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套连环画适合亲子共读

2021-09-09 01:58张茜琳
幼儿美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鱼虾屈原亲子

张茜琳

编者按:贺友直从事连环画创作50多年,是著名的连环画家和线描大师,被誉为“故事圣手,白描泰斗”。《幼儿美术》的《绘本》专栏不是第一次为读者朋友推荐贺友直先生的连环画作品了,比如2019年第6期给朋友们推荐了连环画故事《包公审石头》,2020年第1期推荐了《胖子和瘦子》和《曹冲称象》,这些作品都出自贺友直之手。此次专栏为何推荐贺友直所绘的《大画家给孩子的中国节日故事》这套连环画作品给家长朋友做亲子共读?一起来瞧瞧!

对于当代父母而言,提到给3—6岁孩子进行亲子共读,普遍第一反应是琳琅满目的绘本。台湾地区绘本阅读推广人郝广才在《好绘本如何好》的开篇,就用“picture book”对绘本进行了说明,即运用一组连贯图画,去表达一个故事,或一个主题,“画面连贯韵律的好坏,决定了一本绘本的好坏。图画连贯不起来,故事就体现不出来。”画面对绘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不妨把连环画称为中国式绘本。

但是,并非所有连环画都适合儿童阅读,尤其用作亲子共读的读本,对图画部分有更高的要求。贺友直曾在2012年九十岁高龄时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访,提到给孩子创作的连环画时,他说:“要好好地调查,分层次地调查,读者喜欢什么,你要小孩子看老人的连环画这是不可能的,你必须要有一批人、有童心的人去画儿童的连环画。我们现在画出来的东西都是老气横秋,不是给小孩子看的。你必须像丰子恺那样,有一颗童心,画出来的是儿童要看的。”

基于这样的思维,贺友直在晚年为孩子们创作了大放异彩的《大画家给孩子的中国节日故事》连环画系列。这套连环画包含《元宵节》《龙头节》《上巳节》《寒食节》《端午节》《乞巧姐》《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祭灶节》《春节》等12个中国传统节日故事。贺友直为全套图书奉献了近200张绘画作品,每幅作品饱含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同时通过俏皮、幽默与智慧的绘画语言践行自己关于儿童连环画创作的理解。

一言以蔽之,故事性、表演性及细节性是他绘画语言的重要特点,也是为何我们选择这套连环画作品给家长朋友们做亲子共读的重要原因。下面结合这套书里的内容和具体画面一起细聊。

下图是《端午節》故事里的一页插图。如果不看文字,画面的故事感也跃然纸上。对于贺友直而言,即便是画单幅作品,也要呈现故事内容。在这幅画面中,屈原被一群鱼虾团团围住,他的身体蜷成一团;圈圈之外,百姓们担心投入汨罗江的屈原被鱼虾吃掉,正拿着各种装满食物的盛器,纷纷对鱼虾做投喂的动作。通过这幅图,我们既看到了投入汨罗江的屈原,也看到了被鱼虾围住的屈原,更看到了百姓们为避免屈原被鱼虾吃掉肉身而做的努力,百姓们对屈原的爱护之情也从而呼之欲出了。

在《龙头节》的故事中,百姓们为救玉龙到处寻找会开花的金豆豆。后来,集市上走来一个老妈妈,她肩上扛着的布袋破了一个洞,从洞里面掉出来许多金黄色的玉米,这些玉米稀里哗啦落了一地,在地上一蹦三跳,活像金豆豆。围观的人们从中获得启发,笑逐颜开起来。左页这幅画面,描绘的正是人们“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之后的喜悦场景。这幅画给人的画面感和代入感很强。画面中间的老妈妈和路人正低头看着破洞口袋掉出来的玉米。周边围观的人们,有的在窃窃私语、喜形于色地讨论着,有的两眼盯着捧在手心里的玉米喜笑颜开,有的双手撑着双腿膝盖俯身凝视着地上的玉米,有的一手拍着脑门、一手捧着玉米,喜不自禁……人们找到方法后心满意足的心情与豁然开朗、喜滋滋的神态,就这般活灵活现地展现读者面前,读者仿佛自己走进画面中与众人一起为此欢呼雀跃。

这就是贺友直所说的绘画语言的表演能力。在他的眼里,画连环画最难的是画家的“表演能力”,画家是否能够在纸上做戏,即让画面中的人物活起来。这种绘画语言的表演能力被贺友直运用得炉火纯青。比如在《上巳节》故事中,贺友直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活而生动,他们的动作、表情与神态,都无不带戏。人们在三月初三这一天成群结队到水边清洁身体、祛除病气。在画面中,人们不顾暮春的寒凉,迫不及待褪去衣衫,争相跳进水里的情形,仿佛就发生在我们面前。人们在水里自由畅快地嬉戏、打闹,在花树下泡在水中的小男孩正专心致志地听爷爷讲故事,岸上花树后边露出两个脑袋,他们正弯着背边窃窃私语边享受春日好时光……当视线再回到水中,我们看见一个男人正舒服地挠着自己的胳肢窝,这个细节描写让我们同时也领略了一番贺友直绘画语言的俏皮感。

贺友直特别强调连环画的细节性。他认为,文字有文字的细节,绘画有绘画的细节,绘画的细节要受众看得懂。在《腊八节》中,老母亲临终前牵挂自己懒惰成性的儿子儿媳,叮咛儿媳妇“好吃懒做,肚子挨饿”的时候,儿媳妇坐在床沿边,翘着腿,斜眼往边上看,一只手搭在腿上,另一只手抠着鼻孔……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人物形象立即栩栩如生起来。儿媳妇的好吃懒做、心不在焉,对婆婆的忠告嗤之以鼻,对婆婆不久于人世的漠然态度,都通过这些细节动作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出来。

再比如在《重阳节》故事中,恒景拜师学艺,跟着费长房和师兄弟们勤学苦练,贺友直在画面的四个角落,巧妙地利用一年四季不同的植物品种这个细节,象征时间的流逝。这个细节配合画面中围绕着师父、呈不同舞剑身姿的恒景,向我们诉说着他经年累月的努力。贺友直绘画语言的智慧,通过这幅画面也可见一斑了。

对贺友直而言,“画画连接着两头,一头是生活,一头是受众的体验,要把这两样东西对起来。”这样的认知始终贯穿于他为孩子们创作的这套连环画读本中。也正是贺友直带着对生活这样的观察与感悟来创作,才使得这套连环画作品的绘画语言充满了故事性、表演性和细节性,成为我们《绘本》栏目推荐作为亲子共读必备的连环画读物之一。

猜你喜欢
鱼虾屈原亲子
在水之湄
搂网不说泄气话
家乡的小河
海水不能喝
屈原之死
屈原送米
屈原的身份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