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怡
摘要:课后练习,顾名思义,课授完后要做的练习,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偶尔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敷衍了事,即算是完成任务,这样以来所得到的结果是,学生的一般能力及特殊能力均未见明显提高,久而久之,学生产生依赖老师的心理。究竟是哪一环出了错?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呢?我根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依據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力求通过“课后练习有效渗透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来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教学模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我找到了教案中课后练习的渗透和设计上。我们意识到:首先,在思想上要格外重视;其次,对课后练习的安排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课后练习,并非课授完后的练习,而是课文后面的练习;最后,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与学的内容需求,适时、恰当、合理地将课后习题融进、落实在教学环节之中。
关键词:聚焦课后练习渗透
论文内容:
语文课后练习对所学课文知识内容的巩固、消化、吸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课后练习究竟应如何处理,除了教参上有些粗略的说明外,并无教学方法的指点。作为教者,应灵活合理的处理好课后练习,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还是大有裨益的。
一、聚焦课后练习有必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得。
课后练习是对通过选文所学到的语文知识的阐释和补充,有助于检验学生一课学完后的小阶段成果。教师聚焦课后练习来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教学模式,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二是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存在什么问题,围绕学生的质疑巧妙地设计。根据这两个条件,教师就可以灵活地设计教学环节,然后调动学生主动、深层、实质性地参与学习。
为了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把课后练习“备”到了教学设计里,从中发掘出它在教材、教学、教法中存在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统编教材二年级《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充分利用语文课后练习,对所学课文知识内容的巩固、消化、吸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整合语文课后练习题,正确使用,将它作为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这样既可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又可创造性地开展各类语文教学活动,扩大了语文学习的容量与空间,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和展现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学效率。课后练习是教师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的依凭,是学生巩固知识、演练技能的阶梯,也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因此,如何将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教好小学语文的重要环节。
二、聚焦课后练习有方法,切实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要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如能从课后练习找到切入口倒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好的课后练习基本上概括了课文的重要内容。老师只要在课堂上能够让学生带着课后练习题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或讨论,或提问,或启发或训练运用帮助学生进行有效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第一学段目标中口语交际的要求是: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根据这一要求,统编教材二年级课后练习题重点安排了借助图片、词语等讲故事的练习,比如《曹冲称象)这课,就可让学生借助课后提示复述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在初步感知曹冲称象的方法后,充分利用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理清顺序。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表示顺序的词语练习复述,同桌练说,指名复述,同学提醒,回文感受,学生在层层递进的练习中学会了复述课文。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结尾处安排拓展课文这一环节,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学生的情绪又高涨起来,有的读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烈地讨论。一名学生兴奋地站起来,提出了他的新方法:一块石头一般有几百斤重,甚至上千斤。曹冲用石头称象,结果的误差是比较大的。而且石头需要士兵们一块一块地抬到船上,再一块一块地称,真辛苦!我用士兵来代替石头称象。一名士兵的体重只有一百多斤,用士兵代替石头称,误差要小得多。士兵们跑到船上去,不费吹灰之力。最后,只要每个士兵称出自己的体重,全部加起来,就可以知道大象有多重了。这样称不是更快更容易吗?嘿!说得真不错!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掌声。此时,老师可以毫不吝啬地封给这个学生一个“雅号”——“赛曹冲”。“还可以用粮食代替大象的重量!”“只要是比较沉,又容易计算重量的东西都可以。”“你想得很好,”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曾经见过一种地秤,连汽车的重量都能称出来。我们也可以把大象赶上去。”学生的答案是对的,只是他没有考虑当时还没有地秤这种东西,但是他的思路也是对的,他没有一味地从别人已经想好的思维角度出发,而是想另辟蹊径。他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这不正是学生发散思维之后得到的成果吗?“但是在三国时期,能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太不一般了。所以我们才说曹冲是聪明的呀!”就这样这节课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我想,要是当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恐怕学生不会对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重量的这个问题掌握得这么牢固。也正是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去探究更多的称重的方法,使学生局限在一点上的思维得到了发散。使他们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的答案,学生答案的丰富超出了我的想像。尽管学生的创新求异有时是不成熟的,或是可笑的,只要能通过正确的方法调动学生去积极的运用大脑思考问题,从这里,也知道了学生其实是有很大潜能的。这些潜能就一定能在教学中被释放出来。我们每一位教育者也要多给予学生掌声与喝彩,少责难与批评,使学生成为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并且有积极健康心理的开拓型人才。在课堂上,学生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有效的学习。
三、聚焦课后练习有指导,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教给了学生规律和方法,最终目的是让他们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即通过对课文这一语言文本范例的学习,能举一反三,迁移运用。阅读教学必须以读为主。二期课改的教材中,很多课文在语言情感方面都有很强的感染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引导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反复读课文,让他们每读一次都能有所收获,培养他们边读边圈划、边读边思考的学习习惯,促进思维的发展。
1.教师有效指导课后练习,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
课后练习是对通过选文所学到的语文知识的阐释和补充,有助于检验学生一课学完后的小阶段成果。教師聚焦课后练习来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教学模式,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教师要准确把握文本的语文要素,即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二是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存在什么问题,围绕学生的质疑巧妙地设计。根据这两个条件,教师就可以灵活地设计教学环节,然后调动学生主动、深层、实质性地参与学习。
比如在教学《曹冲称象》第四自然段时,用称象课件演示称象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注意指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然后……再……最后”,描述称象的过程,为复述课文作准备。在总结板书时指出曹冲不是神童,他的办法是想出来的,他认真听别人的议论,从中受到启发,从而也让学生感受到曹冲是个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
为了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把课后练习“备”到了教学设计里,从中发掘出它在教材、教学、教法中存在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整合语文课后练习题,正确使用,将它作为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这样既可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又可创造性地开展各类语文教学活动,扩大了语文学习的容量与空间,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和展现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学效率。
2.教师充分利用课后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如统编教材五年级《太阳》一课的课后练习中要求学生通过填空,知道太阳与我们和我们所生存的地球的关系。在教学时,把人类与太阳的关系同掌握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结合在一起,通过反复的训练既让学生熟悉假设关系,又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真可谓一举两得。
这篇说明文,老师的教学设计遵循了语文学科的规律和特点,更多地关注到语言因素。如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关注的是文本的表达方式;要求学生用上“因为……所以……”和“如果……就……”结合课文内容从正反两个方面介绍煤和太阳的关系,这样的训练达到了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虽然对学生来说有难度,但这样的训练是必需的。说明文的语言魅力是独特的,而这种独特的味道也只有在语感训练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因此,我们要以“语文”的方式挖掘说明文中的语文因素,将科普性说明文上出浓浓的语文味来!把课后练习作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失的一根链条,合理地将它融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总之,追求有效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需要教师认真研究课后练习,并把课后练习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
(作者单位:杨教院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