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制下双元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2021-09-10 21:46简冬秋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7期
关键词:育人机制书院制探索与实践

简冬秋

摘要:为应对传统院系架构在学生管理和人才培养方面出现的一系列弊端,以解答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而带来的质量问题,不少国内高校走上了书院制探索的道路。由于书院的教学仍需依托专业院系的教师,书院和学院之间需要建立紧密的联系和协同机制,书院和学院之间的分工合作形态是制约书院制下人才培养的关键性要素,本文试图从书院制下对双元协同育人机制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书院制;双元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

一、书院制的兴起和发展

现代高校书院制是中国古代书院文化精神与具有西方古典大学传统的住宿学院制的有机融合,糅合了两者特点建立起来的创新性教育组织,也可理解为以书院为教育组织单位的大学组织形式和规章制度体系的统称,特别是大学生管理和通识教育以及大学内部治理等问题,可以视为现代大学制度一次有益的实践探索。

国内书院模式大约可分为“港澳台模式”与“内陆模式”两大类型。“港澳台模式”的大学虽各有特色,但主要还是沿袭了欧美书院制模式的特点和做法。如澳门大学基本照搬了美国和香港中文大学的模式,但作为全方位的纯书院制大学,学生入学即具有隶属于“学院+书院”双重身份,也自有其鲜明特色。台湾书院制侧重于“学宿合一”的小型书院“全人教育模式”,强调学生自治和体验式学习,其核心做法实行“导师制”与“导生制”互为交融[1]。这一理论对大陆院校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014年7月,由陆、港、澳、台7所高校成立了“亚太书院联盟”,正式举办了“两岸三地高校现代书院制教育论坛”,围绕互动交流、资源共享、学术研究三个方面开展互补性合作,形成了东亚“中国式大学”的书院制教育交流和共享模式,开启了新时代中华文化体系下的大学书院制模式的全新篇章,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盛举[2]。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积极推动高校建立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随着这一意见的逐步落实,建立并开启书院制模式不再是少数高校的探索,而将逐渐成为更多高校的共同行动。

2015年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东坡书院挂牌成立,以社区学院的形态开始了书院制的探索,近年又陆续成立了实体化、各具特色的致远书院和明德书院。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的书院制建设强化“学生中心、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突出多元化培养”为主线,借鉴和汲取古代书院制德智统一的全人文化精神,吸收社区住宿制的长处,以通识教育为抓手,以素质教育为支撑,以文化传承为特色,探索基于“书院+专业学院、辅导员+导师”双元育人的书院制育人模式,多部门联动, 形成三全育人合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这都是对以“学生中心、育人为本”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是回归育人本质的一项有意义的尝试和革新。

二、双元协同育人的问题表现

(一) 书院制下的学生工作组织结构有待优化

合理且相适宜的学生工作组织结构对于书院制下的双元协同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纵观国内推行书院制改革的高校,不少现行书院内部的学生工作组织架构是对原有传统学生工作架构的简单复制。尤其是学生体量、辅导员数量增加情况下,学工办和团总支负荷将急剧增大,对于书院工作的系统化设计和双元协同工作带来双重不利,其传统的组织架构在书院制下双元协同育人实际运行呈现出的弊端日益凸显。

(二) 书院和学院协同育人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很多实施书院制改革的高校目前是以学生宿舍为平台的社区管理体制,在每个书院配备了院长、书记、辅导员,学生在书院进行除课堂以外的学习和生活,但在管理机制在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双元协同育人的管理机制不健全。书院忙书院,学院忙学院,缺乏健全的双元协同育人管理机制来更好地统筹和管理书院与学院的育人工作。其次,书院与学院的职能分工不明确。许多实施书院制改革的高校没有明確地细化书院和学院各自的工作内容和职能分工,导致学院只负责课堂教学和学术研究,书院只负责学生管理和通识教育,没有厘清“双元协同”的任务清单,这背离了书院制改革的初衷。再次,书院在与学院的协作过程中,需要对接多个专业学院,专业学院也需要对接多名辅导员。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在双元协同过程中的两对主体(书院与学院、辅导员与导师)均存在类似状况。因此,从对接的人数规模上来讲,书院与外界双边沟通的工作量均大大的增加。其沟通成本远高于以往在专业学院内部的沟通。从沟通的效果看来,由于巨大的工作量导致信息传递失真也成为沟通中的一大问题。

(三)教师和学生对书院的认知度不够

就目前来说,很多教师和学生对书院的认知度不够。

对于教师而言,许多教师不知道书院内涵是什么,也不明确自己在书院的职责定位,普遍理解为完成自己份内的课堂教学任务即可,忽视了教师在书院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许多老师认为,书院的老师仅仅只需要做好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就足够,而自认为主要承担了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和育人的职能。甚至有些教师感觉书院制改革后,学生的管理都在书院,影响了教师对学生专业教育的指导。

对于学生而言,缺乏对书院的认知度。学生对这种现代书院的认知与学校的初衷存在较大差距。学生仍然视书院为具备更多生活功能的物理空间而不是文化空间。在书院和专业学院在引导学生的时候,往往将自己所在的院系提升在主要的位置,这种做法让学生无法明确的感知到学校对书院的定位。以上种种导致学生缺乏对书院的认知度和归属感。

(四)导师制的运行机制不完善

导师是是衔接书院与学院之间的纽带,然而目前书院导师的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导师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导师的人事关系、管理权、考核权均在教务部门,而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却在书院,导师的双重身份造成了管理上的困难。第二,导师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由于导师的课堂教学和学术科研等方面任务较繁重,导致许多导师不愿牺牲自己的课余时间到书院去,甚至许多导师不愿和学生进行深度的沟通交流,对于书院的导师工作敷衍了事,缺乏积极性和热情度。第三,导师角色定位模糊,缺乏有效的导师培训机制。对导师的定位不够准确,则易使书院在对导师的工作内容的安排上出现一定的偏颇。

三、双元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优化书院制下学生工作组织架构,促进双元协同合力

以业务职能划分的书院模式下学生工作组织矩阵架构图

书院制下的学生工作组织应凸显以工作业务职能划分,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压缩管理层级促进效率提升。也应体现与专业学院在书院制下有利于双元协同的对映关系,形成兼顾学生工作业务职能划分与专业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矩阵架构。如将原有学工办和团总支进行职能重构,改设为书院模式下的中心制,即党建中心、团建中心、生涯发展中心、事务服务中心等(如图1所示)。书院辅导员既属于某个中职能心又能通过党支部与专业学院建立高效的互动关系,如此组织架构将更能实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双元协同形成合力。

(二)建立双元协同管理机构,完善双元沟通机制

根据现行书院运行的状况,在书院与学院之间成立 “双元”协同组织管理机构,负责对接各书院与学院的联络工作,制定双元协同育人的总体顶层设计方案,明确各书院与学院应当承担的职责和任务,避免出现“书院管不着,学院卸责任”的现象。建立书院与学院的沟通交流机制,邀请书院领导、学院领导、学院教学秘书、导师代表、书院辅导员定期召开双元联系会议,及时解决在双元协同育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此同时,引入学生管理大数据信息平台,将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情况、宿舍内务、评奖评优、活动信息、事务办理、问卷调查、网上投票、就业管理、资助管理等都纳入该信息系统,为书院与学院提供信息共享和沟通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双元联动作用,促进双元协同育人。此外,在双元协同组织管理机构中设置相互考核机制,即在书院工作人员的考核中加入专业学院和教务部门对其的考核,在学院教师和教务秘书的考核中加入书院和学生处对其的考核,以激励双元工作人员更好地联动和配合彼此的工作,形成顺畅有效的工作机制。

(三)構建特色书院文化,提高书院影响力

打造书院文化,其重点在于结合书院现有条件,充分完善书院的内涵性建设。一方面,书院需要进一步加强书院文化的建设,如增加书院特色性活动,并与专业活动进行联动。如从学生社团中进行选拔进行专业活动比赛的学生,从而使书院和学院的老师都能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书院开展多类型活动促使更多的学院的老师加入到书院文化建设中来。与此同时,书院还可创造性的设计以“书院制”为主题的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党团建设等研究性课题,使学校、甚至校外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到“书院制”建设中来。

致远书院总结以往书院制建设的经验,为避免学生“上课专业班级,下课书院班级”的现象,将书院班级与专业班级进行统一,即专业班级学生即为书院班级学生。致远书院深入解读“致远”二字的文化内涵和育人因素,系统化设计出书院文化标语“格物致知,笃行致远”、书院log、院徽院旗等显性文化符号。与此同时,将凝练的文化元素与学生第二课堂有机融合,构建“致远杯”系列文体文化活动体系,搭建“五有大讲堂”等平台。通过文化建设,将逐步形成书院精神和文化,能够有效的增加学生对书院的认同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四) 推进书院导师制度,构筑师生共同体

导师制源起希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推进书院导师制度,构筑师生共同体。一是书院导师负责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导师通过讲座、沙龙、班会、个别谈话等形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个性素养、人文情怀、行为习惯等进行教育和感染,塑造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二是书院导师为学生的课业学习提供专业的指导。导师根据自己的学术专长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考研考证、学术研究和毕业论文等,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三是书院导师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要求导师加强新生入学的职业启蒙、社会实践实训、求职引导等工作,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咨询,并做好学生的创业指导工作。四是书院导师指导书院的特色文化活动。导师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国学经典、文明礼仪、儒家专题、诗歌诵读等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精神家园”。导师制建立起师生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导师制是架起书院与学院的桥梁,形成相互补充、无缝对接的管理模式。

四、结语

现代高校书院制以及双元协同育人在实际推行中存在诸多困难。我国高校书院制并非经由原由组织内生而成,而是自上而下通过管理层的设计逐步嵌入到原有组织体系内,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自上而下的组织再造与自下而上的组织生成之间的巨大张力。因为在教育变革中不同主体由于地位和作用、利益与权利、资源和能量的差别,相互之间会有矛盾与冲突。在基于双元协同体制机制的基础上,解决矛盾、冲突的原则应以育人质量提升和教育事业中人的发展为共同最高利益,不同层次的主体都应在满足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平衡和实现自身利益的满足。责、权、利的统一以及合理让步和做出不同层次的必要保障,是减少和解决利益冲突及有效实现变革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 强飙. 台湾书院教育经验与现代书院构建——兼论大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J].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2017, 14(2):102-108.

[2] 邓心强, 郝舒畅, 魏薇. 2015年度“两岸四地书院教育制度论坛”综述[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6).

[3]朱汉民. 书院精神与书院制度的统一——古代书院对中国现代大学建设的启示[J]. 大学教育科学, 2011(4):3-5.

[4] 魏恒顺, 杨威. 书院制模式下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新路径探析--以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为例[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4):520-522.

[5] 薛贤达, 吴煜烨, 张江,等. 高校学生党校"三个课堂"育人模式探索 ——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2).

[6] 崔海浪,李昆峰. 我国高校 “书院制”探索概述与思考[J].大理学院院报,2015(11).

[7] 书院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以苏州大学敬文书院为例[D]. 苏州大学, 2014.

[8] 王洪才.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兴起、意义与局限[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9] 李晓毅. 书院加学院管理模式研讨--以西安外事学院为例[J]. 读书文摘, 2016(6).

[10] 龙跃君.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现代大学书院制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19(5).

该论文系“四川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CJSFZ20-26)研究成果”。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610101

猜你喜欢
育人机制书院制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学习仁学思想传承中华文明
“书院制”模式下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若干思考
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项目管理模式在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