术生产发展上起到扶持促进作用。金融机构也应该根据当地不同的经济情况、地域环境、发展规模等等,分析当地的相关内外部条件,“量身打造”匹配的借贷类别和借贷种类。最后,确立“自我保护意识”。由于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制约以及市场经济的波动,农业技术的研发具有一定的风险,要构建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障相互结合的方式,加强农业参与者在使用新技术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降低农业传播中的不可控因素。
参考文献:
[1]梁峰,李琳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J].福建农业,2015(1).
[2]蒋克普.农机技术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的推广应用[J].农机维修,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