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理论审思与实现进路

2021-09-10 15:24龚绍波杨重
启迪·上 2021年4期
关键词:主导性主体性思想政治理论课

基金项目: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个三”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编号20YJYB06)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知识性和价值性为一体的特性,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需要确立理念,转化内外因,达成目标,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主导性;主体性

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八个相统一”概括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规律和要求,总结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基本原则。其中,课堂教学活动中,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经验之总结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然要求。明确了思政课教学中教学主体与客体也即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系。基于此,审思和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理基础和实现进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学理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中的角色定位是教师要主导,同时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总结认知规律、接受特点。教育家赞可夫也曾指出:“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个问题“经历了‘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的两极摇摆以及‘双主体’论的混沌不清之后,‘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冲出迷障, 成为人们普遍遵循的教学原则”。

1.知识教育和价值教育双统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哲学社会课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体现了一定的阶级利益,具有一定的知识属性和价值属性。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引导学生梳理良好的理论认同和价值认同,要把教书和育人结合统一,使学生在“拔节孕穗”阶段树立良好的三观,激发学生对社会、内部知识的欲求和观照,让学生作为一个单独的“主体”自由判断,理解消化和吸收认同外部的观点和决策,融合知识教育和价值教育为一体,做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2.思想和意识双能动

首先人是具有思想性的,人行动的动力都是通过头脑意识来改变的,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作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才能提升教学实效性。其次人在社会关系中都有一定的社会存在性,教师和学生在思政课堂中表现为语言,肢体的交往互动,必然发生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其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就可以引导学生能动性实教,学生也在交互关系中被调动一定的学习主体性,把他教、自教融为一体,教师,学生意识双能动,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3.外因和内因双作用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推动教学实效性的外因,而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矛盾的内因,内因是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内因是思政课实现教育作用必不可少的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外因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政治主导和行为引导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产生影响,学生“学”的内因就是通过主体性学习,构建知识架构和体系,提升自己的素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同频共振,提高教学实效性。

二、内在逻辑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的基础课程,承担了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过程就需要厘清相关的逻辑关系,

1.目标: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和检验教学实效性的根本尺度,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目标。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目的是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自己的个人目标与国家进步发展的目标相契合。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偏离政治方向,与立德树人背道而驰,那么相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就会受到严重损害,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会体现出来。

2.前提:教师的主导性

从教学法则上来讲,教师在课堂中主要是主导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这种主导地位更加彰显出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集政治性、学理性、价值性、知识性为一体的课程,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认同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价值,教师需要总结经验,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自主学习,不断成长。当然,教师的主导性不是对学生强加命令,而是有策略地引导学生积极增强科学方法,增强应用本领,发挥主体作用。

3.归宿:学生的主体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相统一必须以学生的主体性为归宿,大学是学生的新阶段,也是他们期望“传统”成长与“叛逆”做为相矛盾的特殊时期,大部分学生的政治理念都是他们自愿去接受和内化注入的,所以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需要做到以学生的主体参加为归宿,这样才达到教学双向互动的完美结合,符合教学规律。如果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确立,教师的主导就失去了对象,出现有教无学的现象。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把教师的主导性和主体性相互统一,但统一的地位不是相互排列,而是以教师的“主导”为先驱,以学生的“主体”为歸宿,最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作用。

4.体系:八个相统一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明确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这“八个相统一”相互支撑、逻辑严密,组成了相互统一的整体,突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性,又体现了公共基础课的共性。在“八个相统一”中,其中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是处于根基地位,因为这一对相统一针对的是教学中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施教者和参与者,只有巩固了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才能在双向互动中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才能实现其他的七个相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规律才能得到实现。

三、实现进路

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不仅是在理论上进行创新审思,更需要在现实教学中去探索和实行,认清教师主导的变化,理顺学生主体存无。

1.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化和外化的有机统一

内化就是通过内部自身的思想认同和行为习惯,外化就是行为实践的过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坚持做到内化和外化的有机统一,形成知识内化、行为外化。首先就需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既要讲授传统的理论知识,又要培育和引导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品行品德,最重要是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教学中去,让学生课前搜索资料,课上上台去讲,锻炼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践课程中,还要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实践环节,例:参观新农村、参观革命圣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调整认知结构,感受马克思主义利用实践解决问题的张力,引导学生从外到内的转化。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符合规律性,要符合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追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遵循规律,向上向善做好示范,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满足学生这一服务主体的要求,满足学生的美好教学的要求,内化外化双目标,实现教与育的统一。

2.确立“双主理念”,激活教育学的内在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马克思的观点就是认为人总是从自我利益出发去认识事物,改变事物,获得结果的。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确立双主理念,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内在动力。首先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度来说,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需要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高校要通过合理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薪资保障,才能调动教师的基本动力。有了基本的动力,如何去增强教师的主导性,那就需增加教师的职业认同和专业认同,所以从国家层面上讲,“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就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最好的诠释。各高校要根据国家相关制度,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建立清晰的职业规划,保持教学的激情和张力,把评价体系从“唯论文”中脱离,将课堂教学知识评价和价值评价维度增高,让教师专心上好课程。其次,激发学生的动力,日常生活中,鼓励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开思想上的疙瘩,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塑造健康的品质,涵养厚重的理论,在信仰迷失的时候甄别和寻找明亮的光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上和课下,需要掌握他们的思想主流以及动态,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设计,参与课堂教学研讨,增强教学获得感和自我效能感,提高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集理论性、科学性、实践性为一体的课程,是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一门课程,用时代的语言拉近距离,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

3.开展“双向”建构,推动师与生的教学相长

传统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为:思政课教师通过自己的人生阅历和专业知识担负起“先行者”的角色,为同学们传输社会制度、社会规范和相关历史文化思想。但随着信息化的兴起,新事物的涌现,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实现,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方法受到挑战,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需要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角色转换,优势互补。教师要走下讲台,向学生学习,再向学生教,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实教案,利用现代信息化多媒体手段改变教学方法,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进步。教师和学生通过双向学习,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观念交流与传递从单一发展到双向发展,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四、总结

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毕业难忘的”课程。

参考文献:

[1]贾彦琪,汪明.教师主导:摒弃抑或深化[J].江苏高教,2017,(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蒲清平,何丽玲.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矛盾的新变化与新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8,(7).

[4]何洪兵.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7).

[5]柏路.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审思与探索[J].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20,(3).

[6]田鹏颖,宁靖姝.论坚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J].思想教育研究,2019,(12).

[7]周長明.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蕴含的政治意义和战略考量[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9,31(1):5-10.

[8]胡安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主体性学习机制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9):153-156.

[9]党锐锋.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7).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龚绍波 杨重

猜你喜欢
主导性主体性思想政治理论课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政治课堂教学探讨
拒绝“伪引导” 正视主导性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