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禄文
私募股权投资主要是针对非上市企业展开的,投资者可以参与企业的经营,利用上市等方式,出售自己所持的股份获取利益。在以前,私募股权投资由于其封闭式的融资模式,基本不会发生相关金融风险。但是,伴随着现如今资本市场的变化,金融市场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导致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越来越突出。并且,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对于投资的相关机制并不完善,而我国的部分投资者具有较高投资热点,导致私募股权的风险逐渐被放大。如果不及时对这些金融风险进行合理规避,不仅会造成投资者的财产损失,还会影响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相关秩序的建立。
在私募股权投资的募集阶段,通常需要专业的信托公司以及银行等金融单位共同完成。私募股权投资的募集阶段就蕴含着许多潜在的风险,比如对阶段管理人员的信誉造成损失或者相关人员的个人信息被泄露,甚至会承担相应的法律风险。
1.对于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相关金融单位的管理人员与投资者在募集阶段签订合同时,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对于工作以外的谈论尽可能避免。尤其要注意不要向相关负责人作出对于收益的保证。同时,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相关决定也不要干涉,要时刻注意不要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收益做出任何担保,以免承担相关法律风险。
2.对于信誉风险和个人信息泄露的防范措施。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行募集时,募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与双方的信誉有很大关联。信誉好的投资人和管理人员,其基金募集工作会比较顺利。所以相关金融单位在選择管理人员时要注重考察其信誉,尽可能选择信誉比较好的人员参与募集工作。同时,其相关的从业经验和业绩也是考察其业务能力的主要方向。基金管理人员也要及时向其投资者介绍私募股权投资的潜在风险,不能有任何隐瞒的情况,务必保证投资者自身的利益,待投资者对风险进行充分考量后再进行下一步工作。
私募股权投资存在的运营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并且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金融单位的基金管理人员要为此承担相应的风险。所以,想要真正实现对基金管理人员的约束,笔者列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实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市场化。为了降低私募股权投资存在的风险,要将其向市场化方向进行调整,实现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公平化。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建立之前,就要按照市场化原则选择适合的企业,保障投资市场的公平公正,使得其决策更具有科学性,降低其在运营时风险。
2.要对基金市场运营流程进一步规范。当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正式建立并开始运营前,要明确相关金融单位管理人员与投资者的权利和义务,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如果发现相关管理人员违反规定进行违规操作,要及时进行制止并按照法规予以处罚,重视相关法规的法律效力。同时,要建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相关激励机制,保证投资者收益处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内,降低金融风险。另外,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前要与相关管理人员签订承诺书,以规范管理人员行为。最后,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前,要前往目标企业对其进行深入考察,尤其是针对企业当前财务状况,要确保其处于可接受范围内。当发现该企业近期存在财务状况堪忧的情况,要及时收回控制权,解除双方签订的合同,以此规避金融风险。
3.要树立以投资者利益为首位的原则。金融单位管理人员要科学公正地对收益分配方法进行规范,首先要保障投资者的权益,针对不同合伙人将所获得的收益进行合理划分。一旦发现该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潜在风险,基金管理人员要立即对双方签订的合同予以解除,并对双方所涉及的资金进行明确清算。
1.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目标企业普遍存在治理风险。这些治理风险大多是由于目标企业对于经营方式的重大改变,注册资金和自身债务的变化也会引起目标企业治理风险。同时,为了防范目标企业治理风险,该企业必须拥有自身的风险控制机制,并建立股份持有者大会,该大会对于目标企业财务管理具有决策权。另外,持股人大会也可以建立独立的决策委员会。该委员会与基金持有者大会共同参与企业的决策,并且按照决策所涉及的资金划分决策范围。决策委员会要拥有专业顾问用以保证决策科学性。目标企业所涉及财务管理的决策要经过委员会通过,但是持股人大会具有更高的决策权,当面临极端情况时,持股人大会的决策可以改变委员会的决策,最大限度地保障持股人的经济权益。
2.针对目标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治理风险,基金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股份持有者严格遵守相关协定,不得存在违规操作等行为,对于私自挪用资金的人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按照相关法律予以惩罚。另外,私募股权基金的持股者拥有决策权,当不满意基金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时,可以通过决策更换管理人员,当相关基金的管理人员出现违规操作时,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而相关基金管理人员也要做好本职工作,尽可能保障持股者财产权益,避免出现财产损失等情况,对目标企业经营状况进行考察,并及时向持股者进行汇报。
3.为了规避目标企业存在的治理风险,可以通过目标企业实际控制人予以防范。当目标企业制定对企业资金具有较大变动的决策,比如合并其他企业或者转让资产等情况时,这些决策通常会影响投资者的经济权益,由于目标企业资金变动幅度较大,会为投资者带来较大的治理风险。所以这些决策一定要经过投资者的同意,在决策开始执行前及时通知投资者,并告知该项决策可能存在的风险,不能有任何隐瞒的情况。另外,要尽量避免关联交易的出现,为了保证相关投资者财产权益,企业和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要尽可能避免。如果出现关联交易无法避免的情况,要首先考虑到投资者财产权益,并且关联交易的各项环节一定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最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企业要尽可能避免出现竞争情况,因为竞争双方都会对自身的财产情况产生较大波动,这无疑增加了投资者的金融风险,不利于保障投资者财产权益。
退出风险和其他转化过程中遇到的风险都与目标企业经营状况有关,当目标企业经营范围变化或者其高层管理人员变动都有可能引起风险。为了规避这些潜在风险,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措施。
1.一定要在企业股东和相关基金单位协商通过的前提下,共同制定双方的投资协议,时刻保证这份协议的科学性和独立性。要对投资的预期收益进行合理规范,使其稳定在相应水平,避免收益变化幅度过大增加风险产生的隐患。同时企业也要建立相关激励方案,尽可能减少财务成本,保证企业的稳定经营。
2.在对企业经营措施和收购的相关协定进行制定时,要充分考虑到目标企业的发展前景和经营方式,明确目标企业的各项经营数据,并确保对其进行实时掌握。当发现企业的经营数据出现恶化的趋势时,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及时收回股权,并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治理。当发现企业的经营数据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时,相关基金管理人员可以考虑对资金进行出让或者投入。当发现企业的经营状况十分良好,可以考虑推进该企业的上市过程,并明确股份份额。
虽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场存在较多风险,但是只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并及时执行规避风险的相关措施,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避投资市场的金融风险。目标企业也要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维持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定,将投资者的财产权益放在首位。投资市场是一个风险和商机并存的市场,合理规避风险才可以获得预期收益。随着我国基金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我国投资市场机制将进一步规范化,有利于我国投资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
(湖南省财信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黄希. 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及控制措施的思考[J]. 时代金融, 2020, 762(8):7-8.
[2]申林平. 论私募股权投资违约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救济——由一例私募股权投资仲裁争议案件引发的思考[J]. 菏泽学院学报, 2013(1):8.
[3]崔英. 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及控制策略[J]. 时代金融, 2018, 690(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