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利萍
摘要: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之一,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语言训练素材,为学生建构语言表达平台,使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挖掘素材;搭建平台;语言表达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指学生在丰富的语文学习活动中,通过对语言材料的积累与整合,掌握语言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的一种能力。它是学生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
那么,日常教学中如何为学生建构语言表达的平台呢?依托教材就是一个快捷又有效的途径,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可利用的素材,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一、依托教材对事物的描写,建构仿写平台。
“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捕捉文本中的特殊句式、精妙片段,并以此为依托,指导学生随文仿写,在学法迁移处积淀。
1、抓特殊句式,进行句式训练。
课文《赵州桥》第三自然段主要介绍桥的美观,在描写桥栏板上的精美图案时,用上了“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把栏板上雕刻着的龙的各种姿态写得栩栩如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典型的排比句式是学生仿写的最好范例。结合这一段的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创设情境,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进行迁移训练。如:“节日的夜晚,广场上可热闹啦……”;“池塘里的小金鱼真快活啊……”;“春天到了,公园里的花千姿百态……”。像这样的经典句式,不论哪个年段,都可进行随文仿写,但是表达的要求可随年级的升高适当提高。这样的训练能帮助学生规范语言,提高遣词造句能力,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让他们感受到描写所看到的事物并不是件难事,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2、抓精妙片段,进行段落仿写。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妙片段,教师除了可以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还要巧妙地抓住语言点进行练笔。让学生从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掌握写作方法。
《火烧云》一文中,傍晚时天空中的火烧云瞬息万变,作者在第五六两个自然段进行了生动有趣的描写。先写忽然出现了一种什么动物,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写是怎么变没了的。形象地突出了火烧云变化快的特点。教师可抓住这种写法引导学生进行段落仿写:天空中的云还可能发生什么变化?指导学生思考想象,把火烧云变化的过程写清楚。学有样本,写有范例,我在执教时,学生的思维碰出了闪耀的火花:不知什么时候走来一头大象,跟在动物园里看到的没什么两样,长长的鼻子,大大的耳朵,四条腿又粗又短,可是还没来得及找到它的尾巴,大象就好像散架了一样,什么也看不到了。
以课文经典段落为练笔的突破点,帮助学生搭建语言表达的平台,不光及时地把语言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更打通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通道,使两者和谐共生、相得益彰。
二、捕捉教材对人物心理的留白,建构心理描写平台。
心理描写是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之一,但由于行文节奏,感情抒发,详略安排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作者不可能连篇累牍地写出人物心理活动。便形成了心理留白。教师可抓住这点指导心理描写,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使学生养成体会文本角色内心的阅读习惯。
《一块奶酪》中,蚂蚁队长在搬运食物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个角,面对这一点儿奶酪渣,队长犯难了,它只好把大家支开,小蚂蚁们很听话地消失在草丛里。教到此处,我先让学生默读第11自然段,然后思考:蚂蚁队长嗅着那点儿奶酪渣,在犹豫的时候,一定有着丰富的心理活动,那么它想些什么呢?文章没有展开描写,此处的留白,正好为学生搭建了语言训练的平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揣摩蚂蚁队长矛盾又复杂的内心,进行心理描写的训练,更好地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
三、抓住教材在结尾处的延伸,建构创造性续写平台。
一篇好文章,常会使人觉得言虽尽而意未尽。结尾是一堂课的“终曲”,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的结尾,让学生有回顾与升华所学知识的时间,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渴求心理。同时,也为学生搭建起续写结尾的言语表达平台。
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中,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越长越长,在风里飘动着,被小男孩剪了一段用来放风筝,被鸟太太用来晾尿布。文章的结尾部分是省略号,教师可让学生说说省略号表示什么?不难理解,胡萝卜先生又会遇到谁?胡子又被派作什么用处呢?多么有意思的故事呀!教师可以顺势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表达的欲望,让学生续编下去。我在教学时,学生思维很活跃——他们最擅长编童话故事。很快有小手举起来了:“胡萝卜先生走啊走,一位手巧的妈妈正在给女孩梳辫子,可是扎头发的牛皮筋找不着了,正好飘来一根又长又细的绳子,妈妈顺手剪了一段。”“有个小男孩写完作业想跳一会儿绳,正好有根细长的绳子飘来,男孩高兴极了,捡起绳子跳了起来。”学生的思维任意驰骋,想象丰富多彩,普通的结尾化作了学生语言训练的平台。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可以利用教材搭建出丰富多彩的语言训练平台,这犹如给语文课引进了一溪活水,使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官炳才.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教学实施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7).46-50.
[2]唐成,王梓睿.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语言建构与运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2(12),85-91.
[3]祝軼琳.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程建设与实施[J].成才,2016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