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艳
妊娠是一般女性均需经历的过程,妊娠期间女性的身体、心理等方面变化明显,相对敏感,其中初产妇表现尤为明显,甚至影响分娩安全性和分娩结局。对比经产妇,初产妇无分娩经验,加上医学认知的不足,从而导致产前心理变化明显,甚至影响宫缩,影响分娩状况和产妇安全性。另外,产科工作中发现初产妇无指征剖宫产率较高,和产妇心理状态差有直接关联性。为了提高初产妇的安全性、优化分娩方式,需有效稳定产妇的心理状态。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在明确初产妇心理状态、负担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干预,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身体、心理负担,进而提高初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促进产妇分娩预后康复。基于此,本文就本院120例初产妇为例,分析配合产前心理护理干预的预后效果。
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分娩的初产妇,总计120例。纳入标准:(1)产前检查正常;(2)符合自然分娩指征;(3)伦理委员会批准;(4)经产妇同意。排除标准:(1)精神、意识障碍产妇;(2)坚持剖宫产分娩产妇。结合产前护理方法进行1∶1比例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8.0±3.3)岁;产妇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0±1.5)周。观察组:产妇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5±3.6)岁;产妇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3±1.3)周。两组初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予以初产妇产科常规护理,即产妇身体情况监测、健康教育、产前观察与护理等。
观察组:配合心理护理干预。(1)积极健康教育。了解产妇分娩认知,以多媒体、口述、文字等形式改变产妇的错误认知,从而正视自身情况,合理选择分娩形式。(2)环境干预。为孕妇播放轻音乐,指导其随音乐放松,放松与呼吸紧密配合。另外,为其营造安静、温馨、舒适的产前环境。(3)家属支持。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强调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帮助家属掌握产妇妊娠、情绪变化情况,通过家庭支持缓解负面情绪。(4)心理干预。妊娠直至分娩过程漫长,分娩时内心有明显的紧张、畏惧等心态,依据产妇状况进行心理护理,讲述分娩过程,通过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介绍自然分娩的优势,树立自然分娩自信心。
记录两组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剖宫产、助产)情况,以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情绪量表评估心理状态,总分均为80分,SAS以50分为界值,SDS以53为分界值,分数越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越明显[1]。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与助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初产妇组间分娩方式分析[例(%)]
观察组护理后SAS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初产妇组间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分,±s)
表2 初产妇组间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分,±s)
?
妊娠直至分娩是自然的生理过程,女性需经历不断的生理、心理变化[2]。分娩是强烈的躯体体验、情感体验,所以心理、生理应激反应相对明显,且初产妇表现尤为明显[3-4]。临床工作中发现,初产妇妊娠直至分娩期间焦虑及抑郁心理负担较重,进而影响胎儿体内发育情况、妊娠状况,甚至影响母婴安全性、分娩方式,增加了无指征剖宫产率[5-6]。由此来看,初产妇产前阶段的心理护理干预是稳定产妇情绪、改善分娩结局的关键[7-8]。心理护理干预在考虑初产妇心理状况的基础上,从环境、心理、家属支持、健康教育等多方面进行干预,稳定了初产妇的生理与心理,促进了分娩预后,保障了母婴安全[9-10]。郁金群[11]研究指出,初产妇产前心理负担较重,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结果,予以初产妇产前心理护理在改善心理状态及分娩方式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可有效缓解初产妇的焦虑、抑郁、消极等不良心理,提高自然分娩率,是理想的护理方法。
本文研究结果:配合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初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SAS以及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研究结果与黄雪花等[12]研究结果有一致性,观察组产妇采用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后,观察组产妇分娩后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率74.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联合产前综合护理干预可以进一步改善初产妇的分娩结局、稳定产妇心理,满足产科产妇护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