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维导图可以提取地理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并借助图像、线条、色块等来展示章节中和章节与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思维导图设计,地理知识、规律会变得一目了然。本文尝试从学科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阐述思维导图的内涵、意义,分析思维导图在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结合问题探索能够提升教学效果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教学优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3-0079-02
引 言
高中地理覆盖的内容广、知识点精细,且不同的章节之间、章节内容知识点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1]。因此,很多学生在识记地理知识内容、探究地理学科规律方面容易陷入困境,如知识之间混淆、学科规律或现象认识不清。在教学中,绘制思维导图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思维导图可以提取地理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并借助图像、线条、色块等来展示章节中和章节与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师通过设计思维导图,能够让地理知识和规律变得一目了然。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关于思维导图的内涵界定尚没有明确的答案。结合相关教育文献中关于这一概念的解释和本文研究的特殊性,本文将思维导图的内涵定义为以图形和文字为基本元素,将地理学科中的不同章节知识点和同一章节中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有机整合起来,用层级图展现出来,从而明确梳理和展示不同的地理学科主题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思维导图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区分学科的知识重难点,挖掘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无限潜能,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把握学科规律,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的作用
导图和学科的结合有助于降低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科学习效果。具体来看,思维导图以图形、文字的形式直接展示出地理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2]。因此,学生更容易理解地理教材中不同知识点、不同章节内容、不同知识模块之间的关系。思维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思维导图通过图形、线条和内容关键点的有机联系来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地理教材知识的主体拓展到部分,由部分推断主体,将部分与部分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让他们掌握统筹兼顾、主体联系实际等思维,并注重部分与整体的联系,从而形成整体观念。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思维导图是一种常见的教学辅助手段,我们能够在很多学科的学习中看到思维导图的应用。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同样关注这一方法,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复习指导过程中,都会引入思维导图,以帮助学生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将原本零散的知识点整合到大的知识体系和逻辑框架中,最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明确地理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关注预习环节,培养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意识
预习是地理学科学习的初始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环节之一。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入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自行绘制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及其逻辑关系,将有助于学生发现知识重点、把握知识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新课学习效率。在设计思维导图时,首先,学生要明确教师要求预习的内容,把握其中的重难点知识;其次,学生反复阅读和预习相应的知识内容,提炼其中的关键词,将它们用笔标记出来或单独罗列出来,并尝试绘制思维导图的枝干;最后,在思维导图中使用不同的颜色笔标记自己对知识點的认知,如哪些问题不理解、哪些知识需要进一步探究等。
例如,在预习“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为辅助手段开展学习。首先,教师为学生布置“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节的预习任务,让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阅读教材内容,初步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并对其中的关键词,如太阳、太阳系、太阳活动、八大行星等进行标记和罗列。其次,教师提示学生,尝试用图形和线来描述这些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描述尝试绘制太阳系、八大行星、地球之间的位置关系。有的学生绘制完成思维导图后,在八大行星的位置上标注了问号,表示自己对这部分内容存在疑问。通过这样的标记探索,学生的预习效果得到了充分展现。
(二)精细课堂设计,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课堂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知识点内容之间的关联进行提示,助力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换言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思维导图来凸显教材知识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水圈和水循环”时,教师可以以板书的形式简单列举重点知识内容,如水圈概念、水圈结构、水体类型、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的环节等。之后,教师提出问题:水圈和水循环之间有什么关系,水圈部分的知识能否形成一个整体?水循环是什么样的?水循环要经过哪些环节?水循环的意义是什么?
(三)重视作业创设,提升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效果
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深化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的过程。作业设计环节中教师同样可以引入思维导图,以提高作业的价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地理学科知识点。因此,在作业设计环节,教师要转变思路,正确认识思维导图的价值,引导学生绘制地理思维导图,深化对地理知识的认知。
例如,在学习大气环境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可要求学生从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物质组成、大气的热力作用、全球性大气环流、氣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及常见天气系统这些知识点中任选其中一个或几个绘制思维导图,也可以根据大气环境的全部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后,教师可选择几名学生到讲台上投影介绍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这些重点知识,在知识点之间建立清晰的关系网,从而掌握相关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注重教学评价,提升学生思维导图绘制水平
一方面,教学评价能够让学生发现自己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思维导图能够让教师及时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由此来看,教学评价是一种利用思维导图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例如,在学习“交通运输布局”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来为学生讲解知识点。在结束课堂教学前,教师开展教学评价,了解本节课教学的不足之处。首先,学生对本节课进行评价。评价内容涵盖学生参与度、学生是否感兴趣、通过讲授学生能否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内容形成清晰的认识等。其次,教师进行自评,思考学生在理解交通运输特点方面是否专注、是否真正理解其规律。经过评价和反思,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如在设计交通运输布局的思维导图时,教师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位置和角色,是否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反思和不足对优化后续的思维导图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发作用。
结 语
总之,思维导图能够有效整合高中地理学科内容,并凸显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对深化学生对高中地理学科知识的认知、探究其中的关系和规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时要对思维导图的作用引起重视,巧用思维导图来促进地理教学,转变思路,充分结合学科特点和流程,有效帮助学生认知、设计、分析思维导图,让它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好帮手。
[参考文献]
韩卫.基于思维导图的“热力环流”教学设计: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地理教学,2019(04):20-24.
金波.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问题解决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郑艺(1984.2-),女,江苏兴化人,教育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