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九年级的物理知识既是对八年级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对高中物理知识所奠定的基础,因此九年级的物理学习对学生整个物理学习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效率对物理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就物理教学过程中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物理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问题驱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人们常说“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始分高下,初三天上地下”,至于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也跟学生学习难度不断加大有着必然联系。物理这一学科,由于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强,因此容易成为中考中“拖后腿”的考试科目。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物理教师不得不寻找最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
一、“问题驱动”教学的概念与意义
物理是在八年级新开设的课程,如果在开始学习的阶段没有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就会导致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较差,给学生增大学习难度。问题驱动是在课程教学开始前对问题进行合理设计,将课程内容用提问的方式呈现,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这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初中物理“问题驱动”教学的设计原则
(一)围绕教学重点,合理设置问题
很多学生由于八年级时对物理知识的概念或者应用掌握不够牢固,会给九年级的物理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而这对于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考验,因为中考中的物理知识是对两个年级所学物理知识的总和,这就要求老师在引入问题的过程中尽量将八年级的相关知识带入,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提升综合运用能力。课堂中新知识的导入问题不能过难,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由易及难,当学生适应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后再逐步加强问题难度,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对于学生自己推导出来的计算公式或者定义往往要比直接死记硬背的记忆效果更好,在运用知识点时学生也不易混淆。
(二)结合实验情境,创设实用问题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需要营造合理的教学氛围,以促进问题驱动更好地进行,对于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足够的探究性,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九年级物理电学的学习过程中涉及较多的物理实验,电路图的简单組装,以及后续学习过程中串联并联的电路图,以及电流、电阻、电压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初中阶段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为了后期电学与力学的综合应用,必须明确前面电路图的简单分析,包括欧姆定律等内容。通过实验教学中提问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推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效果显然会提高。
三、初中物理“问题驱动”教学的具体设计策略
(一)完善物理教学过程
从目前初中物理教学情况可以看出,很多教师一直沿用着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注重物理的理论知识与解题步骤的传授,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教学过程。虽然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在考试中可能也会获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学生自身的物理水平却并没有得到提高,这种教育是缺乏实际教育意义的,所以教师必须完善教学的过程,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整地纳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寻找知识,去求解知识。并了解其中概念的意义和建立的整个过程,对于物理的深层次意义也能更好地进行分析。例如,学生在学习“能量守恒定律”一课时,传统的物理教师直接将能量守恒定律摆上桌面,将定义告诉学生,让学生进行记忆。这种教学效率非常低,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长时间地沿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就会对物理学习形成抵触心理。
(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有创新才能促进事物更好地发展。对于问题驱动教学的设计也应当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在物理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支持将不同的见解提出来,这就是创新的基础,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例如,在学习“比热容”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在沙滩和海水中玩耍的视频,再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夏天沙滩的温度高,走路烫脚?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如果教师没有提出这一问题直接给出答案,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就更不会自主思考,更谈不上创新。
九年级物理知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也是很多高校热门专业的录取标准。为了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热爱,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职责,将问题驱动教学更好地应用在物理课堂中,促进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爱。
参考文献:
[1]赵宏.问题驱动式策略在初中物理复习课中的范式研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34).
[2]魏学贤.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9(6).
作者简介:刘虹(1988.12—),女,汉族,吉林通化,大学本科,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