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评论的地质公园景观感知维度研究
——以五大连池为例

2021-09-10 07:03韦传慧尹长丰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遗迹范畴编码

韦传慧,尹长丰

(合肥学院 旅游与会展学院,合肥 230601)

“地质公园”一词为中国首创,是由中国地学学家于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是一种以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的自然公园[1]。我国幅员辽阔,地质遗迹资源丰富,为地质公园建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截至2020年7月,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已达41处,拥有量稳居世界首位,占全球的四分之一,此外还拥有国家级、省级等不同级别地质公园多处。基于《国家地质公园编制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10〕)中明确提出的“开展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是地质公园担负的三大任务之一,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受到高度重视,各地、各级地质公园旅游开发不断升温,国家地质公园年游客接待量已超过5亿人次[2]。

在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诸要素中,景观资源无疑是吸引旅游者的根本原因、是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的核心吸引物[3]。因此,相关研究和探讨并不鲜见。如韦跃龙等探讨了特定地质遗迹——花岗岩景观的类型及形成演化过程[4];徐柯健等[5]、徐胜兰等[6]、付顺等[7]专门对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及评价进行了研究;徐家红等不仅进行了地质遗迹景观类型的划分和评价,还进一步探讨了开发潜力及保护措施[8]。杨廷锋则指出地质公园除地质遗迹景观外,还包括生态环境景观和文化景观[9]。文献梳理发现,已有相关研究主要从供给视角探讨地质公园景观的类型划分及评价,理论依据是相关规范以及专家学者观点,如《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工作指南》、《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修编技术要求》等。鉴于各类规范以及研究者观点不同,在具体类型划分和评价标准上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研究路径基本一致,即基于地质公园的客观属性从资源角度进行或全部或部分的景观分析及价值评价,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理论性。但对于地质公园的消费主体游客来说,能够感知到的景观要素及其属性才是作出选择和决策的关键因素,而已有研究中鲜少见到需求视角的景观分析。游客对地质公园所有景观都有兴趣吗?能够感知到地质公园的哪些景观呢?不同景观的关注度有差异吗?游客注重景观的哪些属性呢?厘清这些问题亟需自下而上的考察游客对地质公园的景观感知,而这些问题的探索无疑也为地质公园的科学规划设计以及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和方向。

1 研究设计

1.1 案例选取:世界地质公园五大连池

2000年10月,中国遴选11处首批国家地质公园,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五大连池即是其中之一,并于2004年被评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位于黑龙江省北部五大连池市,是因火山喷发阻塞白河河道形成五个连续的湖泊而得名,面积七百多平方公里。园区以火山地质遗迹景观为特色,火山地貌堪称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分布最集中、品类最齐全、状貌最典型的新老期火山地质地貌,有“天然火山博物馆”之誉。选择五大连池作为案例地,基于以下两点:一是地质遗迹景观特色鲜明,与其他类型景观相比,差异明显;二是入选地质公园早,作为地质公园的身份持久而明确,避免了一些地质公园如黄山、泰山还有诸多其他美誉的影响;以上两点保证了案例地的典型性,能够最大程度的表征游客对地质公园景观的感知特征。

1.2 研究方法:扎根理论的编码技术

扎根理论不是一种理论,而是质性研究领域中一种十分著名的方法,是由美国社会学者格拉斯(Glaser)和斯特劳斯(Strauss)于1967年提出。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研究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10]其过程可以简化为:资料——概念——理论建构。通过归纳和抽象,从资料中发展出新的见解,形成新鲜的理论框架。扎根理论是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包括文献回顾、研究问题的自然呈现、资料搜集、编码、理论生成与检验等等,在社会科学中被广泛应用于诸多研究领域[11],旅游领域如目的地形象感知[12]、解说系统感知[13]、旅游亲和力构成[14]等。

编码,又称译码或登录,是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具体技术之一,是构建理论的关键和基础环节。本研究主要采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技术用于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所谓编码,即是通过不断比较进行资料的概念化和抽象化的操作过程。但经典扎根理论、程序化扎根理论以及建构型扎根理论三大流派的编码过程略有不同,本文采用的是目前文献中应用最多的程序化扎根理论编码方法,即三级编码程序,包括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式编码三个步骤。

1.3 资料来源与收集:网络点评

与传统的问卷调查、访谈等数据收集方法相比较,网络点评突破了时空限制,规避了调查者的先入为主,被调查者均在自发情况下自由填写,这种开放性保证了数据的客观和全面。因此,本研究选择网络点评文本作为数据资料,内容来源网站为中国旅游网站Alexa最新排名综合得分位居前列的携程网、去哪儿网以及全球最早建立的独立第三方消费点评网站大众点评网,采集方法为直接从网站逐条复制数据,因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影响,数据截至2019年9月。鉴于研究主题为“地质公园景观”,数据采集时进行了筛选,点评内容与景观感知无关或缺少相关信息的评论不选取,如“家乡的美景,十分怀念”“全程高速”“非常不错的好景区,外地人都会过来”“不虚此行,值得推荐的景点”等,最终共获得548条样本数据。

2 数据处理

2.1 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对原始资料进行首次“标签化”过程,按照一定的原则对资料逐级缩编,逐步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15],最后用“概念”的形式来表达资料内容,其中范畴化是更高抽象程度的概念表示,能够涵盖其他概念。通过对资料的逐字逐句分析,开放式编码后,最终从原始资料中提炼出83个概念和25个范畴,部分资料的编码过程举例如表1所示。

表1 开放式编码举例

2.2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仍然是发展范畴,是将开放式编码中得出的各项范畴归纳为更高级的类属。经过开放式编码后形成的范畴相互独立、缺少内在联系,需进一步深入分析,发现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合并。本研究根据不同范畴的相互关系,最终归纳出4个主范畴,分别为地质遗迹景观、生态环境景观、活动项目与设施、软环境(见表2)。

表2 主轴编码后的四个主范畴

2.3 选择式编码

选择式编码又称核心编码,是指在已发现的范畴中经过系统分析挖掘出能够统领其他所有范畴的核心范畴。通过对已提炼的概念、范畴和主范畴的考察和深入分析,同时结合原始资料的反复比较,最终形成地质公园景观感知维度这一核心范畴,并构建出地质公园景观感知维度理论模型(见图1)。

图1 地质公园景观感知维度的理论模型

3 结果分析

3.1 感知对象分析

3.1.1 地质遗迹景观

地质遗迹景观是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由地质作用形成的产物,五大连池经历火山活动留下了丰富的火山遗迹,火山喷发物、火山地貌、矿泉、堰塞湖等景观吸引了游客的注意。通过频次统计发现(表3),地质遗迹景观的游客感知频次最高,达82.6%,体现了地质公园景观中地质遗迹景观的主体性,大多数游客对地质遗迹景观是敏感的。但不同地质遗迹景观的感知频次差异较大(表4),规模大、特色鲜明、观赏性强的地质遗迹更易引起游客的注意,并获得好评,相反则感知频次明显降低且负面评价较多。如同为火山地貌的老黑山(黑龙山)和冰洞,一位游客写到:“老黑山还是值得去,特别是在火山口,我们是沿着火山口走了一圈,那里的体会是人在自然面前真的是太过渺小了。还有石海也值得走走……冰洞就更是笑话了,建议不去吧。”

表3 地质公园景观游客总体感知

表4 地质公园景观游客感知对象及频次

3.1.2 生态环境景观

生态环境景观是仅次于地质遗迹景观的另一重要感知对象,约有一半的游客在点评中提及了生态环境诸要素,具体包括空气质量、动植物、天气气候以及天象气象。与其他感知对象明显不同的是,生态环境景观的各要素感知频次差距不大,相对均衡;其中动物频次较少,是源于动物活动的偶然性,尽管如此,仍然被细心的游客捕捉到,如“偶尔还能看到过冬的野鸭在此嬉戏”“鼠兔萌萌哒出没于火山石等缝隙中”。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亲近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蓝天白云、新鲜空气、鸟语花香等寻常环境要素逐渐变成稀缺景观,游客对优质环境倍加珍惜,鲜少见到负面感知。正如游客点评:“这里的天很蓝,这里的云很多,这里的空气很新鲜……在城市很难看到这么美的蓝天白云,呼吸这么干净的空气”。即便是不良天气气候条件,游客点评亦无抱怨,或陈述、或提醒、或遗憾,如“虽然稍冷一点,只要带上厚衣服,就OK了。”“后阶段还下雨,所以在山顶并没有看见什么,比较遗憾,”“非常晒!需要做好防晒工作!”

3.1.3 活动项目与设施

活动项目与设施是地质公园为丰富和保障游客游览活动人为添加的要素,种类很多(表4),但受地质遗迹保护的约束,总体数量少,因此感知频次占比较少。其中游览车船一项频次最高,此外观景设施、特色饮食、旅游纪念品也提及较多。五大连池景区规模大,水域是景观的重要组成,因此游览活动中兼具交通性与游乐性的环保车和游船感知度较高,正如游客所言“乘着游船在湖中穿行真的惬意十足”“走累了坐船游”;倘若没有车船服务,倒是缺憾,如“没有船坐,比较遗憾”。值得注意的是,具有重要科普价值的地质公园其科普设施并未受到太多关注,如博物馆、解说牌,提及频次很低。且在极少的点评中,负面评价却不少,如“感觉博物馆很一般”“五大连池博物馆简直太简陋了”“是很好的科普基地,可惜里面显示内容略有不足。”

3.1.4 软环境

软环境包括当地民风、生活方式、景区游客量、游客表现、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和环境管理六个方面,虽然总体感知频次最少,但不可忽视。从游客点评的具体内容分析,软环境中负面感知占比最高,其中民风和景区服务质量最甚,分别达31.8%和41%,游客与当地居民及工作人员的接触中,矛盾较多,一些游客认为“服务人员素质太差,不会使用礼貌用语、态度蛮横粗暴”,而对当地居民,更是谨之慎之,“千万不要听司机师傅的”“千万别让的哥缠住。”

游客量是软环境中频次最高的要素,有的游客认为园区“美在人少”,有的游客认为“人也不多,可以悠闲地看风景,而不是看人”可以看出适度的游客量,是良好游览体验的保障。此外环境管理如“风景区很干净”“保护非常好,沿途没有垃圾!而且不准带走一草一木一石,管理非常严格”,生活方式如“用矿泉水洗脸洗澡冲厕所”“好多当地的居民据说平时都不喝自来水,直接来这里接泉水喝,严严冬日同样风雪无阻,也算是很有趣的一个现象了”。游客表现如“还有很多外国人”“弄的大批皮肤病患者长期聚集在泉边,都没了兴致去参观。”这些要素虽然提及频次低,但若做好确能让园区锦上添花。

3.2 感知内容分析

3.2.1 以感官享受与特色体验的浅层感知为主

游客感知内容中感官享受和特色体验频次很高,此类感知的共性是容易、直接,没有大量有意识的思考,感知层次较浅,止于景观的外在表现,详见图2。

图2 地质公园景观不同感知内容频次

感官享受首先表现为注重景观的观赏性,如景观的规模、色彩、形态等,尤其对色彩非常敏感,如游客描述“秋天去吧,五颜六色,简直太美啦!”“蓝天白云黑色石海”“黄色的叶子与黑色的岩浆石浑然一体”“粉色花瓣与黑色的块状火山熔岩相映成美”。其次是侧重身心放松、体感的舒适度,如新鲜的空气、宜人的气候、安静的环境,如游客描述“凉风习习拂过,清爽舒坦”“空旷的视野让心胸开阔放松”“天气凉爽,绝对是夏季避暑的好地方。”

特色体验是频次最高的感知内容,很多游客表示“这种特色,在国内其他地方是很难看到的”“这样的景色很有特色,我去过很多地方,还没有类似五大连池的景观。”“对我来说这样的景致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很有特点,值得一去。”人,生而好奇,喜欢新奇事物,园区巨大的火山口、成片的石海、治病的泉水、酷暑的冰洞等奇特景观大大满足了游客求奇求异的心理需求,让游客耳目一新。但是,特色体验往往止于一次经历,重游意愿很低,正如游客所言“还算是不错的,特殊地貌值得看一次,不过仅此一次了!”“景点本身还可以,看地貌,火山熔岩,堰塞湖,没见过的可以去看看,但是对于去过冰岛,去过黄石公园的我,景色没啥亮点!”

3.2.2 以学习知识和体悟自然为内容的深度感知较少

地质公园记录了地球沧海桑田的变化过程,蕴藏丰富的地学、气候学、生态学等科学知识,是理想的科普基地和自然教育场所。但游客点评内容分析发现,极少游客关注地质公园景观的内在本质,大多数游客止于感官享受与新奇体验,对于各类景观的成因机理并没有太多的求知欲。只有极少数游客能够突破景观感知的直观属性,由浅入深,深入理解景观,主动吸取知识,进而产生人生哲理的思考、宇宙奥妙的探索,最终获得深刻而持久的精神层面享受。

4 结 语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原生态自然环境愈加青睐,地质公园作为旅游地必将持续升温。通过对五大连池地质公园景观的感知研究,可以发现:

(1)地质公园的游客感知对象包括地质遗迹景观、生态环境景观、活动项目与设施以及软环境四大要素,不同要素的感知强弱差异很大,作为地质公园主体景观的地质遗迹景观感知频次最高,其次是构成景区背景的生态环境景观,人为要素总体感知频次较少。

(2)软环境是地质公园建设不可忽视的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人”及“服务”,游客身处异地,对接触的当地居民及景区从业人员的态度行为格外敏感。从当下来看,加强培训、提升导游及其他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改善软环境要素是快速提升景区形象的一条捷径。

(3)游客感知内容以感官享受和特色体验为主,学习知识以及体悟自然等深度感知较少。如避暑、宜人、壮观、独特提及频次很高,而学习知识、受到教育、保护环境方面则提及极少。因此从长远来说,应积极采取手段,如强化讲解服务、完善科普设施等,以保障科学知识的有效传递,引导游客在获得浅层感知后,能够继续深入,了解地质公园的科学价值,领悟自然内在规律,形成自然保护意识。

本研究主要基于网络点评数据研究了游客对地质公园景观的感知维度,为地质公园景观建设与管理提供方向,为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思路提供参考。我国地质公园数量众多,各级、各类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已呈燎原之势,只有了解游客真正需求、依据旅游需求规律,有序开发,才能充分发挥地质公园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以安徽省为例,先后建有地质公园18家,尽管其地质公园建设各有特色,但是各公园之间存在同质化发展现象[16],照此趋势,难免陷入恶性竞争,尤其是地质公园高度集中的皖南地区。因此,结合市场需求特性,针对性地策划、提供产品和服务,进一步细分市场,才能实现地质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如通过摄影爱好者深入挖掘地质公园的观赏性景观,利用游步道、观景台等观景设施的合理设计引导游客审美;增加和丰富地质公园科学知识普及方式,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设计,通过多元途径刺激游客求知欲、感知地质公园科学价值。

猜你喜欢
遗迹范畴编码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灵渠历史文化遗迹探踪
生活中的编码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回路范畴的扩张及其应用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Genome and healthcare
沉船遗迹(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