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的专业教学改革思考与策略

2021-09-09 17:22王丹中徐胤莉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王丹中 徐胤莉

【摘 要】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试点院校在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难以清晰衔接、课程教学与证书培训难以有机融通、教师的实践能力难以满足证书培训的要求等问题。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建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矩阵、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团队建设机制等方面推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1+X证书制度;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1-0042-05

【作者简介】1.王丹中,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210023)党委书记,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2.徐胤莉,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210023)高职教育研究院院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是凸显职业教育跨界属性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将体现人的个性化、社会化程度的学历证书和体现产业、企业与职业岗位综合职业能力水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行相互衔接和融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应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作为该项制度实施的主体,试点院校最主要的任务是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切性。实践中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难以清晰衔接,课程教学与证书培训难以有机融通,教师的实践能力难以满足证书培训的要求。笔者所在的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开展了12个证书的试点工作,其中传感网应用开发、智能新能源汽车两种证书的配套教学改革开展得较为深入,为落实1+X证书制度、助推专业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一、建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矩阵,动态衔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具有完整的方案设计和系统的课程安排,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如果独立于人才培养方案之外,在职业院校教学资源普遍紧张的当下,势必会影响学历教育的质量。为此最优策略是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发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职业岗位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新要求的优势,使之成为行业企业需求的“风向标”和优化专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助推器”。

(一)衔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丰富专业人才培养内涵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聚焦于完成某个职业岗位(群)关键工作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技能,由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明确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有益补充、深化或拓展,可以帮助专业进一步对接企业一线需求,增强产业适应能力。[2]因此,有必要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要求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使之成为专业人才培养活动设计的起点之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对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具体界定。2019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对人才培养目标从两个层面进行表述,“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专科毕业后3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培养规格”是对学生毕业时所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描述,这些是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也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起点和终点。[3]从内涵描述的具体程度看,培养规格比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更为概括,因此直接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转换为培养规格是不够妥当的,需要将培养规格继续分解,逐层细化为课程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如此可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的不同情况,将之纳入目标体系中的合适位置。

(二)建立專业培养目标—课程矩阵,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动态衔接

仅将职业技能标准的内容纳入培养目标体系还无法使之落实到教育教学中,需要建立培养目标体系与课程之间的清晰支撑关系,才能将目标内涵转化成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成果导向理念,按照“培养目标→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指标→课程目标→单元教学目标”的逻辑建立了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这里的“核心能力”相当于专业教学标准中的“培养规格”,同时构建了“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指标—课程”支撑矩阵,让每一个目标都能有明确的课程支撑其达成。一旦核心能力或核心能力指标的内涵发生变化,则相应的课程目标、单元教学目标等也需要进行及时调整,并快速传递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方式中去。依托这一矩阵,我们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纳入核心能力指标内涵中,能非常清晰、便捷地落实到相应的课程中去。比如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试点“传感网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根据其技能标准调整优化了4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其中的“传感网应用技术”课程为例,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衔接后,课程所支撑的核心能力指标和教学目标内涵均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下页表1所示),课程教学内容也从2019版的“传感器基本原理及选型方法”“小型传感网设计”“传感数据误差分析及优化”“典型行业应用”四个教学单元调整为2020版的“模拟量传感数据采集”“数字量传感数据采集”“开关量传感数据采集”三个基于行业典型应用场景的教学项目,并进行了相应的项目式教学改革和评价方式改革。

学校建立了课程大纲周期改进制度。在课程实施一个周期后,必须对课程大纲内容进行检视和优化。这一制度可以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更新及时反馈到课程教学中,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动态衔接。

二、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有机融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

试点阶段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往往采用在专业课程之外专门增加培训课程的方式,这给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大量的计划外负担,长期下去将难以为继。因此,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内容,实施课证融通就成为必要之选。

(一)发挥1+X证书制度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优化专业群课程体系

技术的交叉融合是当前产业升级的显著特征,随之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命题就是要加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近年来,高职教学建设重点从专业转向专业群,正是对此命题的一种回应。1+X证书制度设计的初衷之一就是“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在专业群的课程体系建构中,要设置相应的课程和机制,推动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网络与通信技术专业群,探索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的互选机制。比如,群内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把“传感网应用开发”中级证书设定为主证书,开发了4门必修证书课程,帮助学生顺利获取证书。同时,把群内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的“云计算开发与运维”、通信技术专业的“5G移动通信网络部署与运维”等证书的初级证书课程作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选修课程,要求学生至少获得其中一个证书,以推动学生掌握ICT领域的多种技能。

(二)发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聚焦典型工作任务的优势,推进模块化教学改革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开发需要经过三级分析,即工作领域分析、工作任务分析、职业技能要求分析,并对职业技能要求按照“行为、条件、标准、结果”四个要素进行描述,能准确反映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聚焦典型工作任务设置,学习内容体量适中,这些都为专业开展基于岗位任务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参照“智能新能源汽车”证书内容,对部分核心课程进行了改革(如表2所示),按照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典型工作任务开发了12个课程模块,强化了实践教学,使原先脱胎于传统汽车专业的课程焕然一新,真正体现了新能源汽车检测维修的岗位特色。学生学完相关课程后,即能参加相应证书的考核。

三、创新教学团队建设机制,持续跟进职业岗位发展需求

1+X证书制度强调以社会适应为特征的职业技能培养,强调面向真实任务的问题解决能力,强调模块化任务的教学架构,引入外部评价检验教学质量。[4]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巨大压力,教师能力不足成为1+X证书制度实施中的一大难题。但从另一方面看,1+X证书制度试点正是在倒逼职业院校教师“双师”能力的提升,院校应创新机制,强化激励,用好这个抓手。

(一)组建分工合作的教学团队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面向真实工作领域,涉及的技术技能点多、综合性强,教师短时间内要精通证书相关内容的教学往往精力不济。组建分工合作的模块化教学创新团队,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以上文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例,所开展试点的智能新能源汽车证书的内容被转化为12个课程模块,团队的8名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分别专攻其中的1~2个模块,授课时按模块组合由课程组统一备课、分工授课,教师精力集中,很快就能对所负责的模块做到技术精熟,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学生考证通过率达到了97%。

(二)激励教师成长为证书专家

落实1+X证书制度需要教师去学习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给教师增加了不少负担,一开始教师往往积极性不高。对此,学校可采取一些举措,鼓励教师尽可能考取高级别的证书讲师资质,获得开展证书师资培训的资格。一方面通过推动教师成為“教师的教师”,增加其职业成就感和内部驱动力;另一方面也借助证书讲师资质的有效期制度,督促教师持续学习提升,保持技术技能更新。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例,专业教师中已有“传感网应用开发”证书专家2名、证书高级讲师3名、证书中级讲师3名,承办了多期全国证书师资培训工作,在传感网应用开发证书领域的师资力量位居全国前列。此外,学校还可以借助1+X证书制度刚刚起步、相关教学资源亟待建设的契机,与培训评价组织合作,推动教师参与技能等级标准的开发、培训教材的编写、教学资源的建设等工作,以此促进教师成长。

1+X证书制度作为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对职业教育将会产生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试点院校要把握好该项制度设计的出发点,进行深入实践,充分发挥其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唐以志.1+X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5-11.

[2]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指南(试行)[A/OL].(2020-06-22)[2021-01-20].https://vslc.ncb.edu.cn/csr-detail?activeDiv=1&contentId=1274889709146877953.

[3]李志宏.高职专业教学标准模板解读[EB/OL].(2018-04-26)[2021-01-20].http://jxzt.scuvc.com/p/19/?StId=st_app_news_i_x6366

03307911971596.

[4]彭飞霞.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教师胜任力:结构模型与优化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8):12-18.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少就是多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两面夹击 让恶意证书无处遁形
假证
关于举办“太阳能利用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