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教育理论下特殊教育理念的转型

2021-09-10 00:23王海鹰张亚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群体转型理念

王海鹰,张亚茹

(长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 130022)

在教育市场执行教学指导工作中,有一群特殊需求的儿童,当正常儿童在享受快乐童年时光时,他们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身心受到伤害,难以像正常儿童一样接受常规教育。为了满足对这些儿童的教育需求,协助特殊儿童突破生活障碍,教育部门提出了特殊教育理念。特殊教育理念一经提出,便受到了社会强烈的反响,并在教育实践中总结经验,对特殊教育理念进行优化、调整,以求真正实现特殊教育的普及与全面发展[1]。正确的教育指导行为不仅可以为身心存在缺陷的儿童提供完善的教育服务,也能够对我国素质教育的长久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2]。为了满足特殊教育市场的需求,提高特殊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提升特殊教育的先进性,提出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特殊教育理念转型。

1 现代教育理论对特殊教育的指导作用

1.1 提供特殊群体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教育成就未来;知识改变命运”,这是每一个社会特殊群体的共同梦想,在特殊群体的社会调查中,90%的人表示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自身存在的缺陷,也希望经过专业的教育指导,使自身可以具备一项生存技能。因此,综合上述分析的特殊教育理念转型,应呼吁社会各界群体,给予特殊群体一个参与学习的机会,并提供他们与社会其他群体相同的社会待遇。要做到为特殊儿童提供同等受教育机会,应增多市场中面向此类群体的教育机构。但综合当下市场教育现状发现,目前可提供给特殊儿童的教育机会十分有限,大部分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认知缺陷的儿童,均需要由家长花费大量资金为其聘请专业的教育指导人才进行教育,而大部分家庭由于无法承受高昂的教育费用,只能中途放弃或选择由父母对子女在家进行教育指导,而这种非专业的教育指导方式所取得的效果十分微小。因此,社会应关注此方面有需要的家庭或社会群体,努力给予每一个有需要的人帮助。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地方特殊教育机构可向国家申请专项教育资金,用于帮助更多特殊群体享有专业教育。

1.2 构建全科学的特殊教育体系

合理且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是特殊群体接受教育的关键保障,但综合当下特殊教育机构的建设现状,却发现其中仍存在显著的问题,为了改善现状,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全科学特殊教育体系,帮助解决制约特殊教育全面发展的障碍。

制定特殊教育统一标准是构建特殊教育体系的核心,为了解决特殊教育机构中存在“想怎么教就怎么教”的普遍问题。可采用聘请心理教育专家的方式,由其对特殊教育体系进行指导,并要求专家参与教育课程制定的全过程。例如,针对语言表达存在障碍的特殊群体,应确保在教学中将课程安排的有条不紊,安排具有耐心的心理学家,定期对受教育者进行心理咨询。此类群体存在语言表达障碍,因此应明确“语训教育”对他们毫无意义,因此可在适当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行为指导,转变特殊教育边缘化的现状,提出针对性技巧教学。包括制作手工艺品等,使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项可生存的技能,这种教育形式是十分有意义的。再例如,针对身体行为上存在障碍的学生,可改变传统的教育内容,对其进行生活行为教育。包括日常穿衣、拾取物品等,并采用反复强化教育的方式,使他们懂得特殊教育的意义。

即便当下教育市场中尚未出台针对性的特殊教育“课本”,但也应明确特殊课程教育的实施,是应遵循系统性教育原则的,以普通素质院校的教学课本代替特殊教育教材仅为权宜之计,对于特殊机构来说并不是长久教育的计划。因此,仍需要多部门对特殊教育产业进行支撑性指导,基于“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实践性”“思想性”角度出发,编制面向不同类型特殊群体的教材,使他们在受教育过程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此种方式不仅有助于特殊群体充分地发挥其自身的潜能,也有利于其自身综合行为能力的提升。

2 特殊教育理念转型策略

特殊教育理念只有时刻保持先进性,才能在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中保持与时俱进,因此特殊教育理念转型应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托。

2.1 确定特殊教育未来的正确方向

特殊教育理念转型首先应明确特殊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深入剖析特殊教育的意义,明确提出转型政策,或是变革理念的根本目的时,给予每一个特殊儿童均等受教育的机会。尤其在教育不断发生变革的当下,社会发展方向已从重视科学技术发展转移到重视教书育人上[3]。特殊教育是为特殊儿童行为与生活指导的关键,在特殊教育理念转型中更是应以此为切入点,才能确保教育理念与社会发展的协同。因此,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支撑下,特殊教育理念的转型应强调解决特殊儿童生活需求这一本质问题,将重视特殊儿童教育、理解特殊儿童需求、尊重特殊儿童人格、 爱护特殊儿童心理、 提升特殊儿童自理能力、确保以特殊教育的持续发展为核心,将上述核心问题贯穿于特殊教育的全过程中,使特殊教育过程更加满足特殊儿童对生活的现实需要,从而发挥特殊教育教书育人的最高价值。

特殊教育工作的实施是一项从知识到生活能力、从事物到群体关系的过渡行为,社会特殊群体经过此种理念的专业教育引导,不仅应具备坚强的生活意志,也应在生活能力与生存能力方面达到质的飞跃。尽管特殊教育与现代教育相比,没有一个显著的物质效果,但此种教育理念对于社会特殊群体来说,是具有直接精神效果的。转型特殊教育理念对于教育产业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因此,特殊教育理念的转型应以社会现代教育理念长久发展为考量。

目前教育市场中大部分特殊教育机构隶属于国家支撑机构,也是公益性教育单位之一。但由于机构教育理念的落后,或国家支撑资金不足,导致机构转型一直未有显著成果。在实施特殊教育过程中,他们认为若培养的人才存在流失现象,属于教育成本的增加,但他们却忽视了现代教育理念的共识:对于特殊群体的教育往往是双向的,投入资金为社会导入人才的过程,也是为特殊教育机构获取收益的过程。为此,特殊教育理念的转型应从市场长久发展层面考虑,仅在乎一时的利益,而忽略了特殊教育对行业持续发展的影响,是十分不合理的。

当下教育市场正逐步向知识型市场过渡,即便市场制定并发布了多项针对特殊群体的优待政策,但学习型社会的到来,必然会使面向特殊群体的终身教育成为事实。因此,在现代化教育理论的支撑下,展开特殊教育理念的转型,应先让有关教育机构明确,特殊教育将会伴随着特殊群体的一生,这不仅是特殊群体个人成长的问题,也是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所需要关注的共性问题。

在此基础上,要求特殊教育理念的转型遵循现代化教育原则,通过特殊教育,提高特殊群体自尊、自爱、自强的意识[4]。通过提升特殊群体的文化意识,实现对自身发展的完善。特殊教育理念在当下教育市场中占有较大比例,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在转型中严格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才能确保特殊教育的顺利开展。因此明确特殊教育未来发展方向,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进行特殊教育理念转型是十分必要的。

2.2 协调现代教育理念与特殊教育理念的关系

特殊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保障特殊群体在社会中全面发展的关键,考虑到特殊教育是基于现代化教育背景衍生的,因此在理念转型过程中,应关注两者的依附关系[5]。从教育产业宏观发展层面分析,两者的教育指导方向均为关注社会群体发展的完整性与全面性,也均是面向我国社会公民所执行的[6]。因此,在特殊教育理念转型过程中,应关注我国教育产业的主导发展方向,以提高特殊群体民族意识、文化意识、思想道德能力、科学意识为核心,在转型前应确立微观目标,致力于打造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特殊教育理念转型过程中,应做到将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 将专业性教育向生活性教育过渡,在教育过程中,考虑特殊群体的缺陷,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实现全面育人的长久战略。例如,对于语言表达上存在障碍的群体,在对其进行教育时,不应按照现代教育的方式直接要求他们“讲话”,而应在教育过程中,遵循其全面发展的原则,要求他们先学会“倾听”。并在他们倾听过程中,适当的对其语言表达加以引导,使其克服自身的障碍,以此达到教育目标[7]。特殊教育理念的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实现的,需要在面向特殊群体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层面改革,以“多育并举”的形式,使特殊教育理念从现代教育理论中“脱离”,实现对其转型的目的。

3 特殊教育实施应遵循的原则

为了帮助特殊群体快速融入社会,使其享有与社会其他公民同等的社会待遇,基于现代教育理论的支撑,开展了特殊教育理念转型的研究。实施特殊教育改革是一项长久的工作,也是我国需要在未来不断完善的工作。针对上述分析,对特殊教育的实施,提出几点建设原则。具体内容如表1 所示。

表1 特殊教育实施应遵循的原则

上述提出的相关原则既是特殊教育实施的基础,也是现代化教育理念指导下,对特殊教育工作实施的指示。

4 结语

为了解决特殊群体的受教育问题,该文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分析特殊教育理念转型策略,提出明确特殊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 协调现代教育理念与特殊教育理念的关系等方式,做到对特殊教育理念的转型。在此基础上,应遵循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公平性教育等原则,为特殊群体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实现全科学特殊教育体系的构建。特殊教育工作的实施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社会中多部门协调实施。因此,在后期的相关工作中,应致力于建设一个完善的特殊教育环境与良好的办学条件,实现为社会特殊群体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真正意义上解决传统特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特殊群体在社会中的价值,使他们可以更加快速地融入社会群体,适应社会生活,为保障社会特殊群体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群体转型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