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最有生命力的载体,而小学教育是人的一生接受教育的基础,也是一个人的生活和世界观形成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如何有效、扎实地开展书法教育,让学生从小喜欢写字、喜欢书法、热爱书法文化,值得每一位书法教师深入研究。结合多年书法教育实践,客观而深入地分析在小学阶段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见解和思考。
【关键词】小学书法教育;书法教育的意义;书法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9-0050-04
【作者简介】朱红香,江苏省镇江市桃花坞小学(江苏镇江,212000)教师,高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镇江市中青年骨干教师。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众多艺术中普及面最广的艺术形式之一。在小学阶段开展书法教育,是要通过对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训练和书法艺术欣賞能力的培养,提高其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提高其文化修养,培养其爱国情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小学书法教育的意义
(一)开展书法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中国的书法是用视觉语言和文字语言共同表达的艺术,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是线条与语言文字的完美结合,可以说,书法和语文学科有相通之处,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书写汉字与认识汉字紧密相关,汉字分类有的归于形,有的归于意,有的归于形和声,如此才能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知汉字。例如,学生书写“山、水、田、火”等象形字时,可以认知象形字所表达的意义;书写“狮、麋、猴、鹦、鹉”等字,能感知声旁、形旁所蕴含的意义……在书写过程中认知汉字,能从中渐渐感悟到汉字的构字规律。同样,抄写一句名言、一副对联、一篇古诗词,也是学习语文的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中国的文字从甲骨文到篆、隶、行、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国书法文化的发展折射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光辉,历代的文人墨客、学术大师,古有苏东坡、唐寅、欧阳询、王羲之,近有康有为、梁启超、毛泽东等,都是文笔、书艺皆精的大家。由此可见,练写一手工整、美观的汉字,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开展书法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汉字是当今世界最具艺术审美价值的文字,无论哪一种书体,都包含着线条美、结构美、章法美、意蕴美……完整的书法作品则蕴含着更为丰富的形式美、意境美、情感美,所以书法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过程。在书法教学中,通过书法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笔画中“长短、轻重、主次、避让”的优雅造型美;通过笔画的“枯、湿、浓、淡”等表现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汉字所表达的立体感、力量感、节奏感。学生在欣赏古今名人的碑帖或书法作品时,能得到愉悦、舒畅、奋发等不同的艺术感受。如有的作品苍老、古拙,有的威武、雄壮,有的活泼、酣畅,有的险峻、挺拔……风格迥异的书法作品能让学生了解不同书家的风格特点,从而提高自身的书写水平和评价水平,提高书法审美能力。
书法教育能够让学生逐渐形成对写字艺术的不懈追求,懂得阳刚是美,阴柔也是美;豪放是美,婉约也是美;外露是美,含蓄也是美。学生懂得什么是美,就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用美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世界,潜移默化地发挥“立美”的实践作用。
(三)开展书法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习书法还能强身健体,古今书法家多有长寿者,这与练习书法的怡心养性、去浮避躁功能是分不开的。
正确的书写姿势有益于学生身体健康。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期,正是骨骼骨化逐渐成熟的过程,如果不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骨骼容易弯曲变形,还会出现歪头、斜肩、驼背、视力下降等情况。因此,每个学生进入小学阶段的第一个学习目标就是培养正确的读写姿势,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在硬笔书写中,学生要做到“一尺、一拳、一寸”;在软笔书写中,头正、肩平、臂开、悬腕、立肘等一系列要求,则对小学生身体的锻炼力度更大。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不仅有利于学生把字写得端正、美观,而且有利于他们呼吸顺畅、思想集中、手眼协调,还有利于学生的骨骼、肌肉、神经等协调发育,促进脊柱的正常生长,并能有效预防学生过早近视。
书法练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调适。练习书法能够培养“静心、专心、细心、恒心”的良好品质。首先,有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容易心浮气躁,而写字时要求心必须先静下来,因此对其进行书法熏陶能使其心平气和、沉静内敛。其次,在书法练习的过程中,一次作业、一件作品要求学生一次性完成,须精神高度集中、专注,否则稍有不慎,一件作品就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而作废。长期的书法训练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静心凝神;再次,在书法练习过程中,临摹是最重要的学习途径。在临摹过程中,需要学生用心观察、反复比较,揣摩字形结构、笔画长短。孙过庭在《书谱》中指出“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通过练习书法,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优秀品质。最后,学习书法是一个需要长期练习的过程,书无百日功,古代书法家成功的例子不一而足,王羲之、王献之、怀素、米芾……无一不是刻苦练习而成才的。所以,持之以恒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恒心。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它和音乐也有相通之处。习书者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通过笔画的张、驰,宣泄紧张、不满等不良情绪,缓解学习、工作带来的身心疲劳和压力。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书法还集中体现了“中庸”的儒家思想。笔画之间的相互呼应、穿插避让,结字要求的端正、均衡,作品要求的相互顾盼、和谐唯美,都是儒家文化中“以和为贵”的集中体现。长期练习书法,有利于其心理健康,能够调适难过、痛苦、悲伤等一些不良情绪。
二、小学书法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在多年书法教育实践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只有立足学生本位、关注学生主体开展书法教学研究,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技能、培养习惯、提升素养、发展个性、传承文化。
(一)建立书法教育管理体系
教育部在2013年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然而,很多学校虽然开设了书法课,但是形同虚设,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更为其他学科挤占书法课提供了便利。所以,要想让书法教育真正走进小学课堂,在学校层面就应充分认识到书法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健全书法教育管理体系,为书法教育的开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学校应准确定位书法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理顺书法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时间、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机制、考核标准等一系列内容,同时制定各年段书法教学的具体目标、任务、考核、评定等教学细则,规范教师教学的约束机制。学校还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书法教学研讨,鼓励教师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良性机制,逐渐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使书法教学成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完善书法教育课程体系
书法与语文、音乐、美术等诸多学科相连、相通、相融。因此,学校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应融入“写字育人”的思想,这一思想渗透到各学科教学活动中,可以大大拓展书法教育的内涵,有效拓宽书法教育的渠道。
书法作为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每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确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增加学生的练字机会,要求学生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认认真真地写,就要做到横平竖直,笔画清晰、端正美观,并逐渐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咱们天天为了实际需要而写字,其实是天天在练字,更不必特别划出练字的时间。”如果能够真正做到如叶老所说,也是我们开展书法教育的成功之处。
我们还可以搭建更多的展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书法特色活动,不断丰厚书法课程体系,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学习书法的乐趣,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书法”为“我要学书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展书法课堂教学研究
小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尚不稳定,年龄越低,其兴趣就越容易停留在有趣、好奇阶段,这种层面的兴趣极不稳定,随生随灭。所以教师在书法教学中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寻求最能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结合书法教学的特性,在书法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精讲多范重练”。首先,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精讲,讲要点、讲难点,切忌没有重点的求全,既没有效果也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如笔者教学一年级的“横、竖、撇、捺”基本笔画时,明确指出“橫平、竖直、撇尖、捺有脚”的书写要领,并严格要求学生做到;其次,教师在讲清楚的基础上要做到多示范,这是最形象、最生动、最切实的指导。小学生善于模仿,他们在观察教师范写过程中的起笔、行笔和收笔时,能直观地感受到范字笔画运笔的轻重缓急,结字的均匀、协调;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多练习,毕竟要想写好字重在练习,学生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对书写的技法、技巧融会贯通,说得再好没有实践是行不通的。书写水平只有在不断地临摹、练习、评改中才会逐步提高。
(四)培养书法教育师资队伍
无论是古代蒙学中的书法教育,还是近代私塾的书法教育,都离不开书法文化的传递者——教师。在书法专业人才缺乏的情况下,学校更应该注重对教师实施全员书法知识的全通识培训。学校可以组织书法专业知识的校本培训,邀请当地书法名家走进教师课堂,提升教师的书法理论与实践水平,也可以安排当地有一定书法教育经验的书法家直接走进课堂,成为学校书法教育的“外教”。学校还可以组织尽可能多的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和书法教育相关的培训、学习、听课,吸收好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能力。当然,教师要提升书法专业水平,也不是一日之功,学校还应该将教师的“三字”培训设置为常态。例如,学校要求教师在备课笔记、作业评语、课堂板书等方面要做到工整、美观,时刻成为学生的榜样;定期组织教职工“三字”书写大赛,调动广大教师写好字、育好人的积极性。同时,学校更应注重教师书法科研能力的提升,注重书法与各学科的融合,在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合书法文化的元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点燃了教师心中的书法教育火种,相信每一位教师都会自觉将开展书法教育视为己任,积极投入到书法文化的传承之中。只有这样,我们的书法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五)健全书法教育评价体系
研究书法教育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评价过程的动态化,确立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会让书法教育事半功倍。
在书法课堂中,评价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导练,不仅要评价学生习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执笔姿势、书写姿势、临帖要领,结构、笔画是否正确等,还要探究问题的根源以及矫正方法,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而促进书法知识的积累与提高。同时,教师的评价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审美意识的提升。
除此之外,学校可以通过学生、教师、班级、家庭等不同渠道,从综合、特长不同方面,在结果、过程不同阶段构建多元化、立体化评价体系,最大化地促进师生多元发展。将小学书法教育的评价以“多样化”为主要抓手,将评价标准层次化,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方式多样化、情感化,真正让评价发挥反馈、矫正、鼓励和引导的作用,从而提高书法教育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