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现状、问题与建议

2021-09-08 01:57檀慧玲王玥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省市素养国家

檀慧玲 王玥

摘  要:自我国于2006年引进并启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以来,PISA已经成为在国际水平上审视中国义务教育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尺之一。通过对PISA2018测试结果的数据分析,发现中国学生能力素养水平高、师资队伍优势显著、学校办学条件保障到位,但也存在教育公平程度不足、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教师绝对数量和结构性短缺、学生幸福感和对未来的期望不高等突出问题。促进中国义务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一要持续推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二要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与学的效率;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教师的数量与质量;四要改善学校生态环境,助力学生幸福感获得;五要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志存高远,为未来拼搏与奋进。

关键词:国际学生评估项目2018(PISA2018);关键能力素养;义务教育质量;义务教育均衡

一、中国四省市学生测评结果成绩突出、优势显著,呈现优质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四省市学生关键能力素养表现优异

1.学生阅读、数学、科学三项关键能力素养测评结果居参测国家(地区)第一

中国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省市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三个科目测试中的表现与其他参测国家(地区)相比优势明显。在所有参测国家(地区)平均成绩排行榜中,中国四省市学生在三个测试领域都高居榜首,且与取得第二名的新加坡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差值明显(见图1)。进一步检验中国四省市与其他参测国家(地区)学生成绩差异的显著性发现,在阅读领域,中国四省市学生表现显著优于除新加坡以外的其他参测国家(地区),在数学、科学领域显著优于其他所有参测国家(地区)。另外,即使是阅读成绩最不具优势的后10%学生,其平均成绩也优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甚至与部分国家(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前10%学生的成绩持平。四省市学生样本可代表四省市超过1.8亿学生,虽不能完全代表中国整体水平,但单独一个省市的规模已足以与许多OECD国家抗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四省市的学生成绩已足够显示出中国卓然的教育质量[1]。

2.学生的阅读、数学、科学三项关键能力素养差异小

标准差和百分位数差值是常见的衡量样本数据变异程度的指标,学生成绩的标准差越小、高百分位学生与低百分位学生成绩差值越小则表明学生间的差距越小。如图2所示,中国四省市学生阅读、数学、科学关键能力素养得分的标准差及在三个测试领域分别处于第95百分位与第5百分位的学生成绩差都要比OECD国家平均水平和新加坡低,表明中国四省市学生的阅读、数学、科学关键能力素养表现差异在国际水平上较小。

3.中国四省市学生关键能力素养表现具有顶端与底部双重优势

PISA 2018将学生阅读、数学、科学关键能力素养表现划分为6级水平,1为最低水平,6为最高水平,未达到水平2的学生被认为没有掌握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最基本能力,是低水平表现者,而达到水平5的学生被认为是高水平表现者。三科测试中中国四省市属于低水平表现者的学生比例均较小,具有底部优势,而属于高水平表现者的学生比例又较高,故又兼具顶端优势。具体来看(见表1),中国四省市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测试各个领域属于低水平表现者的学生比例远低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最低;在三个测试领域都是低水平表现者的学生占比也远低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最低。中国四省市在阅读测试中属于高水平表现者的学生比例在参测国家(地区)中仅低于新加坡,远高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8.7%);在数学、科学测试中属于高水平表现者的学生比例均高于其他所有参测国家(地区);在三个测试领域均达到高水平的学生比例也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最高。

从在所有参测国家(地区)素养高水平学生总量中的占比来看,参测国家(地区)数学素养达到高水平的学生,21.7%来自中国四省市,排名第一;参测国家(地区)閱读素养达到高水平的学生,13.4%来自中国四省市,排名第二;参测国家(地区)科学素养达到高水平的学生,22.3%来自中国四省市,排名第二;参测国家(地区)3个领域素养表现均达到高水平的学生,25.2%来自中国四省市,排名第一[2]。

(二)师资队伍优势显著

1.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较高

第一,教师职业规范性较好,持证上岗的教师比例高。中国四省市持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比例为97.6%,位于参测国家(地区)前列,远远超过OECD国家(地区)的平均水平(86.2%),比总成绩排名靠前的许多国家(地区)都要高(新加坡81.5%,中国香港95.5%,爱沙尼亚89.4%,日本97.2%)。

第二,教师专业素质较好。PISA2018考察了两种教师教学方法的实践情况,中国四省市教师在这两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上表现均较好。首先,从“调整内容”“个别指导”“改变安排”三个方面合成了适应性教学指数。中国四省市该指数为0.38,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第4位,表明中国四省市教师能较好地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其次,从“鼓励表达”“联系生活”“建构信息”“提出问题”四方面合成了认知激活教学指数。中国四省市该指数为0.56,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第3位,表明中国四省市教师能够有效利用学生经验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2] 。

2.教师教学态度好

第一,教师教学热忱程度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热忱影响着学生的课堂情绪体验,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PISA2018设置了四个题项让学生报告自己在课堂上感受到的教师教学热忱的程度,最后合成教师教学热忱指数。数据显示,中国四省市教师教学热忱指数为0.29,远高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0.01),也普遍高于总成绩排名靠前的众多国家(地区)(新加坡0.27,中国台湾0.11,中国香港0.06,中国澳门-0.12)。具体来看,中国四省市有75.9%的学生能清楚地感受到老师喜欢上课;76.2%的学生被老师的热忱激励;82.0%的学生感受到老师喜欢讨论课堂的主题;87.2%的学生感受到老师享受教学工作。

第二,教师提供支持情况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学生成长提供支持是教师的本职。PISA2018借助学生自我报告,分别考察了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支持情况和情感支持情况。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支持指数由“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关注、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和教师一直教到学生理解为止”的报告指数合成。中国四省市教师支持指数为0.36,远远超过OECD国家平均水平(0.01),也普遍超过总成绩排名靠前的众多国家(地区)(新加坡0.24,中国台湾0.04,中国香港-0.02,中国澳门-0.08)。再看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支持情况,中国四省市有82.4%的学生报告教师使自己对自我的课程学习能力充满自信;有81.0%的学生报告教师会倾听自己关于解决问题的想法;有77.2%的学生报告感觉到教师理解自己。总的来看,中国四省市教师普遍能够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在勤恳授业解惑的同时又能做到尊重和关爱学生。

(三)学校办学条件保障到位

1.教育资源配备相对充足

教育资源配备充足是教育教学活动充分、有效开展的前提。PISA2018在校长问卷中从教学材料和基础设施配备两个方面调查了学校的教育资源配备情况。数据分析显示,中国四省市教学材料(诸如教材、IT设备、图书馆或实验室材料)短缺指数为-0.271,在参测国家(地区)中处于第17位,短缺程度较低。在基础设施配备(例如建筑、操场、取暖/制冷、照明和音响系统)上,有72.2%的学生报告其所在学校未因基础设施短缺而限制教育教学能力,该比例高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在参测国家(地区)中处于中上等水平。此外,中国四省市私立学校的这一比例(78.9%)要比公立学校(71.3%)高,但二者并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四省市的教育资源整体配备相对充足。

2.教学质量保障充分

一所优质的学校应当是能自主采取多项举措保证教育质量的学校。PISA2018在校长问卷中设置了十个题项,以调查各学校在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上的积极作为情况。结合表2来看,中国四省市普遍采取的举措是进行学校课程计划和教育目标的书面说明、开展内部评估/自我评估、系统记录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总体来看,各学校大多能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和提升教育质量,说明中国四省市学校普遍重视教育质量,且自主与自觉作为意识比较强。

3.教育信息化程度高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推手,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程度是当前国际教育竞争制胜的关键因素之一。PISA2018在校长问卷中设计了一个有11个题项的量表,以了解学校通过电子设备提升学习和教学效果的情况,作答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程度(见表3)。总的来看,中国四省市在各个项目上的情况都显著优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具体来看,电子设备和网络配置比例在九成左右,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相较于硬件,软件配置略有不足,只有74.17%的学校有充足的适用于教学的软件;从电子设备与教育教学的结合来看,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度较高,较好地整合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从城乡总体比较来看,农村学校在电子设备的配置和应用上略弱于城市。整体来看,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

二、义务教育事业发展成效卓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

(一)教育公平程度不足

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能力素养表现的影响较大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反映的是学生个体可获得的经济、社会、文化、人力资本等资源的情况,更公平的教育应当使在家庭社会经济背景上处于弱势的群体拥有取得相同教育结果的机会。PISA借助若干对学生家庭背景情况调查的题项,合成了经济、社会、文化地位(简称ESCS)指数,代表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ESCS指数对学生能力素养表现差异的解释率越大,说明教育在克服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差异问题上发挥的作用越小,教育越不公平。如表4所示,中国四省市ESCS指数对学生阅读和科学能力素养表现差异的解释率偏高,说明中国教育在克服学生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差异问题上发挥的作用有限,教育公平程度不足。进一步借助ESCS指数分析发现,中国四省市ESCS指数处于底部四分之一的学生相较处于顶部四分之一的学生,其阅读能力素养表现的平均值偏低82分,两类学生群体间具有显著性差异,且此差距比35个参测国家(地区)的差距都大。另外,PISA将学生ESCS指数处于整个经济体后四分之一而素养表现却处于整个经济体前四分之一的学生称为该经济体的抗逆学生,抗逆学生比例越高,说明教育越公平。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素养表现计算,中国四省市抗逆学生比例(11.7%)比38个参测国家(地区)都低,这也说明中国教育公平程度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2.学生阅读能力素养表现的校际差异较大

学生能力素养表现的校际差异反映了学校间的教育公平程度。PISA通过学校因素对素养成绩差异的解释率来反映校际均衡程度,解释率越大,说明校际差异越大。对比中国四省市学校因素对学生阅读素养成绩差异的解释率与其他参测国家(地区)水平(詳见表5),中国四省市的校际差异较大,在参测国家(地区)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与校际差异最小的芬兰和OECD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这说明中国四省市学校间教育均衡程度有待提高。

3.城乡间学生及学校差距明显

从教育成果来看,在学生能力素养表现上,中国四省市城市学校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三个领域的表现均优于乡镇学校学生,其中阅读素养差异最大[5];在学生情感态度上,城市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和自我效能感都显著优于农村学生。

从条件保障来看,在资源配置上,教育资源短缺指数在城乡间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在教学材料的数量和质量、基础设施的数量上仍落后于城市;教育人员短缺指数在城乡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乡村教育人员短缺情况严峻;农村具有硕士、博士研究生高学历的教师比例显著低于城市;农村学校的信息化配备落后于城市学校,在配置较高的电子产品和适用于教学的软件上都略显缺乏[4]。

总体来看,中国四省市城乡学生表现以及学校建设和资源配置都存在较大差异,乡村教育短板较多,亟待加强扶持。

(二)学生学习效率有待提升

理想的优质教育是学生能在有限时間内取得更多学习成果,即学习效率高的教育。PISA2018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四省市学生平均校内课堂学习时间为每周31.8小时,按照学习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第4位。单项学习时间上,中国四省市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上的平均学习时间分别为每周4.6小时、每周5小时、每周5.5小时,按照学习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在参测国家(地区)中分别排第7位、第8位和第3位。根据学生素养表现与学习时长计算学习效率,中国四省市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的学习效率分别为119.8分/小时、118.0分/小时、107.7分/小时,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名靠后,分别排第44位、第46位、第54位,学习效率不高[2] 。可见,中国学生学习时间普遍较长,学习效率较低。

(三)教师绝对数量和结构性短缺程度均较高

教师在绝对数量和结构数量上的充足是建设一支优秀教师队伍的基本要求,是教育教学活动有序高效开展的基本保障。

中国教师绝对数量存在短缺。从生师比来看,中国四省市平均每个老师带有10.7个学生,按照生师比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中国四省市在参测国家(地区)中位于第32位,处于中等水平。从教职员短缺情况合计指数来看,中国四省市教职员短缺指数为0.495,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中国四省市在参测国家(地区)中处于第73位,比OECD国家平均水平(0.007)高0.488,其中四省市公立学校教职员短缺情况(0.520)比私立学校教职员短缺情况(0.322)更为严重。进一步统计发现,中国四省市有41.4%的学生就读于教师短缺限制了教育教学能力的学校,依据该比例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中国四省市在参测国家(地区)中处于第68位,比OECD平均水平(27.0%)高14.4%。总体来说,中国四省市教职员数量短缺程度较高。

中国高学历教师结构性短缺较为严重。中国四省市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仅为10.3%,按照高学历比例从高到低排序,中国四省市在参测国家(地区)中处于第66位,比OECD国家平均水平(44.0%)低33.7%,更与排在前面的波兰(96.5%)、斯洛伐克共和国(94.5%)、芬兰(91.0%)、克罗地亚(89.9%)相差甚远。中国四省市私立学校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13.3%)虽比公立学校(10.0%)稍高,但并不具有显著性优势。高学历教师比例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四省市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

(四)学生幸福感偏低

当世界各地的父母被问到对孩子的要求时,有些人提到“成就”或“成功”,但大多数人回答“幸福”“自信”“朋友”“健康”“不受欺负”等[6],可见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最本质的期望是希望他们获得幸福。2015年《世界幸福报告》指出“如果学校不考察学生的幸福感,而只考察他们智力的发展,那么后者将永远占据先导” [7]。PISA不仅关注学生的关键能力素养表现,也关注学生幸福感的获得。PISA2018从学生生活满意度、感受到生活意义的指数、积极情绪指数、悲伤情绪学生比例、自我效能感指数、失败恐惧指数、具有成长心态学生比例多个维度考察了学生的幸福感(见表6)。总的来看,中国四省市学生幸福感偏低,其中在生活满意度、悲伤情绪、自我效能感、失败恐惧上表现得尤为不乐观,在感受到生活意义、积极情绪、成长心态方面勉强在参测国家(地区)中处于中等水平。

(五)学生对未来的期望偏低

青少年时期是为未来成年生活做准备的重要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必须做出一些有关他们未来工作生活的决定,越早发现自己的职业倾向,越早为自己的职业生活进行规划的学生,越能抢占未来职场竞争的先机,从而更有可能创造精彩人生。PISA2018从完成高等教育的期望和职业期望两个角度考察了15岁学生对未来的期望情况,并调查了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情况。

1.学生完成高等教育的期望不够高

中国四省市希望完成高等教育的学生比例为78.1%,在参测国家(地区)中处于中上等水平(第16位),但与新加坡(95.1%,第1位)、韩国(89.4%,第3位)、美国(88.8%,第4位)相差较多。此外,将学生的能力素养表现和希望完成高等教育的学生比例联系来看,中国四省市低能力素养表现的学生中希望完成高等教育的学生比例过低,在三科测试中均未达到基本水平(水平2)的学生中希望完成高等教育的学生比例为26.5%,比74个参测国家(地区)都低,与OECD国家平均水平(48.4%)、新加坡(84.7%)、美国(78.8%)、韩国(77.0%)相差甚远。高能力素养表现的学生中希望完成高等教育的学生比例也不够高,在三科测试中均达到基本水平且至少有一科达到水平4的学生中期望完成高等教育的学生比例为87.2%,比46个参测国家(地区)都低,与新加坡(97.4%)、美国(95.8%)、韩国(95.1%)相差较远。

2.学生的职业期望情况不太乐观

首先,对未来职业没有明确想法的学生比例较高。中国四省市有17.6%的学生对未来职业没有明确想法,比23个参测国家(地区)的比例要高,与同属东亚文化的中国澳门地区(10.3%)、韩国(12.0%)、新加坡(19.2%)差距明显。

其次,学生的职业期望结构不尽合理。中国四省市有46.0%的学生期望从事最常见的十类职业,比大多数参测国家(地区)的比例都要高(由高到低排序位列第25位),可见部分中国学生的职业想象有限。另外,中国四省市期望从事与科学相关职业的学生比例偏低。结合表7来看,中国四省市希望在30岁时从事科学相关职业(科学工程专业人士、卫生保健专业人士、信息技术专业人士、科学技术员和专业助理)的学生比例低于大多数参测国家(地区),与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地区)差距明显。在数学或科学测试中属于高水平表现者的学生(三科均达到基础水平且数学、科学至少一科达到水平5的学生)期望从事科学工程职业、卫生保健职业的比例,均比大多数参测国家(地区)要低,这与中国四省市在数学或科学测试中属于高水平表现者的学生比例(48.5%,第1位)形成极大反差。

3.学校提供的职业指导支持不足

中国四省市有1.2%的学生在学校未得到职业指导,该比例超过30个参测国家(地区),相较于芬兰(0.0%)、韩国(0.0%)、中国澳门(0.0%)、中国香港(0.0%)明显过高。有77.2%的学生在学校能接受正式、常规的职业指导,该比例比24个参测国家(地区)低,与日本(100.0%)、芬兰(99.1%)、韩国(91.4%)、中国澳门(88.4%)、新加坡(84.4%)相比有显著差距。

三、促进中国义务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推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优质均衡已成为中国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新时代赋予的重要历史使命,旨在全力推动新时代的义务教育在基本均衡的起点上向更高水平、更有质量的均衡迈进。然而,“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一方面对公平抱有极大期待,另一方面不得不正视教育发展在区域、城乡和学校间存在的客观差距。”[8]从PISA2018测评结果来看,即使是教育发展水平较高、质量较好的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省市,其城乡间、校际和不同家庭背景学生间依然存在较大的差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如何提高基础教育服务社会民生的能力,依然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大命题[8]。实现更高水平、更有质量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仍任重道远。这就需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均衡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更加关注师资、关注管理、关注特色、关注质量,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高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9]。

(二)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与学的效率

PISA2018测试中,中国四省市学生三项夺魁,令人振奋,但成绩背后的故事又令人心疼。不管是校内学习总时长、单科学习时间还是三科学习总时间,中国四省市都比大多数参测国家(地区)长,三科学习效率在参测国家(地区)中均处于中下等水平。另外,参考PISA2012统计的上海学生每周作业时间(13.8小时),PISA2015统计的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学生每周的课外学习时间(27小时),对比PISA2015和PISA2018统计的每周学校课程时间(30.1小时、31.8小时),不难发现中国学生學业负担重,而且仍有继续加重的趋势。过长的学习时间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偏重学业的学习方式也不利于孩子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成绩好已经不足以说明高质量,效率高才是更具说服力的高质量教育。

《2018年中小学生减负调查报告》指出,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减负问题就已十分严峻,小学生中仅有23.99%的学生可以睡到自然醒,有29.66%的学生睡眠不足8小时就被闹钟或他人叫醒,全体学生中有62%的学生都报了辅导班。在造成学生负担重的相关因素上,有32.58%的家长认为“学校效率不高、作业偏多”是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有21.82%的家长认为培训机构推波助澜,还有12.7%的家长认为“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10]。综合来看,学生学业负担重,很大一部分源于学校教育的不足。一方面,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效率不高,家长不得不寻求校外机构辅助,但校外机构管理不规范,存在不少超前教学的现象,引起家长孩子竞争的恐慌,进一步影响了学校教师的教学安排,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学校课程与教学偏重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考试科目,不能满足部分家长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全面发展的要求,导致家长在学校教育外寻找培训机构增加学习课程。所以当前减负的关键在于以深化学校课程教学改革为主导,丰富学校课程,合理高效规划教学内容,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大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效率,进一步满足家长对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期待。同时,继续加大整改校外培训机构的力度,严格规范培训内容,严把培训教师资质,将其对学校教育系统的不良影响限制到可控范围内。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教师的数量与质量

PISA2018数据显示中国教职员短缺指数高于大多数国家(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另外,中国拥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中小学教师比例较低,落后于大多数国家(地区)。对PISA2018中国四省市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控制学校和学生社会经济地位指数的条件下,教师教学热忱指数、教师学业支持指数各自增加一个单位,学生的阅读素养表现各自显著增长3分;教师阻碍学习行为指数每增长一个单位,学生阅读素养表现减少3分。可见,教师的行为表现对学生成绩有较大影响。加紧补充教师数量,逐步提升教师队伍质量,至关重要。

在壮大教师队伍上,应大力拓宽教师补充渠道,稳步提升教师工资水平,增加教师福利待遇,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建立健全教师权益保障体系,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另外,针对当前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短缺问题,要加紧创新乡村教师队伍补充办法,从住宿、交通、子女教育、医疗、职业晋升等多方面保障乡村教师生活和工作条件,切实解决乡村教师后顾之忧,稳步提升乡村教师职业满意度。在改善教师队伍质量上,应健全高校和地方学校的沟通交流合作机制,创新教师培训方式,关注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完善教师自我发展激励体系,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职业信念。

(四)改善学校生态环境,助力学生幸福感获得

PISA2018数据显示,中国四省市学生生活满意度、自我效能感低,悲伤情绪体验和失败恐惧感高,生活意义感受度、积极情绪体验和成长心态也不够高,总的来看学生幸福感偏低。学生幸福感是衡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中“全面”的应有之意。PISA2018深层数据分析发现,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与学校的纪律氛围、校园欺凌情况、学校归属感、学生合作、教师支持等学校生态氛围指标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学校生活在学生生活中占有相当大的部分,提升学生幸福感,学校发挥着核心作用。

首先,学校是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主要场所,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有助于满足学生情感需要。学校要注重生生间以及师生间的关系建设,在学生间营造较为平衡的合作与竞争氛围,在师生间鼓励互尊互爱、平等交往,积极开展班级活动、校园活动,为师生、生生间相互了解与交往搭建平台。其次,保障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开设与心理辅导常规有效进行,关注学生心理动向,有针对地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再次,鼓励支持学生自主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释放青春活力。最后,加强家校沟通,关注学生成长环境,对少数弱势群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关爱帮扶行动,积极助力学生健康心态养成。

(五)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志存高远

PISA2018数据显示,中国四省市的学生希望完成高等教育的比例不太高,职业期望不明确的学生比例较高,学生的职业想象较局限于最常见领域,希望从事与科学相关职业的学生比例较低。这些结果一方面表明当前中国青少年对未来的期待不高,缺少自主规划人生、大胆作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深刻透视了我们过去长期以来在有关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观及价值观教育方面有所欠缺的事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11]。学校作为帮助学生走向社会、实现圆满人生的主要机构,除了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技能,更有必要帮助学生培养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养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志存高远、勇担责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首先,学校开设专门的理想信念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以及人生规划与职业生涯指导课程。积极针对学生开展榜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与职业理想,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带领学生了解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真实工作状态与素养要求,树立及早规划的准备意识。其次,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体验社会角色,充分认识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及早明确自己的职业倾向。通过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角色背后的故事,及时扭转其不务实、不贴切的主观幻想。2017年某全国大型调查数据显示,有较高比例的小学生和初中生选择“影视或体育明星”作为人生榜样,而选择“科学家、普通劳动者”等其他职业或社会角色的学生比例则较低。这表明当前中国青少年群体中有部分盲目崇拜声名的浮躁和功利趋向,欠缺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亟须通过正面榜样人物的引导,增强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培养青少年的拼搏与奋进精神。

【参考文献】

[1] OECD.“What Students Know and Can Do,”in PISA 2018 Results ( Volume I) [R/OL].(2019-12-03).https: // doi.org/10.1787/5f07c754-en.

[2] 教育部. PISA 2018测试结果正式发布[EB/OL].(2019-1204).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12/120191204_ 410707.html.

[3] 张志勇,贾瑜.自信与反思:从PISA 2018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走向[J].中国教育学刊,2020(01):1-6.

[4] 赵茜,赵东方.PISA2018解读:教育治理的现状与反思——基于中国四省市PISA2018数据的分析与国际比较[J].中小学管理, 2020(01):10-15.

[5] 辛涛,贾瑜,李刚,等.PISA2018解读:全球视野与中国表现——基于中国四省市PISA2018数据的分析与国际比较[J].中小学管理, 2020(01):5-9.

[6] OECD.“What School Life Means for Students' Lives,”in PISA 2018 Results (Volume Ill) [R/OL].(2019-12-03).https://doi.org/10.1787/acd78851-en.

[7] HELLIWELL J F,IAYARD R, SACHS J D.World Happiness Report.New York: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R].2015:1-87.

[8] 柴葳,焦以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历史新征程——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的推进之路[N],中国教育報,2019-12-18(01).

[9]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0] 腾讯网.《2018年中小学生减负调查报告》出炉,中小学生减负势在必行 [EB/OL].(2018-12-02).https://edu.qq.com/a/20181202/008721.htm.

[11] 新华网.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0).http:// www.xinhuanet. com/ politics/ leaders/2018-09/10/c_1123408400.htm.

[12] 褚宏启. 教育自信与教育自强:客观冷静看PISA2018[J].中小学管理, 2020(01):62-63.

[13] 李刚,辛涛,赵茜.从四省市PISA 2018结果看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挑战[J].中国教育学刊,2020(01).7-12.

[14] 陆璟.学校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J].上海教育科研, 2020(03):1.

[15] 王湖滨.国际视野下的成就与不足:中国四省市PISA2018表现及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 2020 (01):13-20.

猜你喜欢
省市素养国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中国省市名称重新设计(二)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2012年1~12月中国花卉出口省市海关统计
2013年1~12月中国花卉出口省市海关统计
2013年1~12月中国花卉进口省市海关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