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2021-09-10 13:02高建强孙新城
学习与科普 2021年19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产教融合课程思政

高建强 孙新城

摘要:探索在现代学徒制等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项目制度框架下具体专业群在推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时“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模式和机制构建。本文以汽车大类专业群为例,分析汽车类专业教师在双主体育人过程中的思政角色定位、思政元素挖掘对象、融合成效与评价,形成保障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常态化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并在汽车类专业产教融合教学中实践,强化学生公民素质教育,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正确对待职业、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人生,使专业实践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突出产教融合人才模式下校企双主体“德技”全方位育人特色。

关键词:产教融合;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1.产教融合与课程思政

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开启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征程。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教育大会指出职业教育需要产业的支撑,持续加深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途径。产教融合在发展历程中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劳动与教育相结合、产教结合、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产教融合的内涵和功能有了新的定义和解读。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已成为国家指导实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其在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面对今天国内外生态环境,人才培养不仅仅是技能上,在意识形态上的培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以作者所在的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产教融合发展情况,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统梳理育人思路,结合现代学徒制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下的学生思政教学育人机制。

(1) 产教融合能够有效促进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形成

传统思政教学是学校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主要通过几门固定的思政课程进行学习,教師也已思政教师为主,这种育人模式非常单一,教师角色固定,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产教融合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共同实施人才培训,将思政内容碎片化,有机融入专业技能课程学习中,完成学生的培养。产教融合的支持下,学生、企业、学校三者实现良性配合,共同搭建课程思政育人平台。在产教深度融合的平台上,整合不同的教育资源,共同培养政治素养过硬的技术技能人才。

(2) 产教融合为课程思政教学开展提供平台

产教融合需要校企紧密合作从而形成深度融合的平台,学校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夯实思政课程的系统学习基础,企业结合专业节能培训构建课程思政碎片化学习平台,以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为发展路线,探索平台建设新路径。产教融合由紧密型校企技术技能培养共同体,逐步过渡到思政、技能、素养一体化产教综合体,搭建基于岗位、技能培训、企业项目、技能竞赛和科研项目于一体的协同育人平台。

2.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

教师是课程教学实践的主体,是培养目标达成的主要前提。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专业教师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一定的育人责任意识和“课程思政”的教学技巧,在专业课教学中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如果专业课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不够,育人能力不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握不准,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势必产生对学生价值引导的偏差,造成不良后果。

(1)围绕党的建设开展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研修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结合社会现实热点、思想理论难点和专业课教学中的疑点,对核心专业课程教师适当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党建带动研究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核心课程授课教师前往嘉兴南湖中共一大旧址、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接受实践研修,让专业教师近距离感悟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提升专业课教师的精神境界和思想觉悟,坚定专业课教师自身的理想信念;在被动接受研修的基础上,要教育专业教师转变思想观念,主动加强人文社科和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学习,多层次、全方位地提升自身人文素质,构建适应“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自主掌握“课程思政”建设的规律和方式方法,主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2)围绕汽车全产业链开展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元素挖掘

分析汽车类专业所服务的汽车前后市场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明确岗位对人才的要求,结合专业课程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要求,确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在尊重专业核心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的基础上,在双主体教学环节中,对汽车销售、汽车检修、汽车保险、二手车鉴定与评估等专业核心课中的理论知识点和实操任务,在思政辅导员的协助下,挖掘凝练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对专业核心课程所有知识点能够凝练的思政育人元素进行讨论和分析,去掉重复或者与课程联系度不高的,最终形成汽车类专业核心课程所有思政育人元素。

3、结论

在国家“百万扩招”和“千亿培训”的背景下,对“教师角色定位、岗位思政元素挖掘、技能与思政融合、保障机制形成”的思政协同育人全要素、校企“双主体”、汽车全产业链等环节为对象,开展产教融合“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研究,探索形成“适度、够用”的思政协同育人方法,为我国汽车产业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高技能人才,为实现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奠定人才基础,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对“双主体、全产业链”的育人环节开展研究,通过分析汽车类专业群典型岗位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岗位工作要求,与企方共同分析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挖掘汽车销售、汽车检修、汽车保险、二手车鉴定与评估等汽车销售与售后服务全产业链企业典型岗位的思政元素,用于院校理论教学和企业实践教学,为学校思政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姜龙,陈祥,王淑玲,杨波,党姝.浅析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策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13):99-100+103.

[2]李响初.国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OL].继续教育研究:1-4[2021-07-10].

基金项目:本文系学校2020年度高层次教学建设培育项目支持,项目名称:“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50999)

作者简介:高建强:男(1970.02-),汉族,浙江绍兴市人,西安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硕士),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与党建研究。

孙新城(1979—),男,汉族,浙江绍兴市人,浙江理工大学博士,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机构综合与分析。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产教融合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