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诗经》坚定少年儿童的文化自信

2021-09-08 01:57苏巧新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少年儿童诗经文化自信

苏巧新

摘  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一部重要的文化典籍,其丰富的内容、真挚的情感与深邃的思想,在当今依然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文学教师可通过巧妙得当的方式,引导少年儿童对《诗经》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坚定少年儿童的文化自信。具体实施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引导少年儿童了解《诗经》,在他们心中打下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第二步,吸引少年儿童诵读《诗经》名篇,使他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第三步,通过带领少年儿童学习《诗经》的内容、写作方法,并在与《诗经》相关联的写作和实踐活动中表达出跟《诗经》相似、相通的情感与思想,促使少年儿童自觉研习《诗经》,感受《诗经》的博大精深,创造性地使用《诗经》,从而对祖国的灿烂文化充满信心。

关键词:诗经;少年儿童;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让他们从小对祖国文化有真切的感受、认知,并能创造性地传承、弘扬祖国文化,才能发自内心地坚定文化自信。孔子曾曰:“不学诗,无以言。”他说的诗就是《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是我们创造民族新文化的基石[2]。古往今来,研究《诗经》的学者不少。林祥征认为,《诗经》是通过后人的研究而不断彰显其价值的,而后人的研究,总是立足于当时的文化水平和时代的需要,并阐述自己的研究成果[3]。一部《诗经》研究史,就是一部前后相继、代有解人的阐释史。《诗经》不应该只是学者研究的对象,更应该走进广大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让其丰富的内容、深邃的思想、雅致的语言、美妙的表达、鲜活的形象、真挚的感情等,成为涵养少年儿童家国情怀与语言文字内功的源头活水,成为坚定少年儿童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文学教师可通过引导少年儿童了解《诗经》、诵读《诗经》、活用《诗经》写作这三步达成让少年儿童坚定文化自信的目标。

一、引导少年儿童了解《诗经》,打下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起源于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是一切文化之母。中国的文化根基也蕴含于农耕文化中,人们在自然法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天人合一理念、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最初都体现于农耕文化中。《诗经》305篇,收集的诗歌涉及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从体裁上说,它包括抒情、叙事、讽喻、颂赞等各种文学样式;从题材内容上说,多种多样,有的写政治、行役、战争、农事、狩猎、祭祀和宴饮,有的写爱情、婚姻、民俗和歌舞,而且形象极为生动,感情浓郁,美妙动人。《诗经》就像当时社会的一部形象化的历史,一座精金美玉杂收并蓄的宝库,丰富多彩,炫人耳目[4]。因此,引导少年儿童学习《诗经》,可以使他们从诗歌中获得关于人、自然与社会最真切的认知,获得最原始的道德观念与情感体验,从而打下中华传统文化之根基。

有趣、有价值的东西才能吸引少年儿童,并让他们喜欢。为了让《诗经》进入少年儿童的视野,让他们喜欢并努力学习《诗经》,进而打下中华传统文化之根基,就要从他们熟悉的事物、感兴趣的事物着手。

(一)开展名人的人名探源活动,激发少年儿童学习《诗经》的兴趣

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是少年儿童非常羡慕和佩服的人物,她带领团队几十年呕心沥血,研制成功“青蒿素”,为世界疟疾患者带去了福音。在探寻“呦呦”名字来源的实践活动中,少年儿童通过收集网络资料、查阅文献和询问师长等方式,发现“呦呦”二字出自《诗经》中的《小雅·鹿鸣》。那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更是将屠呦呦与青蒿素在冥冥中建立起关联,令人惊讶。此时若将《诗经》隆重推出,必能激发少年儿童学习《诗经》的兴趣。

引导少年儿童进一步探寻,北宋大词人周邦彦的名字来自《郑风·羔裘》的“彼其之子,邦之彦兮”[5]。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的名字就是他父亲梁启超取自《商颂·那》中的“汤孙奏假,绥我思成”。从《诗经》中取名的名人很多,这些名人本身就是文化代表,其取得的成就更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探究这些名人的名字来源,聆听名人的相关故事,能进一步激发少年儿童学习《诗经》的兴趣。

(二)深入了解《诗经》,让少年儿童明确《诗经》的学习价值

知道有《诗经》这一经典后,少年儿童需对《 诗经》做一些基本了解。可通过专题讲座、《诗经》知识问答的形式,进一步向少年儿童介绍《诗经》,让他们对《诗经》有整体了解。少年儿童从总体上了解到这部诗歌总集共有311篇,其中有6篇只有题目,没有内容,所以一般说《诗经》是305篇[6]。《诗经》就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周朝时人们唱的歌谣。当时收集诗歌的方式有采诗、陈诗和列士献诗等不同路线。《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风》也称《国风》,各种典礼上都可以根据需要演唱;《雅》分《大雅》《小雅》,普通宴会用的称《小雅》,正式朝会用的称《大雅》;《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宗教诗[7]。《诗经》最鲜明的写作特点是广泛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这些基本了解有助于少年儿童在进一步学习《诗经》时系统把握其特点,增强学习的整体性。

在此基础上,笔者会进一步告诉少年儿童,《诗经》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都非常丰富,学习《诗经》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能丰富自己的语言文字。《诗经》中有不少文字是现代作品中很难遇到的,而这些文字能精准地表达出某种状态或思想情感。像《卷耳》中描写马的劳累就用了“虺、玄黄、瘏”这些字词。其次,通过读《诗经》,少年儿童能了解周朝的历史、风土人情等多方面知识。读《桃夭》一诗,就知道这是一首祝贺新娘的诗,全诗以桃树的枝、花、果、叶作为比兴事物,衬托出新娘的年轻美丽以及成婚的快乐气氛。再次,能从学习《诗经》中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与人生的意义。读《木瓜》一诗,便能懂得礼尚往来、情义无价的道理。最后,少年儿童学习《诗经》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得以继承与发扬,能提升少年儿童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像《生民》是周人记述其始祖后稷从出生到创业的民族史诗,突出强调了后稷对我国早期农业生产做出的巨大贡献,让人读后充满力量与自信。让少年儿童明确学习《诗经》的价值,并树立目标引领他们的行动,那么少年儿童天生的上进心、好奇心便能让《诗经》学习成为可能并落实到行动上。

(三)注重学习《诗经》的仪式感,增强少年儿童学习《诗经》的动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诗经》的学习不同于一般学习,要让少年儿童有特别的仪式感,觉得这是一件神圣的事情。首先,每个少年儿童需要准备《诗经》全本,以有注音注释并以名家注解的权威版本为上。其次,要求每位少年儿童准备一个方格的古风作文本,便于写作时规范地书写、创意地表达,并通过文本呈现出高雅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根据篇目的内容选择、制作合适的着装、学具等,从而对这项学习活动充满敬意和期待。《诗经》学习的仪式感增强了少年儿童学习《诗经》的崇高感和学习动机,能促进他们全身心投入《诗经》学习。

二、吸引少年儿童诵读《诗经》名篇,使其浸润在传统文化中

熟读《诗经》,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诗经》,可丰富少年儿童的传统文化知识,并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为此,要注重引导少年儿童诵读《诗经》名篇。

(一)选定适合少年儿童诵读的篇目

诵读《诗经》原典是不可忽视的基本功,少年儿童只有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些诗歌的美妙之处。《诗经》有如此多的篇目,哪些适合少年儿童诵读呢?可先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知名度高的篇目让少年儿童诵读,让他们先喜欢上《诗经》。根据少年儿童的语文基础、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笔者选取的篇目中《国风》占大部分,涵盖周南、召南、邶风、鄘风等15个地区的代表作,还可以从《雅》《颂》中也选出小部分代表作。这是因为少年儿童更容易掌握《国风》的作品。所选诵读篇目还需注意赋、比、兴写作特点有鲜明的代表性,再按照篇幅由短到长、内容和思想由易到难的顺序渐进安排。第一个学期,可以让少年儿童诵读《芣苢》《二子乘舟》《子衿》《蒹葭》《相鼠》《鹿鸣》《木瓜》《卢令》《硕鼠》《鸱鸮》《君子于役》《关雎》《鸨羽》《采薇》《思文》这15篇;第二个学期,可以让少年儿童诵读《甘棠》《东方未明》《无衣》《月出》《瓠叶》《葛生》《素冠》《候人》《羔裘》《鸿雁》《氓》《凯风》《伐檀》《文王》《玄鸟》这15篇。

(二)合理安排诵读的进度

诵读《诗经》,不贪多,不求快,贵在坚持和积淀。每周诵读1篇《诗经》,这个进度合理、科学,少年儿童能够掌握学习内容,还有时间巩固。以每学期15周为基数,第一学年可诵读30篇,并能较好地理解《诗经》的内容、特点和意蕴。第二学年就可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师生共同选定要学习的30篇目。第三学年就可充分发挥自主性,由少年儿童自由选择篇目,且数量可超过30篇。有了长期的积累,少年儿童对《诗经》的其他篇目的自主学习就会顺畅、轻松。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诵读《诗经》,少见儿童不仅在字词积累方面收获丰厚,而且还可了解独特丰富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在诗意的熏陶与感染下,少年儿童的文化自信必会油然而生。

(三)努力提高诵读质量

在维持和保护少年儿童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有必要用科学的方法提高诵读质量。首先,诵读的形式不拘一格。少年儿童可以用朗诵、吟诵、背诵、吟唱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诗经》,每一篇怎么读,他们都可以在读准确的前提下自由发挥。其次,记录的方式可以丰富多彩。通过现场表演、录制音频和视频等方式见证少年儿童诵读《诗经》,记录他们诵读《诗经》的经历,宣传学习认真、吟诵《诗经》效果好的榜样,提高他们学习《诗经》的热情,保障他们诵读《诗经》的质量。努力提高少年儿童诵读《诗经》的质量,既能使他们保持学习热情与动力,又能让其长期浸润在中华文化中并热爱中华文化。

三、在写作教学中巧用《诗经》,坚定少年儿童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准确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对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心领神会。若想语文素养好,听、说、读、写是基本功,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关键。少年儿童了解《诗经》、诵读《诗经》,为写作积累大量素材。但只读不用尚不足以让《诗经》的精华滋养少年儿童的灵魂,因而必须将这些宝贵的精华灵活运用到写作教学中,既有助于少年儿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又能培养他们的想象、推理和归纳等思维能力,为提升其写作能力奠定基础。写作能力主要包括立意、布局谋篇和书写成文的能力;在写作中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这几种表达方式;在写作体裁上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为主,诗歌、童话、应用文也应涉及。这些训练点,皆可与《诗经》学习相契合。毫不夸张地说,《诗经》就是一座写作教学的资源宝库,只要肯用心开采,就能获得很多宝贵资源,就能使这部经典在当代教育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少年儿童坚定文化自信的支柱。

(一)借《诗经》写人记事

写人记事用的方法主要是叙述。以事显人、以人张事,通常密不可分。叙事就是将故事讲好,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發生了什么事情,这件事情在当时有什么影响或意义等。《诗经》的创作背景中包含很多故事,诸如《二子乘舟》《新台》等;《诗经》中很多篇目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像《关雎》,就是南国诗人记叙君子为了博得美人芳心而苦练琴技,最终赢得一桩美满婚姻的故事。只要肯动脑筋,根据《诗经》中的很多篇目,少年儿童都能编写出精彩动人的故事。少年儿童的写作只需将事情讲述清楚,情节鲜活,并凸显事件参与者的形象。文学教师可引导少年儿童用故事的形式再现那时人们劳动、打猎、打仗和招待朋友等事件。

例如,读完《芣苢》后,教师可以《采车前草》为题引导少年儿童编写故事。少年儿童先观察和了解车前草,思考诗中的妇女为什么会那么兴高采烈地采集车前草,在此基础上,再选定一名妇女作为主角,具体描写她如何采车前草(采、掇、捋、袺、的动作不缺),并刻画她和同伴们的对话、神态和心理活动。这样,少年儿童既有东西可写,又可以掌握写作技能。这种故事编写的行为带有一定的独创性:周朝时人们的劳动场景在少年儿童的笔下得以复活,这种过程让他们格外有成就感。

(二)想《诗经》绘景描物

《诗经》广泛运用“兴”的写作手法,让那些“他物”丰富多姿。无论是描述劳动、宴请、征伐,还是思念美人、良人、贤人,《诗经》都会选择有关联的景物烘托和渲染,达到独有的意境。文学教师引导少年儿童描写这些景物,既能让少年儿童沉浸在诗境中,又能提升其语言文字的表达水平,还能掌握写景的方法。

《蒹葭》是一首很有名的诗。这首诗将美人、美景、美愿融为一体,意境清雅高洁。文学教师可通过引导少年儿童理解诗意,进行合理想象,然后用优雅的文字描绘出来。按照由近及远的空间顺序对芦苇、霜、露、水、石、人等进行描写,写出这些景物的声、形、色等方面,并重点突出主角——芦苇与美人。流水淙淙,雾气袅袅,佳人临水,若隐若现,那美人的衣着、容貌以及举手投足的动态,皆可通过想象来描摹、刻画。以诗为桥梁,训练少年儿童唤醒生活经验,在观察、想象中运用动静结合、突出重点等描写方法,并合理布局谋篇。这样的写景训练十分有效,写出的文章也具有生命力与艺术感染力。

(三)感《诗经》表情抒志

文以载道,以诗言志。少年儿童写文章,要有股“胸中吐万丈长虹”的气势,有“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8]的境界。大国少年之气度,浸润在文字里,因此少年儿童须学会在文章中恰到好处地引用经典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诗经》之所以能广泛流传且影响深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过《诗经》的人可直接借用诗中的写作方法、引用其中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文学教师引导少年儿童体会、掌握这样的表达方式,写出的文章就会既显示自己的积淀,又可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可谓深刻而有底蕴。

《子衿》是一首表达女子对心仪男子爱慕之心的诗,其中“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首诗主要运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描写了一位女子对她相约男子的思念。这思念中有抱怨,有期待,更有强烈而深厚的真情。引导少年儿童在理解这些写作知识与方法,并能背诵好这首诗之后,教师可安排一次写作实践。以“思念……”为题练习写作,思念的对象可以是亲人、朋友、同学,或者某次活动和旅途中结识的陌生人等。要求运用内心独白的方式与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自己思念的对象是什么情形?自己为什么会思念?自己对思念对象有什么期盼……少年儿童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的手足、亲子、祖孙、学友之情等,都真挚动人,引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愿言思子,中心养养”这些《诗经》中的原句恰到好处。

(四)议《诗经》辨非明理

《诗经》中的事理,尽管与现在的生活相去已远,但其中蕴藏的是非对错观念却一脉相承。《诗经》对暴虐者、剥削者、不义者的批判和鄙夷,对友善和睦、勤劳勇敢、孝顺尊礼、敬业忠诚、奋起反抗压迫等行为的认同和赞美,极大地丰富着少年儿童的思想情感。引导他们就诗中的某些现象进行辨析,以明辨是非对错,以产生共情、共鸣,这些体验无疑会成为少年儿童崇尚高贵品德与真挚情感的基础。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二子乘舟》诗中,每节诗的前句融情于景,后句直抒胸臆,表达出卫国人对公子伋和公子寿的深深不舍与担忧。在讲述完卫宣公的两个同父异母子公子伋和公子寿为兄弟情谊争先赴死的背景故事后,可引导少年儿童进行讨论:你认同二子的做法吗?卫国人为什么对这二子不舍?经过讨论,少年儿童理解了两位公子是善良的好兄弟,不能见死不救,哪怕献出自己的生命也想护对方周全。卫国人被他俩的手足情感动,于是编写了这首诗歌。全诗短短的篇幅写出了人们对这两位公子深情的期盼,表达出那种揪心的牵挂,让人闻之落泪。再结合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让少年儿童议一议:你最讨厌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你最同情哪个人物?为什么?少年儿童从故事中得知,这两位公子的死是因为他们的父亲卫宣公与母亲宣姜的阴谋,从而对这两个人充满了愤慨,纷纷指责卫宣公厚颜无耻、宣姜蛇蝎心肠。在充分言说的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要求少年儿童选择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作为评议对象,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写下自己想说的话。少年儿童在文章中明确地表达出对不顾伦理道德、不顾骨肉亲情的卫宣公、宣姜、公子朔的痛恨和不满,表达出对宁死也要保护兄弟周全的公子伋和公子寿的深切同情与无限敬意。少年儿童在讨论与写作中辨明是非,有话可说可写。少年儿童的是非判断鲜明、准确,他们理解了真情可穿越历史,感人至深。爱憎分明、重情重义等品质正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演《诗经》展才示华

《诗经》原本就是歌词,只是记录乐谱的《乐经》在流传过程中遗失了。现代的音乐家根据一些典籍中的记录与对那时音乐的考究,结合创作,为一些《诗经》篇目谱上了曲谱。教师可指导少年儿童根据这些曲谱唱《诗经》,古韵绕耳,音律和谐,有一种别样的美妙。教师也可将《诗经》故事改編成情景剧,并排练、表演出来,以提升少年儿童的核心素养和写作能力。编排、表演的过程就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大胆创新的过程。排练、表演活动中需统筹安排,将会运用到写通知、写信、写计划、写总结等实用文体,为了让表演活动顺利开展,特别需要少年儿童能学以致用。在表演《诗经》时,教师宜选用某一篇目为内容开展,在服装和道具的选用上也要体现周朝的风采。朗诵、演唱、演奏、舞蹈和情景剧等都是很好地展现《诗经》之美的艺术形式。

表演《鹿鸣》一诗,舞台背景配以影视剧中剪辑的鼓瑟吹笙迎接人才、野外鹿欢食草等场景,一群少年身着“青青子衿”,头戴系着飘带的帽子,在同伴们演奏的雅乐中深情吟唱,观者如沐春风,身心俱喜。大家对《诗经》的某篇目特别熟悉后,产生出强烈的创造表现的愿望,并通过团队成员擅长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才有了上面提到的表演。少年儿童在综合活动中,用独特的方式展示《诗经》的美,创造出与《诗经》相关联的艺术境界,充分而创新地展示各自的知识、才能。

综上所述,少年儿童在反复诵读、吟咏、背诵《诗经》的过程中,感悟祖国语言的典雅、凝练,感受劳动人民勤劳、忠诚、不屈、勇敢、悲悯、勤奋等传统美德的无穷力量,能从《诗经》中汲取中华文化与思想精华;能在写作实践中不断提升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修炼纯洁、正义的思想情感。要落实习近平同志“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的重要思想,巧用《诗经》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广大少年儿童在学习《诗经》与创造性写作过程中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并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并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

[2] 王秀梅,译注.诗经·国风[M].北京:中华书局,2015:7.

[3] 林祥征.70年来我国《诗经》研究述略[J].职大学报,2020(1):100-105.

[4] 褚斌杰.诗经全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2.

[5] 石延博.诗经[M].通辽: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125-126.

[6] 李山.诗经[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1-3.

[7] 周明初,等,注释.诗经[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4-5.

[8] 季世昌.指点江山——毛泽东诗词故事[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12.

猜你喜欢
少年儿童诗经文化自信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浅谈少年儿童在进行武术套路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面古怀今 展望未来
浅谈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巧用《诗经》解难题
《诗经》掇药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