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丽
[摘 要] 宏观的教学效率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却鲜有人关注微观层面的细节对教学成效的影响. 实践证明,细节对教学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章从课程导入环节的细节为出发点,围绕小组合作学习与作业评价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探寻细节对数学教学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 细节;教学效率;小组合作
提高教学效率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尤其在新课标“减负增效”的理念下,怎样利用有限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一直是广大师生不断探讨的话题之一. 而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常看到一些宏观层面的东西对教学效率的影响,而忽视微观的细节对教学效率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实践中,笔者发现教师的言行、板书,甚至是一个表情对教学成效都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关注课程导入的细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细节又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性因素. 因此,关注课程导入环节的细节,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巧妙地设置课堂导入,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对新课产生兴趣,赋予课堂以生命力. 导入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能直击学生的内心深处,成为推动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法宝. 因此,小小的细节能折射出教学的大智慧,它是形成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案例1:“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教学
众所周知,三角函数的图像具有非常典型的特点. 正因这个特点具有普遍性,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忽略这一特点的重要作用,只是一带而过地讲一讲,致使不少学生没有从根本上掌握这部分知识.
实践中,笔者发现在课堂初始环节,从三角函数图像这个细节入手,能从感性的角度为学生构建认知框架. 从心理学角度与学生智力发展的规律来说,直观形象的图像本身就具有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功能. 因此,本章节以图像为教学的着手点,会让教学过程变得轻松得多.
几何画板作为常用的教学软件,为学生所熟悉. 因此,笔者首先用几何画板画了几道学生熟悉的函数图像,如y=3x+1;y=;y=2x2+4x-6等.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画一些自己想象出来的一些新奇的函数图像,并在适当的时机引入y=Asin(ωx+φ)的图像. 学生瞬间就被这个特殊的图像所吸引,顿时提起学习兴趣.
在引入这个图像之后,笔者通过变化A,ω,φ的取值,让学生观察图像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在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探索欲时,笔者提出这就是本节课将要研究的对象. 学生带着较高的期望值进入课堂学习,明显地提高了本节课的教学效率.
本节课的导入,教师精准地捕捉到教学导入的关键点,并紧扣这个细节展开引导. 此过程不仅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燃起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也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开展埋下伏笔. 学生的探索欲被教师有效的引导所激活,使得整个课堂充满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成效自然水涨船高.
[?]关注小组合作的细节
新课标引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加强互动与交流,自主地探讨问题的来龙去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除了体现出学生的地位与加强互动之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究空间,学生在这个空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通力合作中获得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因此,合作过程中的细节是教师所须关注的,有时教师一句话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案例2:“幂函数”的教学
幂函数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点,学生初步接触后发现不同类型的幂函数有着不一样的图像与表达式,但在这些异同中又存在着许多相似点. 因此,寻找各种幂函数之间的异同点成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对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这部分内容,笔者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它们之间的联系. 巡视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在讨论时总找不到那根主线,处于思路不够清晰的状态. 为此,笔者提出:“研究函数,可以从它的图像着手. ”
学生受到这句话的启发,刚刚还毫无头绪的那些学生,立马列出几个典型的幂函数,如:y=x-1;y=;y=x;y=x2;y=x3等,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描点的方式绘出各个函数的图像,经对比分析,获得一个结论:不论图像呈现怎样的形态,但都有一个公共点(1,1)存在. 接下来的教学则顺理成章,学生因是自己探索到问题的答案,所以学习起来劲头更足.
巡视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捕捉到学生思维上的瓶颈,便以“研究函数,可以从它的图像着手”这句话作为启发,顺利地将学生引入探究的轨道上. 教师仅凭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有效地帮助学生找到探究的方向,有效地推动了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此过程,虽然教师只用了微不足道的一句话作为点拨,却有着不可估量的效果. 正因為这个小小的细节,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关注作业评价的细节
作业具有巩固与强化所学知识的作用,每节课结束后都要以适当的作业作为即时性收尾. 作业不仅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能起到拓展与延伸知识的作用,学生也可通过作业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因此,作业评价细节是值得每个教师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科学、合理的作业评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案例3:“三角形变换公式”的教学
三角形变换公式比较多,虽然公式的难度系数并不大,推导过程也不是太复杂,但由于数量多、内容杂等因素,导致不少学生难以灵活掌握并应用这些公式. 为此,教师一般会选择充足的习题供学生训练,希望学生能在练习中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甚至有些教师希望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遇到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公式来解决的能力.
但是,现实往往比希望来得骨感. 学生虽然进行了一定量的习题训练,但还是难以掌控各种公式的应用. 为此,笔者通过对作业的评价,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常用公式的应用. 如:已知A与B都是锐角,同时满足sin2A+cos2B=t,sin2B+cos2A=t2,求实数t所有可能存在值的和.
学生解这道题时,出现了一些错误. 教师可抓住这些错误,从细节着手,针对此题进行评价,以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 为此,笔者提出在解题时,要特别留意sin2α+cos2α=1的应用. 经教师一提,学生瞬间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忽视的点在这儿. 再观察学生的订正情况,成效显著.
这道小小的习题,却折射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与运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部分学生对一些基础的重要公式还缺乏一定的敏感度. 因此,教师提出解题时,首先要从基础公式着手,遇到问题时,不要慌乱,而应冷静观察,找出对应的公式,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作业反馈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从学生的作业情况可以看到教学中存在的漏洞与学生思维上的不足,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查漏补缺. 本教学过程,教师捕捉到学生作业中的不足,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种抓住细节,及时评价的方法不仅帮助学生解决了当前存在的问题,还帮助学生站到一个宏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获得解决一类问题的办法,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成效.
总之,教学过程是由点点滴滴的细节组成的,作为教师应练就一身善于捕捉细节的本领,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信念,并将这个信念转化为提高教学效率的基本手段. 站在宏观的角度,将目光聚焦到微观的细节,则可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良好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促使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