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现代职业教育集团: 产教融合新模式 文化引领育精英

2021-09-08 03:10谢群莹
在线学习 2021年8期
关键词:大国工匠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谢群莹

相比于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更需要职业教育,资源的匹配要均衡,改革推进的力度要更大。经济发展有厚重的文化基础,才能有效阻断贫困代际相传。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大国工匠 产教融合 技术技能人才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职业教育法施行20多年来首次大修,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法律基础。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职业教育发展也迎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然而,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普及落地,还有很长的一段探索之路,需要有职业教育标杆的引领、成功运营模式的借鉴。近年来,吉林辽源现代职业教育集团以“根植职教、服务职教、发展职教”为目标,创新职教体制机制,打造高质量职教园区,探索了一条职教发展的新道路。日前,本刊实地走访辽源现代职业教育园区,近距离感受其职教理念、运营管理和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创新思维,探究其独特的职业教育发展之道。

改变教育观念 提升技术人才待遇

中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有1.13万所职业学校、3088万在校生,年均向社会输送1000万毕业生,职业学校毕业生已经成为社会技术型劳动力的中坚力量。但社会普遍认为职业教育不如普通高等教育,辽源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纪霖对此颇有感触。他表示,造成社会对职业教育偏见的最根本原因,是职业教育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职业教育毕业生在社会劳动中的待遇过低,受尊重程度不足。具体来说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政策原因。自高考改革以来,在全社会重知识、轻技能的大趋势下,大家千军万马挤独木桥,都想方设法考高分、进高校,从而忽视了对技术技能的培养。二是观念问题。劳动观念应该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培养孩子的劳动理念和劳动习惯。三是媒体舆论引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成功的道路并不只有高考这一条,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特别是对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的宣传。

纪霖认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目的都是為了把学生培养成才,只是方式不同、侧重点不同。普通教育以知识教育为主,在一定的专业领域内,培养研发型人才;而职业教育以技术教育为主,培养学生拥有与岗位相匹配的技术技能。“职业教育应该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让学生‘明事理、懂技术、会生活’,只有拥有一定的知识底蕴,技能的应用才会游刃有余,也才能更好地创新技术、发展技术。”

积极探索新模式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需要更多的工匠而不是科学家,如果大家都去搞研发、研究理论,势必会导致技术型人才的缺乏,造成精细化制造技术的缺口。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其重点在于培养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弥补研究型、理论型人才的不足,让搞科研的人专心研发,搞技术的人专心制造。”作为欠发达地区,吉林省为了发展地区经济,非常重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吉林地处东北腹地,沃野千里,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深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战略,急需吉林职业教育加速发展、优质发展,亟待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职教体制机制。在这种大背景下,职业教育被列为2019年吉林教育发展的“厅长突破项目”,实际上也是吉林省经济的发展需要。正是这一年,辽源职教集团建立“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职业教育为核心功能,以混合所有制为基本特征”的职教发展新模式,立足辽源、面向吉林、辐射东北、覆盖全国,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按照产业发展需要培育学生,确保每个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在市场上找到适合其专业的工作。纪霖主张,在职业教育中一定要体现多元化的办学体系,要立足于国民经济发展,按照国家发展的需要办学,而不能仅仅考虑经济利益。

辽源职教集团以“根植职教、服务职教、发展职教”为目标,以“人才培养、产业运营、产教融合”为体系,设置对社会开放的体育馆、会议中心、大数据中心,通过为社会服务,为园区服务创收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让学生在学校率先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园区通过“搭平台、扶政策、育队伍、讲评价”,实现职业教育向教育产业的实质性转变。纪霖强调,“职业教育要具备三维体系:横向覆盖全生命周期;纵向从职业教育到本科、研究生的教育,打通学生学历提升的通道;线上线下同步教育,让教育对象不分人群、不分年龄、不分地点,能随时接受职业教育。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才能形成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此外,职教园区所有建筑和设备的设计都是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体验职业教育,把园区的每一寸建筑都变成育人的场景,学生在园区的每一分钟都是育人的时段。短短两年的时间,占地面积50.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6万平方米、一期建设投资12.8亿元的辽源现代职教园区,教育课程设置由原来的60余个专业拓展为80余个专业,社会培训、学历教育及在岗培训双双突破10000人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3%。

一个大脑统筹 有效促进产教融合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必由之路,也是光明大路,更是希望之路。

产教融合要出实效,重点在于如何有效落地,调动“教师”和“企业”的积极性,有效发挥企业的主体性。纪霖表示,产教融合需要校企共赢、师资培育和政策扶持三管齐下。首先,要给企业提供一定的奖励。企业是营利机构,一定要从培养人才中获益,才能调动其积极性。其次,要为企业提供职业教师培训。此外,他建议出台政策措施,提升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改变企业认为职业教育可有可无的观念、强化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学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为深化产教融合,辽源职教集团坚持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两翼齐飞”,提升培训质量和育人能力,真正形成了以教兴产、以产促教、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新格局。通过建设多个现代化实训中心,实现了校企“内外融合”,打造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按照“一主”“六双”的产业布局,结合企业需求,组建了“辽源市产教融合联盟”,为企业与高校组建了开放式合作平台。通过与德国魏德米勒、中兴通讯、华为、京东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办学,与菜鸟驿站、一汽配件、东北袜业等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将产教共融互通,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

“产教融合的难度既有平台层面,也有政策层面,还有双主体的能力层面,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纪霖表示,产教融合是“产”和“教”的有效融合,相当于两个主体、两个大脑做一件事情,两只手的融合度低,很难有效完成一个目标。辽源职教集团所起的作用,恰恰是把两个主体转化成一个主体,由一个大脑控制两只手,实现高度配合。同时,产教融合需要很多辅助条件,在追求实效上,还需要进行积极的探索,不能局限于形式、方式、专业,一种经验不能应用到所有专业,也不能适用于所有学校。此外,产教融合需要做好三个主体的工作,在校企建立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还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学习、主动学习、享受学习。

振兴乡村靠职教 发展经济育人才

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非常紧密,不可替代。纪霖尤其关注欠发达地区的职教发展,在他看来,城乡之间的差别表象上是经济发展的差别,但实质上是文化和教育发展的差别。“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振兴教育,教育和文化落后的乡村,是没有前程的乡村。只有振兴教育和文化,才能带来产业的振兴,实现经济振兴。”

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辽源职教园区坚持集团化、市场化、产业化、公益化的发展理念,培养多技能、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他认为,人才培养是一个有序发展、良性循环的过程,职业教育培养了技术技能型人才,让他们通过社会实践历练,成长为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接下来,他们在接受更专业的训练后,一部分人将成为大国工匠,而大国工匠又可以为我国培育一大批能工巧匠,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链条式发展。这些过程都需要职业教育的参与,为在职人员继续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和平台。“国家科技复兴要依靠大国工匠,我们园区将成立丁照民焊接培训学校、丁照民焊接研究中心,使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能工巧匠成长为具有创新型研发思维、研发能力的大国工匠。”

在资源利用方面,纪霖尤为慎重,他说:“辽源是一个欠发达地区,我们要把一分钱掰成两份花,把有限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把有限的资本无限放大,给孩子筑造最好的教育环境。”辽源职教园区大力推广“1+X”综合人才培育,让每一个毕业生都能拥有多项职业技术技能。未来,职教园区要打造“技能超市”,把技能视为商品,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选择,让其根据需要进行技能自选。“我们希望学生不要受专业选择的限制,而是全面发展兴趣爱好,拥有更广泛的兴趣和职业适应性,成为有文化素养、幸福快乐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职教是良心工程,资源匹配要均衡

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肩负的使命和光荣是把孩子培养成才,职业教育无可替代。工人也可以创造性地工作,事实上,工人搞发明创造有一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工人在实践中发明的新技术,更具有实用性。纪霖表示,“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我们一定要帮助有困难的家庭、特殊的孩子,让孩子们能够上学,不能剥夺他们受教育的权利。教育能够改变人的命运,更能改变人的精神面貌,让人的心智更加成熟”。文化熏陶对人的成长极其重要,以前的职业教育特别是传统的学徒制只重视技能,轻视了文明與文化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只懂机械操作的技术工人。现代职业教育特别是现代学徒制,在强化技能培养的同时,必须强化文化教育的时代感和同步性。他认为,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遵循教学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强化效率和效益意识。

此外,要做好加减法,在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社会参与度的同时,为院校减负,确保学校的主业更加突出、业务领域更加专注。“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决不能忘了人才培养这一永恒的主题。通过‘以产助教、以教促产’带动产业链的发展,让学校的教育工作没有资金方面的后顾之忧,使教育更加高效、更有实效”,纪霖说。

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发展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相传、实现乡村振兴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职业教育的改革要彻底,在欠发达地区的推进力度要更大,资源的匹配要均衡。”他表示,国家应从宏观层面出台政策加大力度帮扶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让欠发达地区拥有更好的资源、更多的资金和更强的师资。“只有缩短城乡差距,甚至让乡村的福利待遇比城市更好,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欠发达地区才能留住人才。决不能在努力消除基础教育不均衡的过程中,又出现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新问题。”

责任编辑:夏英  邮箱:chinadisedu@zxxx.net.cn

猜你喜欢
大国工匠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大国工匠”张翼飞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