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礼仪式”在高中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2021-09-10 15:24朱华芳
启迪·上 2021年5期
关键词:成人礼社会化仪式

朱华芳

【摘要】高中生正在人生重要成型时期,需要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過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的发展自己个性。我们设计的成人礼仪式是源于一种心理咨询技术,即家庭系统排列。因为家庭就是一个系统,有一些法则及原则在运作。孩子们从家里肩负了一些包袱和能量。基于家庭系统排列的成人礼仪式就是要顺应爱的秩序,揪出盲目的爱,去除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让孩子们得到自己生命的力量,转化为觉悟的爱,建设性地创造属于自己的生命。

【关键词】  成人礼  仪式   社会化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心浮躁,我们都缺乏一颗平定的内心,去审视自己。高中阶段是学生快速成长,融入社会的关键期。也是他们面对社交,最不知所措的时期。他们需要去适应自己的社会新角色,去承担该有的责任。同时,他们也要去探索这份角色背后的个性优劣和劣势。

[6] 投射:盲目的爱

父母宠爱孩子,就是宠爱自己。

这个观点你认同吗?

当孩子走进超市的玩具区,看到琳琅满目的玩具,要这要那的时候,你会不会心软的答应了。当孩子只想吃薯条甜食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就依着他了,只要看到他们灿烂的笑容,就忘记了自己该合理满足需求。溺爱是毁灭性的教育方式,它会压制而不是助长孩子的成长。对这一点的共识应该不成问题,只怕天下多数父母都知道溺爱不好,真正的问题是:

明明知道溺爱不好,但为什么,那么多的父母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溺爱行为呢?

 每个人内心中都藏着两个“我”。一个是“内在的父母”,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的现实父母和自己理想父母的内化,当我们做父母时,这个“内在的父母”就是我们自己。另一个是“内在的小孩”,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的童年体验的记忆和自己理想童年的内化。

溺爱有很多种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内在的小孩”向外的投射。溺爱的父母将自己“内在的小孩”投射到现实中的孩子身上,他们无节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节制地满足自己。

就我在接手的咨询案例中,很多孩子的困惑就是缺乏学习动力,即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他们学习地很迷茫,不知道人生的目标是什么,人生的追求是什么,反正就是父母希望自己考上好大学,所以就在这学习着,一切都好像是为父母做的。他们一生中都无法离开父母而独立生活。

试想一下,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为国家培养怎样的人才呢?我想应该是有思想、有主见的独立个体,永远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社会满怀热情,勇敢地面对困难和逆境,敢于向困难逆境发出挑战,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获得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那么,永远躲在父母护翼下的孩子,能成为这样的人吗?这种爱可以称之为盲目的爱,会阻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需要觉醒了,让孩子们独立自由地飞翔,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一片天空。

[7] 淡化:觉醒的爱

案例:成熟的外表,幼稚的心灵

小文是带着忐忑又美好的憧憬进入了高中。她希望能交到很多朋友。为此,她努力迎合着别人。因为她是走读的,有些女生就会让她帮带一些东西,她都欣然答应了。她以这样的方式来获得让人满意的人际关系。学校组织出去春游,有些学生来不及问家里要钱,就向她借钱了。小文的妈妈也默许了她的交友方式。可是春游结束后,她发现自认为要好的朋友不搭理人了。她很懊恼,身心疲惫,赖在床上睡觉,觉得肠胃不舒服。妈妈只能求助于班主任,让班主任开导一下女儿,并且希望能给小文安排一个外向的同桌。小文和新同桌愉快地相处了很久,彼此话题也很多。但是不久后又迎来了班级大换座位,每个人都要重新组合。她接受不了,又开始肠胃不舒服,赖床了。妈妈再次求助班主任。

大家觉得这次班主任会如何抉择呢?怎样对待小文才算是有助于她的成长呢?对孩子来讲,父母仿佛是全知全能的,孩子有什么需要,他们仿佛都可以轻松满足。但是,对于16岁的女孩,她的需要,父母就很难再满足了。父母不能替她学习,不能替她处理班级的人际关系,也不能替她发展创新能力……这个时候,受惯溺爱的女孩就会惊恐地发现,原来有太多的问题她不能处理。于是,她陷入无法面对的自卑。这个时候,她可能就会幻想一个更“全知全能”的新“父母”,期望他能溺爱自己,并化解她现在的所有生活难题,就像原来的父母在2~4岁时帮她化解一切难题一样。但是,我们需要去帮助她建立自我力量,去面对自己的问题。

高中生正在人生重要成型时期,需要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的发展自己个性。 我们的孩子们需要觉醒了,需要从原生家庭中脱离出来,渐渐为建立自己的家庭而做准备。我们只有通过自主的探索,才能形成自己的自我,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最适合的位置。由此,我们才会有强烈的责任心,因为这一切是我们自己选择的。

我们呼唤孩子们从盲目的爱中觉醒,升华,转化为觉悟的爱。

[8] 升华:觉悟的爱

如何形成自己的感觉,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思想呢?

 每个人只有为自己而活的时候,才是最有力量的。我们每个人身上都附属着一些父母的能量,只有理智地放开父母的手,带着父母的爱,释放自己的自主冲动,从现在起为自己而活,才能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成年是人生中非常巨大的变化。除了身体变化之外,还有社会角色、任务和责任的更换。每个人的自我形象随着世界观的更替而发生变化,成为自己以前抵抗的世界的一部分,这对很多青年都是挑战。但是,如果这一转变不能完成,他的人生就会停滞不前。如果过渡不能完成,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怪癖、物质主义、异化、无助和无力感等等。

对许多青少年来说,迈向成人这一步非常难,因为他要成为自己之前一再抵抗的世界的一部分。成人礼仪式对这种关系也非常有用。每个青年都有机会思索:我去哪儿?什么能够给予我力量?在哪儿我感觉自己一无是处?

对家长而言,这种仪式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如果他们以前与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那么现在他们则一同参与到了仪式行为中。他们一起唱歌,陪伴自己的孩子跨过门槛,走进危险的世界。成人礼仪式只有在被集体认可接受之后,才能完全生效,所以家长在孩子成人礼开始和结束时都陪在他们身边。他们告别过去的那个孩子,迎接新的他。他们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放下“包袱”。当孩子在将来的生活中艰难地寻找自己的位置时,父母已不能再帮任何忙。

成人礼仪式就是在少男少女年龄满18岁时举行的象征迈向成人阶段的仪式。成年仪式显得那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完成成人礼呢?

我们设计的成人礼仪式是源于一种心理咨询技术,即家庭系统排列。因为家庭就是一个系统,有一些法则及原则在运作。每个家庭,都有非常强的内在联结;不管家庭成员表面表现如何,能否感觉到它的存在,都发挥很大的影响。孩子们从家里肩负了一些包袱和能量。

爱跟秩序的冲突是所有悲剧的开始和终结。基于家庭系统排列的成人礼仪式就是要顺应爱的秩序,揪出盲目的爱,去除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让孩子们得到自己生命的力量,转化为觉悟的爱,建设性地创造属于自己的生命。

这个成人礼仪式是这样进行的。先是要确定仪式对象。他们分别是孩子、真实的父母、理想的父母和代表时间的某个人。其中理想的父母是由孩子凭感觉在参加活动的人中选择的,代表了孩子曾经幻想过的理想的亲子关系。时间则代表了仪式过程中他要面对的未来。

真实的父母事先要准备一份给孩子的成人礼物。而孩子手里也需要拿一个象征物,象征着父母以及父母过去给自己的爱。

准备工作做好后,就开始营造氛围,进入成人礼仪式。首先是真实的父母、理想的父母形成一个半圆弧,这样的站法是有讲究的,给孩子包围呵护的感觉。就好像它原來在妈妈的子宫里一样,安静地躺着,有妈妈的保护,没有什么危险。其次是孩子站到离父母3米远的地方。父母和孩子是相对而立。而时间代表则走到孩子的身后3米多处,代表着未来。

所有的仪式成员都闭上眼睛,深呼吸三次,让自己放松下来,忘记自己的角色,随着感觉应对。孩子慢慢地走着,走着,每一步都很沉重。这三米的距离就是自己从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的距离。回忆着这十几年来和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孩子渐渐走到了父母的跟前。孩子看着父母的眼睛,把内心想要说的话都说出来。这个时候,通常孩子们会嘱咐,如“爸爸,虽然你老是很忙,我们之间没有交流,可是我真的很爱你,渴望你的关爱。”“妈妈,你身体老不好,以后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妈妈,你别总是唠叨,我都是大人了,能自己决定。”……

当孩子说出心里话后,父母会及时地反馈,如“孩子,你已经长大了,我不能陪你走下去了,你要靠自己去拼搏。”“孩子,你可以的,妈妈相信你。”当然有些父母和孩子会舍不得离开彼此,拒绝分离,对成人礼仪式产生阻抗。这时需要我们有耐心,给他们时间,特别是我们建议父母不要因此而不舍得孩子,这样只会失去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不要再把他拴在身边了,应该是鼓励他自己开始自己的人生。

接着,迎来了最艰难的一步,把象征父母以及父母呵护的东西放到父母的脚边去,这意味着彻底放下父母对自己的保护,离开原生家庭,走向独立自主。这一步真的是很揪心,有些孩子舍不得离开父母的护翼,害怕,担忧,死死地握着象征物,不肯放手。这个时候老师和父母都要积极的引导,告诉他“你必须带着父母的爱,去开始自己的新生活,我们相信你,我们也会一直关注着你,只要你需要的时候,我们还是会帮助你的。……”

最艰难的一步挺过了,孩子们就会开始形成一个全新的自我,开始第二生命之旅。带着父母的爱和支持,他们慢慢地转身,迎向未来。起初可能会很茫然,害怕,孤单。可人生之路就是如此,他们必须走向未来。当走到未来的面前时,和她握个手或者拥抱一下。这也是最能反映一个孩子独立面对未来的心理现状的时候,有些孩子会微笑着迎接未来,可见他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有些孩子会忐忑不安,这部分孩子,我们要特别关注,经常地与之沟通,帮助他们适应独立生活。

这就是成人礼仪式。这个仪式实质上就是一个心理断乳的过程,让他在意识层面感觉到自己不再是小孩,而是要具有成人感和成人言行举止。让孩子们有意识地去迎接人生体验,以求在生命道路上向前发展,进入新的社会角色或克服危机。

在生命的某些时刻,我们有必要放弃旧事物,从中解脱出来。在孤独的时刻,人们审视内心,得到了回答,变得豁然开朗,或者带着一种憧憬继续自己的人生。人的旧角色已经死去 ,他通过了考验,找到了新的方向,获得了重生。

【参考文献】

[1](德)乌沙莫(Ulsamer,B)著;郑立峰译.《家庭系统排列入门--如何释放家庭爱的力 量》.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5-1.

[2]侯春在等著.《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社会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1.

[3]郑和钧,邓京华等编著.《高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11-1.

[4]武志红 著.《为何家会伤人:揭示家庭中的心理真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5-1.

猜你喜欢
成人礼社会化仪式
特别的成人礼
仪式感
仪式感
流绚夏日
成人礼
七夕成人礼
Talking strategies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千奇百怪的“成人礼”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