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彦菊
摘要:预习的过程就是思维流淌的过程,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必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前预习习惯;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一、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在二十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一面兢兢业业的教学一面不停的反思,不断在教学中总结出一些教学经验,开学时总是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文、生字、课后习題。每天在上课之前我总是精心备课、搜集资料,反复思考、设计适合我班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考试成绩出来后,我会静下心来分析不同成绩段学生的学习情况,一个班级的学生们,为什么成绩悬殊那么大?同样一个老师教课,学生的听课效果却不同,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在家提前预习课文、生字、课后习题,听老师讲课时重点、难点把握的很好,一节课收获满满,可是有的在家没有提前预习,却如听天书,不知老师讲了什么,关键的知识更是没有把握住,久而久之,成绩就下滑了,于是就出现了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我总是给学生们讲解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很听话,坚持课前预习,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以至于听课效果不好,成绩可想而知。作为一线教师,只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才能积极地去实践并持之以恒,最终让学生们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听课效果才会大幅度的提高,课前预习对学生、对教学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对学生的影响
1.课前预习能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我经常观察在课堂上认真听课的孩子们在课前都能做到提前预习 ,他们的书本上都有提前预习的注音、组词以及课前预习时自己提出疑问的内容。而那些听课效果不好的学生没有听老师的话,没有做到课前预习,学习效果也就不好了。预习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必须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而课前预习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在正式上课之前,学生主动熟悉课本内容,进行简单的说读写,能够初步理解所学的内容。当这种行为坚持下去,慢慢就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有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会获得很大的提升。
2.预习能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学贵有法,学习是需要掌握方法的。小学生刚踏入学校不久,还停留在以前随意学、简单学的阶段,对于专门高效的学习方法还不了解,更不会运用。所以,教师教会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教师的重要职责。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掌握系统的学习方法,学会运用工具书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对学习方法的认知和实践对学生今后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二)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关系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由于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课前预习,对于新课中的一些难点学生已经尝试自己解决并基本掌握了,对于尝试后没有解决的问题会记忆深刻,在课堂上就会格外注意教师的讲解。如果还没掌握,课下可以有针对性地向教师请教和练习,直到把难点解决了为止。这就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预习的实用技巧
(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既然是课前预习,就要从每一课入手,包括作者的情况,写作的背景都要提前查找资料,发现和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进行思考,如果预习时不懂的问题就应该标上记号,在教师讲授新课的时候学生进行重点学习。
(二)眼口耳手并用
在预习新课的过程中,不要随随便便读读书就是预习,预习是一项需要调动全身感官进行协作完成的事情,要眼口耳手并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比如朗诵时可以在文中圈出重点的字词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如用横线标出生字、生词,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语,用波浪线标出重点语句或中心句等。具体符号可根据个人习惯确定,但要相对固定。
(三)大声朗读
朗读对语文学习非常重要,它能刺激大脑,有助记忆,对语感的形成有帮助,甚至还能提高写作能力。所以预习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在朗读的同时找到文章的重点字词句,感悟文章中心思想。
(四)学而不思则罔
“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要善于思考,在预习时也要进行深度思考。思考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什么样的作者情感,跟以往学过的知识有哪些关联。思考中确定自己理解上的疑难点,这恰恰是自己听课的重点。还可以结合课后的思考题进行简单的练习。这样上课时就能通过教师的讲解加深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弥补自己的不足。
(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因为是新知识,学生在预习时难免会遇到很多不懂的生字词。因为有难度看不懂,会让部分学生产生挫败感。这个时候教师的引导就格外重要。教师要耐心地鼓励学生随时查阅字典,了解生字的读音、字义、例句等,还可以运用网络搜索扫除学习障碍。在不断地尝试中,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而且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将不懂的内容手动记录下来还能加深理解,积累素材。
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五条路小学 河南 平顶山 46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