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路径研究

2021-09-10 08:46:33张芷婧
科技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微时代教育改革思政教育

张芷婧

课题级别:2019年度黄淮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

名称:“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级别:2019XJGLX0113

摘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培养的不仅仅是具有高等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还应该培养出具备扎实理论储备的人才,培养出能够给社会带来积极贡献和正面引导的高端人才,而这一培养要求就需通过高校的政治教育与思想教育来实现。但当前,在“微时代”背景下,人们所接收的信息是日新月异、千变万化的,这是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和内容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这时高校的思政课程就虚转变教育观念和模式,紧跟时代发展,在培养技能人才的同时也要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思政教育;高校;教育改革

前言:

互联网的到来改变了整个时代发展,在微博、微信和QQ被广泛应用的微时代,人们可以利用这些社交媒体软件分享心得体会和政治见解以及社会新闻等等。这些社交软件有着功能强大和小巧便携的特点受人们的广泛喜爱和追捧,在社交软件上,人们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来浏览丰富的微时代产物,比如微课、微小说和微电影等等。但网络在带给人们丰富信息资源和便捷生活时,也有许多垃圾信息难以被阻挡。尤其对高校生来说,由于高校生的思想建设并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垃圾信息的干扰,由此可见,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是刻不容缓的。

一、“微时代”带给高校思政课的冲击

(一)存在主次颠倒的问题

在传统的思政课堂上采取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并且高校教师容易将政治和历史现状放在一起讲述,只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和大政方针以及思想理论,甚至还有教师向学生布置背诵任务便结束了本堂课程,并没有突出学生在整个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尤其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有着很严重的逃学逃课现象。此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也手机不离手,课堂的参与度比较低。[1]

(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枯燥、单一

高校的思政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其教学材料也是统一的。思政教师在课程材料准备和内容设定是几十年如一日,并没有根据时代发展而变化,也没有根据学生学情和特征进行改变,是很难激发起学生探讨和参与兴趣的。并且思政教育和历史是不分家的,有许多历史知识学生早在初中和高中课堂上便学习过了,这些重复的知识教育远远比不上手机上日益更新的新闻信息有吸引力。

(三)教师和学生的关注点存在偏差

在微博新闻上经常会看到有关“最美导师”和“最美教师”的新闻,而这部分新闻往往分为两种。一种是导师的颜值很高,是符合学生当代审美的,这部分教师很容易拉近师生距离,学生也很容易参与到与老师的探讨当中;另一种是年纪较大的教师,这部分教师因为了解网络,可以用流行网络语言和学生交流,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交流中来。从这一现象上来看,想要获得学生的交流和认可,教师和学生需要保持在同一频率。而大部分高校思政教师是由德高望重的教师担任的,这部分教师的年龄较大,与二十多岁花龄年龄的大学生有着严重的交流障碍,对待同一事物的关注点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思维,注意贴近学生的思维和生活状态。[2]

二、在“微时代”下高校思政课堂的改革方向

(一)展开双主体课堂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场所,应是双向的。在高校的思政课堂上,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前,高校的思政课堂大多以大课堂教学形式为主,课堂上有上百位学生,老师想要和学生产生交流互动有着很大的难度,但并不是难以实现的。想要扭转当前单向灌输的思政课堂局面,就需从源头上下手,学校要提升对思政课堂的重视,用竞争上岗的形式选拔出能和学生产生思想共鸣,能与学生积极交流互动的思政教师,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指导,积极投入到交流当中。

(二)促进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转变

学生在微时代下对纸质类东西的兴趣是比较低的,就拿网络电视和网络小说举例来说,同样的内容和框架,网络电视和网络小说要比传统纸质受欢迎的多。对此,就可以构建开放式的思政辩论课堂与讨论课堂,把网络热点问题搬到课堂上,让学生围绕热点问题辩论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价值观和明辨是非觀,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打造竞赛思政课堂。教师可以利用高校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通过竞赛思政课堂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除此之外,思政课堂还可以学习微小说和微电影的特点,创建微课堂,将原先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分割为十几分钟的课堂,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集中注意力的去学习,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3]

(三)提升学校和教师的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

想要真正促进思政课堂和现代媒介的相互融合,就需要学校在资金上提供支持。微课堂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大力宣传和推广的,在前期学校就虚打造一支优秀的微课堂创设团队。而团队的创设和后期推广与宣传都离不开资金投入。除此之外,学校和教师也要重视微课资源平台的构建。教师要根据思政课堂的教学内容,利用互联网寻找更丰富的教学资料,完成课件和授课录像的制作,并将其上传到学校官方教育平台上,便于学生了解和学习。

结论:

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是刚刚成型的,在垃圾信息的错误引导下很容易产生偏差,这也是高校应加强思政教育的重要原因。在微时代下,思政课堂要一改原先传统、单一的教学思想和模式,要紧跟时代发展,围绕学生学情和特征,对于高校的思政课堂进行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变革。想要推动高校思政课堂的变革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共同为高校学生创设优质、多元化的思政教育。

参考文献:

[1]邵继文,杨梅.“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有效性的路径探讨[J].赤子,2018,05(12):40.

[2]刘敏,郭云.微时代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发展路径探讨[J].高教学刊,2018,11(10):56-78.

[3]雷杰彬,郭优.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有效性的路径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9,06(23):14.

黄淮学院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猜你喜欢
微时代教育改革思政教育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12:03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15:58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2:53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1:24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