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堂 王晓港 韩军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工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工程建设亟需安全人才,文章对安全科学与工程国际研究生的培养进行研究,有效推动安全科学与工程人才的国际化建设。由于来华国际研究生基础专业各异,国内高校对来华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现有的课程体系有待完善,文章通过对来华国际研究生现状进行研究,明确培养目标,建立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最终培养出具备创新实践能力的安全科学与工程科技人才。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研究生;安全科学与工程;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9-0063-02
一、研究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我国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的伟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制定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剧增,亟需安全方面的技术人才,因此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留学生在“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外就建立起与安全有关的学科体系,最初称为“职业安全卫生”,继而又发展了安全卫生、人因工程、职业健康等学科,主要侧重于对人的职业安全健康领域进行研究。2011年,我国将“安全科学与工程”增设为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其内容包括安全科学和安全工程以及两者之间的交融三个层次,运用种种安全技术和装备及其综合集成,以保障人们的动态安全。综合比较来看,我国的“安全科学与工程”是有理论、有技术、有系统的涵盖人、环境和设备设施的全面的学科体系,通过“一带一路”的倡议,可向国外推广和扩大安全科学与工程的规模和影响,实现“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国际化。
同时,来华的国际研究生通过在安全科学与工程国际化培养体系下的深造,增强了专业知识的储备,深化了专业技能,能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有效推动人才的国际化。因此,培养符合“一带一路”战略要求的思维方式,具备创新实践能力的安全科学与工程国际研究生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国际研究生培养现状
(一) 基础专业各异
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一带一路”贯穿亚非欧大陆,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国际研究生生源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例如:加纳、老挝、越南等,而这类生源地区的教育水平往往参差不齐,这给高校留学生的培养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1]。同时高校对留学生的入学要求也并未考虑到基础专业的不同,例如,原本学习文法经济类专业的留学生来到中国却学习理工类知识,而不同国家在高中和大学阶段有着不同的教育模式与知识背景,对于部分国家的留学生,其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科学与文化课较我国有着一定的差距,留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欠缺。
(二)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国内高校对留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大多数高校将现有的国内研究生培养目标照搬给留学生,疏于考虑留学生的实际需求,也未考虑国内外产业结构的不同及人才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大部分留学生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国家,为自己国家的经济建设作贡献,所以如果没有合适和明确的培养目标,不利于留学生未来的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项目的进行,经济全球化的趨势不可抵挡,社会对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传统的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局限于矿山、冶金等行业,如今已扩展到石油、化工、机械、建筑、航空、信息等各个领域,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明确国际研究生培养目标至关重要[2]。
(三)课程设置待完善
语言交流障碍是来华留学生所面临的最大障碍,高校对来华留学生的汉语不作要求,但是在高校学习中,语言、中国文化类学习占用很大一部分时间,专业课程设置薄弱,以武汉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与科学专业的国际留学生培养方案为例,课程总学时为464学时,其中中国文化类学习就有192学时,占总学时的41%,很明显专业课程设置薄弱。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基础知识不同,导致教师的授课效果不佳。同时师资力量薄弱,部分教师的英语水平有限,不利于留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很多时候留学生只能勉强听懂,这使得留学生接受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降低。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与国际接轨的程度不高,开设的全英文授课课程较少,不能够完全适应国际化的需要。
三、国际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
(一)明确培养目标
明确留学生培养目标是高校在留学生教育办学的靶心,而国际化留学生培养是高校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指向。根据近年来来华留学生培养经验,结合国内学生的培养要求,武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秉承几十年专业建设的深厚积淀基础上,提出以培养基础宽、素质高、能力强、适应现代安全工程发展需要,具有较好国际化视野、较强实践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具备在采矿工程、消防工程、建筑工程等领域从事安全管理、设计及科研能力的国际化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国际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重点在于国际化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要把这两个内容放在首要地位。
(二)课程体系层次渐进
为了达到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来华留学生的培养目标,专业教师经过广泛调研和反复讨论,形成了4条相互联系的课程流程链(如图1所示),制订了科学、可行且符合专业定位的培养计划以及课程教学计划。
考虑到留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年级的留学生进行阶梯式培养,对研一留学生着重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了解与专业相关的国际资格证书;研二通过实践课程和选修课程加强工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训练;研三通过论文的研究、撰写和学术交流,实现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同步提升。这样建立的课程体系具有循序渐进、多层次的特点,有利于对留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和培养[3]。
(三)课堂教学
目前国内高校很少考虑国际资格认证,新的来华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对国际专业认证的加强,来提高国际研究生的培养质量[4]。在国际化安全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通过对英国国际职业健康安全国际认证(NEBOSH IGC)、美国注册安全师(CSP)和美国注册工业卫生师(CIH)及中国注册安全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对比分析,强化授课中国际认证的知识点,从而提升学生在国际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由于大部分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留学生吸收知识,让他们回国后能更好地学以致用;要针对留学生文化领域存在差异的问题,授課时注重了解学生的求学背景和目标,强调安全专业的知识点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行业的应用性;同时也要注重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交流,请学生研讨表达自己的想法。针对参差不齐的学情基础,可为留学生提供相关网络公开课等资源,让其通过课外自主学习,完善自身基础知识技能,获取专业学习的先决条件。
(四)实践教学
通过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工程技术人才能力需求进行分析,建立校企融合的课程体系,学校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建设国际化课程,在校内,要强化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在企业,要培养留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留学生可以做到学以致用。
一是在校内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以武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为例,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建有安全技术与工程实验室、湖北省工业安全工程技术研究技术中心等实践教学基地,为科学研究提供场所,能有效提高留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二是校外实践教学,可以依托丰富的校友资源,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导师让留学生跟随项目到企业实习,以武汉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与科学国际留学生的实习为例,学校组织研究生到武汉博晟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实习,该公司以互联网为平台构建安全生产知识学习的在线培训和服务等。企业实习开阔了留学生的视野,融会贯通专业知识,获得了创新的灵感,同时锻炼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和语言交流能力。学校也要多鼓励留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比赛和国际学科竞赛,这样可以培养留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和沟通合作的能力。学校也可以依托现有的人才培养资源,让留学生参加海外工程项目,努力提升自己。
四、结语
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基础专业不同、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待完善,本文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即明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循序渐进,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深入企业、学以致用,最终建立起国际化的培养体系结构,从而实现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国际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斌.来华留学生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西青年,2019(20).
[2]张洪杰,向晓东,陈旺生.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6).
[3]刘音,程卫民,吴海凤.“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安全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大学教育,2019(7).
[4]李查.“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教学管理机制研究——基于X大学的实践[J].教育学论坛,20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