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兴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的日益普及,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数学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但是由于初中数学又是一门抽象化、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因而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的过程中会到处碰壁,这就会导致部分学困生对数学缺乏兴趣,从而数学成绩下降。因此,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绩,成为当前初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就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进行分析,希望对初中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转化对策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相较于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更加系统化与复杂化,因此,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真正掌握初中数学知识。但是初中阶段正处于学生叛逆的阶段,学生会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对于老师和家长的话不以为然,会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因而导致数学成绩下降。所以初中教师应当了解学困生成绩下降的原因,并针对学生特点制订出合理的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全面发展。以下本文首先讨论了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其次提出了转化学困生的对策,希望可以让每位学生都能全面发展。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一)环境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我国国民的受教育程度也在提升,因此许多家长都会对孩子寄予高度的期望,但是一些家长过分期望将会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学习压力,导致初中生会担心自己成绩不理想而无法安心学习,长此以往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基础知识薄弱
初中数学学习不同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上更为系统和复杂,因此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扎实掌握数学基础,如果学生在小学没有打好坚实的基础很容易跟不上教师的步伐,因此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吃力,这也是导致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原因之一。
(三)教师因素
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来向学生教授相关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是否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以及是否真正理解所讲内容。另外,这种教学方法无法关注到每名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因此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甚至出现逆反心理。
(四)学生自身因素
初中数学是抽象化和系统化较强的学科,它主要考验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对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学习初中数学是较为困难的。另外,初中数学知识较为枯燥乏味,在学习过程中会涉及许多复杂的公式,所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最终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渐成为数学学困生。
二、初中数學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一)对学困生进行帮助和鼓励
家长和教师都要对学困生进行帮助和鼓励。对于家长来说,家长要对孩子抱有一定的信心,要与孩子多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所想,并帮助孩子建立起对数学的信心。对于教师来说,教师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尊重,在教学过程中多给予学困生帮助和鼓励,要及时了解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来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从而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密切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并针对他们的情况实行相应的对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改变以往压抑的课堂氛围,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一定要关注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学生个人也要提高对数学的重视
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由于基础知识薄弱,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愿意真正投入数学学习中去而导致数学成绩下降,缺乏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学困生个人要回归课本扎实基础,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注意总结反思,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建立对数学的信心,激发数学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利用“一帮一”的学习形式,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帮助基础知识较薄弱的学困生,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养成互相帮助的良好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学困生与优秀学生之间的交流,学困生可以向学习优秀的学生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结语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然而它又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困生个人尽可能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去适应初中数学的特点。教师也要对学困生进行帮助和鼓励,针对他们的情况进行制定相应对策,激发他们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为将来的数学生学习涯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徐尚花.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21(2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