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臻雯
摘 要:教师要善于将幼儿数学认知的目标自然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自然地学习数学。基于游戏化的数学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寻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从而感知数学在生活中有用、有趣。在运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并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策略
如何开展游戏化的数学活动呢?我借鉴高瞻课程提出的“鹰架”理念搭建支架开展数学活动。所谓“鹰架”,即支持幼儿的发展好比盖一座大楼,为了使幼儿的思维进一步发展,教师必须为其提供“脚手架”(即鹰架),该脚手架既要根植于幼儿的现有高度,又要鼓励幼儿将其思维和理解延伸到下一水平。我将围绕以下几点谈谈搭建支架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民间游戏为支架巧妙重组
民间有不少与数学有关的游戏,教师可挖掘和利用幼儿熟悉的传统游戏,巧妙将数知识的学习融合其中。如“老狼老狼几点钟”是孩子们熟悉又喜欢的游戏,我把“圈”作为游戏的道具,改变传统游戏中的“逃走”,变成“躲进羊圈得到保护而不被抓走”,这一游戏玩法的改变,让幼儿产生了新鲜感,又容易接受,会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大小不同的圈是引发幼儿解决问题的关键,一个小圈躲一只羊,一个中圈躲两只羊,一个大圈躲三只羊,不同数量的羊可以选择几个羊圈呢?要解决问题,学习探究变成了幼儿的需要。从大小两种圈到大、中、小三种圈,体现了活动由易到难。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运用不同的数经验,用数数、数量相加等不同的办法检验操作的结果,并在游戏中得到验证,帮助幼儿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积极思考,推进专注力、信息转换力、分享互动力等学习品质的形成。
以民间游戏为支架需要注意:一是游戏的选择要挖掘和利用幼儿所熟悉的素材;二是环节设计要以该游戏为主线,贯穿始终,具有一致性和发展性,儿童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巩固原有知识,积极探索和建构新知识,从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三是活动目标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也要关注幼儿潜在的发展水平,激发幼儿在问题解决中提高自我建构能力。
二、创设生活情境为支架获取经验
孩子年龄越小,越需要创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幼儿在带有生活情境的氛围中,更能将自己融入其中,随情节的发展积极参与其中,解决问题。因此,在数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与儿童数学认知发展水平和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为幼儿创设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生活情境,让幼儿在适合的情境中探索和体验,建构数学知识。如小班数学活动“大家来拍照”,教师抓住小班幼儿点数人数“易漏数自己或多数”的特点,以“拍照”为活动主线,将整个活动以情境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循序渐进地掌握点人数的方法。爱拍照是每个孩子的特点,只要看到成人手中的相机,就会摆出造型拍照。照片不仅可以留下美好的记忆,还有很好的教育价值。《指南》科学领域中指出: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的概念。该活动以拍照片的情境游戲贯穿,幼儿按身上贴好的图形标记与背景板上的图形标记配对,并数数共有几个人。幼儿既要不受图形的颜色、形状干扰,找到背景板,还要点人数,通过这样的活动,既帮助幼儿梳理原有经验,又能有效地将数数活动回归到幼儿的生活中。幼儿从按标记找背景与同伴合影,再到根据点子图找朋友来照相,幼儿需要思考加上自己还要请几个人,既帮助幼儿巩固5以内点数,又帮助幼儿正确点人数的办法。
三、投放适宜材料为支架支持学习
幼儿学习数学,更多还是来自对物体的操作开始。在操作和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儿童从直接感知转变为表征,促进思维的发展,从而形成初步的数学概念。如何将有挑战性的抽象概念问题通过材料直观地呈现给幼儿,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多加以思考,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实际投放适宜的操作材料。如中班数学活动“比较粗细”,教师一开始请小朋友用竹签和筷子来穿珠,并提问:“你在穿珠子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为什么?”教师所提供的材料鹰架直观形象、易操作,且隐性暗示作用明显,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发现了竹签与筷子在粗细上不同,并使用正确的词汇描述自己的发现。难易不同的材料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一次又一次的操作,引发幼儿不断与各种材料互动,获得粗细的相关经验,学习按粗细正逆排序。因此,教师在数学活动中的材料投放一定要遵循目的性、多样性、科学性和生活性的原则,关注每个孩子的差异,注重低结构材料,提供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引导每个孩子一边玩,一边在游戏过程中以一种快乐自主的状态学习。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数学教学的基础阶段,主要是培养儿童初步的数学概念和数学兴趣。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支架式教学开展幼儿园的游戏化数学活动,在不失去逻辑的基础上增添了趣味性、可操作性、生活性,突出幼儿的实际感受并积极建构相关数学知识。同时,教师在幼儿数学活动过程中不断激发幼儿的认知冲突,为幼儿搭建学习平台,让教与学找到最合适的双方连接点,优化幼儿园的数学活动,让数学活动不再枯燥无味。
参考文献:
吴晓莹.数学教育要尽量生活化[J].山西教育(幼教),2015(7).
注:本文系新罗区“十三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指南》背景下数学活动游戏化开展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