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班幼儿在创意戏剧活动开展初期表现出局外游离、旁观的“低参与积极性”状态。本学年,笔者在摸索尝试中总结出以下提升小班幼儿参与积极性的策略。第一,选择以动物角色为主的绘本作为戏剧活动主题;第二,运用绘本、动画、视频等将角色特点具体化;第三,利用有效的亲子交流,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建立表演自信;第四,开展戏剧漂流活动,拉近戏剧与幼儿的距离。
关键词:创意戏剧,参与积极性,策略
笔者从2018年开始接触创意戏剧课题,作为一名创意戏剧活动领域的“新手”教师,在阅读了相关的书籍文献后,从张小媛主编的《幼儿园童话剧主题课程(小班)》中,选取了《咕咚来了》进行幼儿创意戏剧课题的探索。在一年的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创意戏剧带给自己和幼儿的乐趣,幼儿从原来的参与积极性较低到一学年后的较为积极的参与状态。在此,以本班开展创意戏剧主题活动《咕咚来了》为例,梳理提高小班幼儿参与积极性的较为有效的策略。
一、创意戏剧活动中幼儿的参与类型
以“幼儿与戏剧主题活动关系的疏密程度”为依据,幼儿参与类型包括局外游离、旁观、评论和自我交托。局外游离:指处于游离状态的幼儿,或是置身活动之外,或是身体在场,但是注意力却停留在活动外的事物上,是一种“缺席”的在场,这类幼儿与活动的身心距离最远。旁观:幼儿不直接投入活动,但是却始终保持着对活动的关注,以—种内隐性的方式参与活动。评论:幼儿不参与表演,却对参与者发起评论,借助语言对他人的行为作出评价、提出问题和建议,相对于旁观行为单纯的内隐性心理参与,多了外显的语言参与。自我交托:幼儿作为“局内人”参与活动,身心投入。这四种类型中,按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从低到高排列,依次是局外游离、旁观、评论、自我交托。
二、本班幼儿参与创意戏剧活动的初期表现
参考张霞的《幼儿园戏剧主题活动中幼儿参与类型研究》制定出以下检核表(表1),进行检核统计后,笔者发现所在班级30%的幼儿置身活动之外或注意力停留在其他事物上;26.7%的幼儿保持着对活动的关注,但不积极投入游戏;36.7%的幼儿身心较为投入。在角色承担、情感表达等方面,只是机械地重复台词,跟随式的表演,没有“入戏”。总体来说,幼儿表现出局外游离、旁观的“低参与积极性”状态。
幼儿参与度较低的原因,除了有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影响外,还有一大原因是笔者是创意戏剧课题研究的“新手”教师,在设计和实施创意戏剧活动的经验不足。因此,在本学年的摸索尝试中,笔者总结出以下较为有利于提高幼儿参与积极性的策略。
三、提高幼儿参与积极性的策略
(一)选择动物角色较多的绘本作为戏剧活动主题
喜欢动物是幼儿的天性,小班幼儿更甚。 对小班幼儿来说,动物的角色比人或植物的角色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的生活经验少,模仿人的活动行为需要较多的生活经历,模仿植物的动作需要更加强的表现力。因此,对小班幼儿来说,表演动物会更加容易,兴趣会更高。
角色的代入更有指向性,便于教师引导。创意戏剧活动中,可以从绘本中挖掘很多表演角色,可以是动物、人、植物、其他自然物。动物角色较多的戏剧主题,小班幼儿能够承担的角色更多,比以人物为主的戏剧主题更有明确的指向性,对教师来说,在引导幼儿模仿的时候更容易找到参照物。比如在戏剧主题活动《咕咚来了》中,角色是兔子、小鸟、大象、狮子等动物,教师在引导幼儿表演的时候,可以通过表现不同动物的动作特点,如兔子的跳跃、小鸟的飞、大象的甩鼻子、狮子的吼叫等,丰富幼儿的角色表现。动物角色的动作特点鲜明,幼儿对不同动物的性格特点相对来说也比较熟悉,较容易用简单的声音变化来表现。
(二)运用绘本、动画、视频等形象事物,将角色特点具体化
绘本的画面会展现出主要的剧情,幼儿在翻阅绘本时,仔细观察绘本中的场景、角色的表情动作,有助于幼儿对角色的表现。
与绘本内容相同的动画片,除了有动作表情的体现,还有角色对话的展现,对小班幼儿来说有了更多具体的模仿素材。如《咕咚来了》就有相应的动画片,笔者让幼儿观看动画片的时候,注意倾听动画片里各个角色表达害怕、欢喜的不同情绪时的音色、音调。通过对动画片中展现的角色各维度特点的模仿,幼儿的表演自信增强了,从而更愿意表现自己承担的角色。
这里提到的视频,主要是大自然中真实动物的影像。笔者让幼儿观看狮子、大象等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动物们在大自然中的真实表现,模仿一两个他们喜欢的动作,有益于幼儿从模仿到创编动作的发展。能力较强的幼儿,在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表演时,积极性更高了,更有成就感。
(三)利用有效的亲子交流,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建立表演自信
亲子关系较师生关系更为亲密,亲子的有效交流对幼儿的表演有很大的帮助。笔者班上一个叫锐锐(化名)的孩子,动作表演特别大胆,但台词的表现有些困难,表演了动作忘了台词,说了台词忘了动作。于是,笔者和孩子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克服了同时说台词和做动作的困难,表演时更加自信,每次有活动都积极上场。
(四)开展戏剧漂流活动,拉近戏剧与幼儿的距离
每周6个家庭参与漂流活动,一般是家园配合度高、周末家长有较长时间在家的家庭。幼儿对表演道具有极大的兴趣,平时在班上的活动,由于时间和角色数量的限制,幼儿无法尝试所有角色,或者时间不長。把表演的道具带回家,家庭的表演游戏能帮助孩子在一个舒适又熟悉的环境内,形成心理上的保护,使得孩子在表演时更放松自如,提高孩子公开表达的自信心。促进家庭成员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感知能力及表达能力,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融合及默契感。亲子时光变得更戏剧化,原来周末的活动可能是郊游、去游乐场或者各种兴趣班,或是在家玩玩具。有的家庭人数较少,一共6个角色,家里就3个人,于是他们找来的邻居的孩子、亲戚的孩子,大大小小凑在一起,游戏中增进了邻里间,自家孩子与同龄孩子、年长孩子间的互动,这里面的交往就变得微妙了。家庭的表演游戏拉近了幼儿与戏剧的距离,对提高幼儿在幼儿园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良好的影响。
四、综述
一年的实践,让笔者对创意戏剧活动有了一定的粗浅的经验,以上只是笔者在实践中的一点点感悟。小班幼儿在参与戏剧活动的设计和活动计划上,还少有空间。创意戏剧的创意应该属于孩子,希望笔者可以更多地让孩子参与到活动的计划中,让创意戏剧真正来源于孩子,让教师真正淡出计划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张霞.幼儿园戏剧主题活动中幼儿参与类型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2]张小媛.幼儿园童话剧主题课程(小班)[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徐美娥.利用绘本进行幼儿创意戏剧表演的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15(2):64-66.
[4]祁重卓,甄丽娜.绘本创意戏剧表演问题的再探讨[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10):46-51.
作者简介:欧林铃(1982—),女,汉族,福建省福州市人,在职本科,现就职于福州市旗汛口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