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互联网环境下美术策展认同机制与美术资源共享研究

2021-09-10 07:22吕丹丹
今古文创 2021年21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机制互联网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艺术策展机制有了很大的改变,很多艺术作品运用新的科技手段成为新的分支媒体艺术,传统的艺术策展则面对了很大的挑战,意味着主动或被动地破茧而生。对于策展机制和艺术资源共享而言,是一种崭新的艺术传播与共享方式,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对传统形式的资源共享势必是一种打击,随着时代的科技发展才能可持续发展。在当代互联网环境下美术策展认同机制与美术资源共享的大环境下,对于艺术展览与共享,大大加强了美术展览与资源共享的传播的速度与效率,同时避免了传统方式中策展的资源消耗。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系统、人脑系统的交互即构成了未来策展机制的思维框架,同时也会成为策展机制与艺术资源共享的主要途径。这种“新常态”会快速推动策展中典藏、教育、体验等方式的改变,同时转化为新型的知识系统构建。

【关键词】互联网;美术策展;资源共享;机制;艺术

【中图分类号】J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1-0066-03

基金项目:本文为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新时代黑龙江美术策展人培养机制研究》研究论文,项目编号2018D045。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以及设计作品的表现形式变得更加丰富而多彩,互联网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众的生活,同时更深刻地影响到艺术的策展机制和美术作品的资源共享的途径,策展的步伐正在与互联网保持同步,但与此同时,传统向新型的转变也是一次重要的变革。

一、当代策展发展背景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策展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传统形式的策展主要以收藏和展示的方式,难以满足现当代的功能需求。现当代的策展形式越来越倾向于整体的展示内容展示,对整体内涵进行分析,对艺术作品的内涵进行批判与讨论,不同以往形式,对作品进行评判并且做系统的展示就可以满足大众的需求,随着时代的进步,大众对精神文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我国九十年代发展以来,策展在展示内容方面发生了很多转变,在传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新型的艺术作品模式,变得更加多元化,为了兼容新型艺术模式就必须做些改变。

例如建立更多的文化交流平台,可以是具体场所交流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对文化艺术作品阐述自身独特的想法和感受,这样在交流过程中会得到更多的创意和理念。这种形态是传统策展模式远远不能够达到的效果。

策展机制发展至今,经历了很多改革与变迁。传统形式的文化艺术资源共享相对滞后,主要以实地展示和评价为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逐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21世纪,经济全球化,到了互联网的时代,对于传统策展是机遇更是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要也逐渐提高,各个地方的艺术策展与艺术资源成为了重要的精神食粮,逐渐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互联网环境下美术策展与美术资源共享传播特点

美术资源的展示与传播是指在某些特定的艺术作品中提炼出主题,将内容上與之相关的艺术作品与公众的审美趣味与认知水平相统一,从而在此基础上,构建针对艺术品的形式、内涵、观念进行综合的整体框架。

互联网作为重要的传播路径,将艺术信息传播于大众。这种形式的传播机制,与传统形式的对比,具有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优势。但是,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在为艺术资源共享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隐藏的弊端。

(一)策展传播动态化

传统形式的艺术策展与资源共享大多是通过美术馆展示的形式,将预展的艺术品集中存放在馆内供大家观赏,主要的流程是通过策展人规划与设计,在发出展示公告,集中在某时间段进行展览。

展示过程中,观赏者通过特定的路线标志,或者由向导引导讲解进行游览观看,展厅内是统一定制的展柜或玻璃橱窗,用来保护精美的展品,在精致的灯光照射下,展品更加富有生机与韵味。

旁边会搭配物品的标签以及简介,或是精美的小册子等等。这种形式的资源共享大大保证了艺术品的安全不被破坏,但这看似合理又完美的规划需要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才能达到资源共享、艺术文化传播的目的,那就是“以人为本”,假如没有游客愿意走进美术馆,艺术展品则无法实现自身价值。

在2013年广东省科学院青少年成长教育研究中心和广州市青年文化宫联合发布的《广州市幼儿艺术素养教育调查报告》中显示,只有4.23%的家长会经常带孩子去观看美术展览,这揭示了国内美术馆与观众相关联的窘迫状态。

面对这种情况的发生,美术馆在传播与展示过程中,充分结合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展示传播模式,即移动的美术馆,相对于传统静止模式的展览馆,新型的“移动式美术馆”更加具有交互性,可以称之为美术馆的动态化,“移动的美术馆”一词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文化与经济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形成了“信息社会”“知识产业”等新型的价值观念。

2013年6月,公益项目“4号线美术馆”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和京港地铁共同支持下开始运营,这种全新的模式开启了艺术资源共享途径的新篇章,通过与人流量极大的地铁合作,将央美美术馆所展出的作品进行复制,这样可以保障原作品的安全性,展示作品的文字介绍、展品资源、以及活动支持与管内展品保持同样的标准,展示内容也保持一致,在无形中将文化艺术带入到公共场所,在无意间对大众的文化艺术修养做出了启蒙和教育。同时也是新时代与大环境下的策展机制、资源共享的未来发展走向。

(二)美术资源共享的科技化

在当代网络科技的新时代,电脑、手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使得世界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甚至可以达到“零距离”,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快速获得信息,了解世界的最新动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同样促进了艺术文化的传播,便于艺术文化的资源共享,从传统固定的模式扩展到数字的虚拟世界,开启了美术资源共享的新篇章。

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社会美术管积极响应,将展品从传统的玻璃展柜带到互联网信息媒体的虚拟世界中,这是跨越传统的一大步,不仅便利了大众,可以足不出户就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为文化艺术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与此同时,更减少了很多消耗,例如人力消耗、资源消耗、以及在不断搬运中对艺术展品的消耗。将策展机制与艺术资源共享带到网络信息时代中,策展人也在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尝试。

“数字美术馆”是当下最见成效的共享方式,所谓“数字美术馆”是利用现当代的电子信息技术,将传统的美术馆运用电子信息技术的方式呈现在虚拟的数字世界中,从而达到文化艺术资源共享的目的,现在经营得比较成熟的有中国数字美术馆、三亚数字美术馆等,在浏览器中输入关键字点击进入就可以直接观赏,方便快捷,数字美术馆的发展,加强与大众的交流。

(三)文化艺术教育“寓教于乐化”

在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人类不断地向“知识时代”发展,美术策展与美术资源共享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中,文化艺术的宣传工作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逐渐转型为“寓教于乐”的态势。并且在提升全民文化艺术修养的同时,承担了传承国家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责任。在美术资源共享的条件下,展示与传播文化艺术。

在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很多策展机制将目光投向数字虚拟世界中。例如手机APP、网络在线、网络互动式教育,将“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入策展机制与资源共享当中。

有热爱文艺的网络开发者研发了很多关于艺术信息的手机软件,通过下载,能够了解相关的艺术信息。并且在其中增加一些趣味问答以及闯关游戏,其中涉及的知识内容都是与艺术相关联,这样的方式,可以促进大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就完成了艺术文化储备,通过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学习相关的知识。

三、互联网环境下美术策展与美术资源共享传播的缺点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美术策展与美术资源共享传播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良好的发展态势下,人们也发现了一些隐藏的问题。

(一)缺乏学术引领

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文化艺术产业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对此其学术性的作用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在美术策展与美术资源共享的方面而言,缺乏一个权威性的学术引领,互联网为所有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这个巨大的平台中,正确的学术引领才能将其价值发挥出来,具体来说,策展机制如果没有正确的学术定位,就没有办法树立良好的品牌,建立自身的品牌个性以及学术品牌,甚至包括自身立场和学术路径,无法真正做到国内艺术资源共享体系中的独立思考。

所以怎样结合自身发展、结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成为策展机制的重要讨论问题,跟随世界艺术潮流进行展览是目前国内美术馆的重要使命,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形成明确的学术引领。

(二)缺乏有效的策划人制度

在互联网大环境下的美术策展与美术资源共享情况下,缺少有效的策展人机制,非常容易造成主题杂乱的拼盘式展览,甚至是商业性极强的挂学术品牌性质的展览。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展览,会使得观众产生视觉疲惫甚至是厌恶感,影响公众对于艺术文化的判断力和自身的审美认知,长此以往,就会冲击到优质展览,形成缺乏正确价值观念的不良局面。

与之相反,能够拥有一个有效的策展人,具有完善的艺术结构认知以及审美认知,就会展现出不一样的效果。在策展活动中,积极选拔一些具有艺术造诣,在文学与艺术领域中具有专业成果的人作为策展过程中的人脉资源,他们会在运行过程中,无形地带来宣传作用,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社会公益,为文化艺术资源共享带来隐形的效益和巨大的传播作用。但是,以目前我国策展机构的状况来看,国内的策展机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在选拔策展人的环节中不够严谨,要求与标准较低导致团队整体的质量不高或参差不齐的状况,人员专业程度差距较大,对自身的要求较低,身份与职责的意识模糊,导致策展机制变得没有正确的引导,形成策展良莠不齐的局面。这种情况下,各个网络策展机制应当构建完整的体系,对策展人的选用认真负责,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专属团队,并且对成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与引导,明确自己的思路与兴趣,形成独特的风格,真正发挥信息网络环境下的策展价值。

四、互联网环境下美术策展与美术资源共享传播的改进措施

随着国家和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美术策展与美术资源共享传播也产生了新的共识,与传统方式相对比,将传统的展览形式进行转化,传统的展览形式是以“艺术家为主要核心”逐步转化成为“大众为主要核心”,能够进一步突出大众作为观赏者的核心地位,使得更多的观赏者走进美术馆,接受艺术氛围的熏陶,培养艺术情操,提高个人情趣。

以此提出很多预想,在互联网的机制中构建网民以及大众的评估制度。构建正确的网民以及大众評估制度,从一方面来讲,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针对正在运行过程中的展示项目或已经完成的项目,适当地运用一些技术手段,使其更加的系统性。特别是在策展前期的准备工作以及相对应的预期效果、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及问题、策展后期的效果三者间的关联性。

五、结语

互联网环境下美术策展与美术资源共享传播是在公众与艺术品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大众研究与探索文化艺术的重要途径,更是艺术文化知识展示与传播、启蒙与教育的重要的展示机构,是文化产业中,具有相当分量的存在,向观众公开、直接、客观地进行美术品艺术品信息输出的基本功能和核心方式。

策展机制应当与时俱进,积极运用互联网带来的优势,发挥其优点,为文化艺术的传播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陶冶大众艺术情操,提高大众审美情趣,积极带动社会文化艺术资源共享,不消耗社会资源就能够将文化艺术送到千家万户。

参考文献:

[1]杨力,孔新苗.20世纪中国美术中的“国家形象”——作为方法的二项对立考察[J].美术研究,2012,(01).

[2]谭天,赖荣幸.近百年中国美术通史命名的反思[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6,(01).

[3]王先岳.新中国初期新年画创作的历史与范式意义[J].文艺研究,2009,(07).

[4]严建强.计算机网络时代博物馆展示的传播与体验[J].中国博物馆,2004,(01).

[5]胡小玉.博物馆与展览策划人[J].文博,2009,(05).

[6]刘宇驰.数字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示中的合理运用[D].上海:复旦大学,2012.

[7]邵晨卉.新媒体与博物馆展示设计[D].杭州:浙江大学,2010.

[8]倪杰.上海科技馆开馆初期观众调查[J].中国博物馆,2003,(03).

[9]孙炳耀.非营利机构评估的几个理论问题[J].学会,2004,(11).

作者简介:

吕丹丹,女,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设计艺术学硕士。现任职哈尔滨广厦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机制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长三角加快实施交通运输信息共享示范工程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皮革机制
贵州铜仁万山区:探索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