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部分之一,一些学校将古诗教学作为学校里的中国文学经典课程。本文主要分析了当今学校教师对小学古诗教学的现状,由此从教学态度、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古诗教学质量的策略,希望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方面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让学校教师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来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教学质量;古诗教学;小学语文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有了显著的提高,古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诗词进行研究和学习对小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不仅增长了相关的知识,还能知晓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灵魂,更能使小学生从小就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二、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现状
(一)学校教师对于小学语文古诗的正确教学不够重视
在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总体比例中,古诗教学在其中的占比是相对较少的,而学校教师对于古诗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就直接决定了对学生的古诗教学质量的高低。经过调查分析,有许多教师将古诗教学的侧重点放在背诵和默写上,由于古诗内的字词比较复杂,并非直接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怀,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晦涩难懂,所以教师在带领学生理解古诗大意并理解了字词的读音写法之后,就以古诗的背诵和默写来作为教学收尾。
(二)学校教师对于小学语文古诗的备课无法带来较高的教学质量
现如今,课程备课逐渐发展出一整套相对固定的流程和体系,所以学校教师就仅仅是在备课流程中进行内容上的一个套换,没有针对古诗本身的内涵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的情况对其进行改良和变动,备课设计的教学环节相对单一,虽然教师很好地把控了课堂节奏,但是忽略了课堂应当将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作为主体。同时,由于学校教师的工作量较大,更多时候是借助网络资源和教辅书来进行备课,对这些外力产生了较大的依赖。
(三)学校教师对于小学语文古诗的教学缺少深度反思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因为可以在反思中总结出教学经验和改进之处,使教学效果最大化。但在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篇目相当有限,只有一部分教师会将讲授的古诗课程在课后进行反思,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工作量大,需处理其他事务急,使得教师放弃古诗课程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反思。
三、提升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学校教师应当认真备课,从多个角度为学生解读古诗
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是为之后的高年级古诗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清楚小学生阶段的学习要求,需要让学生理解古诗大意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古诗中的情感,在诵读中感受古诗中的意境。这是一个相对来说较为艰难的挑战,所以对于低年龄段的学生来说,需要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从作者、学生和老师多个视角来解读古诗,带领学生走进古诗里的情节。
例如,在教学《出塞》的时候,由第一句“清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長征人未还”,让学生思考诗中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诗句来想象出当时的场景,挖掘诗句中有价值的字眼,让学生体会作者描绘出的壮烈景象。
(二)学校教师应当将如何正确诵读古诗作为古诗教学的基础
所有的古诗词教学与诵读有很大关联,古诗押韵精练的特点,能让学生在短时间之内就能熟读成诵。做到熟读成诵之后更重要的是在读的时候需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这就需要让学生花时间去诵读,体会古诗韵律的美感。
例如,在教学《夏日绝句》的时候,学校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让学生深刻体会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精神和气节;而从之后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领悟到她士可杀不可辱的英雄气概。
(三)学校教师应当创造情境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隐藏着情感和特殊含义的字词相对较难,因此需要学校教师借助营造气氛,创造情境,让学生与作者感同身受,以此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
例如,在教学《凉州词》的时候,教师应当由“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来给学生描绘出一幅祖国雄伟气势的景图,让学生们身临其境,从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驻守边疆时的凄凉孤寂;而接下来学校教师应当引出“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杨柳”并非本意,而是“离别”,学生在受到启发之后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到作者悲苦的心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古诗学习关乎到未来的升学之路,但是目前小学古诗教学现状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产生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学校教师,教学备课的单一,过于强调背诵以及默写,导致很多小学生难以真正体会古诗的韵味和美感,所以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希望对于提高小学古诗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沈全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J]. 教师, 2016, 000(033):51-52.
[2]彭雷。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 新课程(小学版), 2018, 000(004):30.
[3]曹茜。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探究[J]. 课外语文, 2016, 000(011):94-94.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三教育集团(定山小学) 吴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