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摘 要: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是衡量教育成果的显性指标,是双创教育体系建设中的核心要素。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良性整合是大学开展双创教育的未来趋势。文章通过分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双创教育体系建设中培养导向、课程设置和成果指标现状,以多学科联合创新创业实验室的实践经验为依据,提出了专创融合教育体系及实践平台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创新创业;专创融合;教育体系;实践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9-0015-02
创新创业教育是在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实践,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下的高校创新改革[1]。随着双创教育的深入开展,可以发现,在现有的双创教育体系下,双创专业化教育与实践平台建设之间仍然存在融合不够紧密、成果不显著的问题。针对现有教育体系和实践平台建设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总结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实存在的共性问题,探索如何正确发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导向指引力、资源有效整合的凝聚力、课程内容创新的吸引力和成果产出指标的竞争力,从而打造一个包含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平台建设—成果孵化平台建设的全过程双创实践育人的闭环教育体系,对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导向不清晰
近年来受行业领域发展和就业形势变化影响,行业类院校的就业形势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行业类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从传统的行业内就业向非行业内就业的转变尚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并且伴随着高级别学科竞赛的日益成熟,高校创新教育过程中对学科竞赛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学校想要快速融入氛围,敦促高质量创新创业成果指标产出,很容易造成教育基础与目标成果不协调匹配的“急功近利”现象。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应该以全力扶持创办企业、公司和获得高级别学科竞赛奖项为根本目的,而应该重点开展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提供技能训练平台和宣讲政策法规等通识教育。在搞好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寻找技术创新点和优质创业机会,给予技术、服务以及商业模式设计等方面的指导支持。
(二)现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缺乏科学规划
当前双创课程设置环节存在的问题一是双创教育以通识教育为主,缺少专业化教育。通识类教育一般讲授创新创业最基础的理论,课程内容相关性和连续性不强,对学生而言内容少、不系统,对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和技能训练的帮助不大,并且课时量小导致课程吸引力较低、指向性不强。二是教育形式存在“大水漫灌”现象,缺乏分类指导。学科的差异性会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基础认知程度不同,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和核心技术往往决定创新创业的方向,大班授课不能解决以项目为导向的分类指导,学生获得感不强,不利于更新就业理念和拓展就业渠道。
(三)教育成果产出指标不显著
从创新意识和技能培养来说,目前高校广泛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大创”项目),包含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三个层面的资金支持,学生参与面广,每年有大量的项目结题,项目主要来源于指导教师的在研课题和学生自主立项,但在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成果当中,实际成果转化的比例相对较小。
从创业意识和技能培养来说,行业类院校毕业生成功创业数量相对较少,其中高精尖技术、服务创业公司数量更少。尽管因为行业领域特点导致主干学科创业人数基数少,但结合全国毕业生就业态势来看,创业教育成果并不显著。
二、专创融合教育体系及平台建设——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多学科联合创新创业实验室为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于2016年成立了商务指导中心,中心依托学科领域优势,通过开办创业课程和提供创业指导,培养学生创业精神,提升学生创业素质,提高学生创业能力。2018年,经济管理学院申请成立了“府学经纬”多学科联合创新创业实验室。实验室主要职能是以商务指导中心为依托,做好全校“双创”课程教学、全校范围内的创新创业技能培训、学科竞赛项目指导、校内外创业资源对接、双创成果转化、企业管理咨询和政策法规咨询等工作,为学校相关学科科研团队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和创新后备人才,为参加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的项目团队提供项目支持和专业教師指导及培训,为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提供实践实训支持。
(一)厚基础,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创建“一通多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一通多专”是指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按专业领域分层分类地精细化指导。第一,通识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种下创新创业的种子[2]。实验室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将创业理论通识课程划分为认识创业、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商业模式、商业计划书、精益创业、创业融资、创业法务及新创企业成长、创业营销和社会创业10个模块,实现了全过程、精细化课程传授。第二,充分挖掘学校各专业学科的优质技术、服务的创新点,结合商业模式、营销融资等创业内容和手段实施分层、分类专项指导。比如开展“行业视窗”教育,即对各专业领域相关技术的创业实例分析市场空间、技术创新点、实体化路径、营销模式、竞争分析等,为不同专业领域技术、服务的创新创业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精细指导。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建设以经管类学科为基础,涵盖其他各专业学科的交叉联合,充分提高了课程的吸引力和靶向作用。
(二)重过程,以全过程指导为目标,健全实验室双创育人功能
为全方位指导学生开展双创活动,实验室下设4个部门,其中:资讯部负责双创项目引导工作,定期发布介绍最新的国际、国内行业发展趋势和商业机会、投融资资讯,介绍近期创新创业成功案例的经验做法等;技能培训部负责举办讲座、论坛及开办有针对性的双创实训课程,涵盖创新创业全过程,包括项目选择、风险防控、团队组建、市场开发、产品定位、营销策划、财务管理等内容,切实帮助大学生掌握运作双创项目的实际能力;教练部负责定期组织双创团队进行项目路演,提供具体指导,组织教练与团队一对一交流,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提供技术顾问、产品顾问、设计顾问、新媒体营销顾问等服务;法律咨询部负责解答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知识产权、股权分配等法律问题。
(三)强保障,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实现校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
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采用校内外资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教师工作量认定、职称评定、绩效审核、奖金激励和申请专项资金等系列政策措施,引导本学院专业领域教师针对技术和服务创新点的专业挖掘以及创业项目商业模式的优化整合提供专业的理论教学指导。聘请校外导师针对创新项目成果的转化和创业项目的风险评估以及落地实施开展实践教学指导。
(四)多出口,以项目为导向,搭建专创融合实践平台
实验室以落地创业实践项目、高级别学科竞赛参赛项目等为出口,检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培养质量。
一是实验室依托学院学科特色打造学科竞赛群。学科竞赛实现专业全覆盖。竞赛包含“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大学生营销创意与实践大赛、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尖烽时刻”全国商业模拟挑战赛等,实现了学科全覆盖,并且均为国家级赛事,“以赛促学”,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二是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技能培训和项目指导。努力挖掘各学科领域具有创业意向的技术、产品和服务,针对项目特色开展定向创业培育。结合学校各方面资源,师生共创企业,并为多家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商业模式、营销模式、政策法规等专业指导和咨询。
三是积极联系校外相关企业成立私董会,促进高管教练、行动学习和深度社交融合,汇集跨行业的企业家群体智慧,解决初创企业经营管理中比较复杂而又现实的难题。加强校企沟通,积极参与企业发展路径研讨,拓展学生实习、就业渠道。
三、结语
專创融合强调人才培养导向、课程设置和实践平台建设之间的有机融合,多学科联合创新创业实验室主要是以创新创业项目的针对性挖掘、培育和指导为根本任务,实现通识教育与专项教育的交叉融合,并以项目为导向搭建实践平台,促进项目的落地实施和成果转化,形成学科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的创新创业全过程实践育人闭环。
参考文献:
[1]史建伟,赵宝新,任路伟.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与对策[J].科教导刊,2018(6).
[2]赵亚风.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探讨[J].管理观察,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