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婷
【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语法的表意功能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语法教学应做到语言形式与意义的有机结合。在语法教学的过程中,外显的语法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学习者的语法知识,而隐性的活动任务则更能提升学习者在语境中的语法感知和语法技能。因此,语法教学应该有效地结合外显和内隐两种教学方式。本文以过去完成时为例,探讨了如何结合外显和内隐两种教学模式设计教学任务,从而促进学习者的语法习得。
【关键词】外显教学;内隐教学;高职语法教学;问题的提出
一、 问题的提出
传统语法课堂教学以翻译法为常态,注重显性地语法规则以及语法知识点的传授和讲解。教师直接呈现语法规则,再给学生大量的练习来操练。这一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语法技能和交际能力的发展。而隐性的语法教学虽然强调了语法的表意功能,能更好地提升语言的交际和应用能力,但在语言形式准确性的把握上略显不足。事实上,在高职语法教学中应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有机结合。因此,探讨如何在语法课堂上将两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以过去完成时的语法教学为例,通过在教学任务设计中有效地将两者相结合,探讨高职英语课堂更加高效的语法教学模式。
二、 外显与内隐语法教学的内涵和途径
在高职语法教学课堂上外显教学和内隐教学对于学习者语言的实际应用都有影响,两者都是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基本方式。外显知识的影响体现在对语言输出的监控,而内隐知识则更多的应用于语言的自动化输出。因此,在高职英语课堂上要将两者有机结合,互相配合,注重形式和意义相匹配,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1.外显语法教学。传统语法课堂上教师讲授语法知识点,给学生举例,再反复操练,这种教学方式就属于外显语法教学。Ellis(指出显性知识首先是指经过分析的知识,在这个意义上,它是独立于它的实际使用实例而存在。其次,显性知识是抽象的,它采取了一些实际语言行为的潜在概括形式。最后,显性知识是解释性的,它可以被有意识地学习,也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被回忆。
可以看出,外显知识涉及控制语言各元素的潜在规则(例如,在过去完成时的时态运用中,学生要了解hardly...when和no sooner... than这两个句型都是和过去完成时态连用的)。学习者通过反复学习和操练获得这些规则,并在语言输出时加以应用。外显语法教学便于老师操作、组织和管理,有利于学生有意识地观察语法知识和规则,并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抽象复杂的语法知识。
2.内隐语法教学。Ellis指出语言的隐性知识是已经被内化了的知识,是直观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隐藏的。内隐学习是一种无意识的认知方式,包括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内隐语法教学是平行于外显学习方式的无意识加工,将相关语法在不同的语境下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呈现,从而使得学生对语法点的掌握更内化,知识掌握和记忆也更长久。
内隐语法教学强调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整合教学资源,给学生创造真实的语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三、 教学思路、教学实例及评析
研究实验表明外显和内隐学习方式互相协作,有机配合,都是认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先内隐后外显的教学方式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文以《凤凰职教英语》第四册第三单元的语法版块过去完成时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教学输入和输出的任务设计,将外显和内隐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从而获得更好的语言教学效果。
1.输入强化引领理解、加工和内化。
(1)优化导入,激发图式和求知欲望。根据不同的语法内容和教学目标,可采用图标式、音像式、谈话式、游戏式和表演式等方法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活动作铺垫。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采用了音像式和按时间顺序排序。笔者先播放了电视剧Growing Pains 中的片段,引导学生把四个事件按视频中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序,从而引出过去完成时。师生对话如下:
T:Last Sunday, Mike made a mistake. Let's enjoy a video, and put the actions happened last Sunday into the correct order. Mike was able to enter his room. His mother noticed him. Which happened first?
S: His mother noticed him first.
T: His parents knew that Mike fell off a motorcycle. Mike admitted his mistake. Which happened first?
S: His parents knew that Mike fell off a motorcycle first.
T: So we may say that Mike's mother had noticed him before he was able to enter his room. His parents had known that Mike fell off a motorcycle before he admitted his mistakes.
本節课的导入环节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活学生的背景图式。笔者采用了音像和对话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目标语言材料的输入让学生感知过去完成时这一语法现象,启发学生的思维。视频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
(2)直观呈现,引领深入探究。语法规则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抽象而难以理解的。这就要求教师采用更加直观和形象的方式来给学生输入含有目标语法的语料。对于本节课的教授内容(过去完成时)来说,最直观的方式就是给学生提供时间轴,帮助学生理解。笔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时间轴,并以对话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化过去完成时的含义。以下是节选片段:
It stopped raining I woke up now
T: What had happened when I woke up?
S: When I woke up it had stopped raining.
这一环节的输入形式采用的是图表式。通过时间轴的形式,直观的给学生呈现了过去完成时这一时态。给学生列出了两个先后发生在过去的动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过去完成时这一时态发生在过去的过去。过去完成时的语法不再是抽象的语法规则,而是直观而形象的时间概念。这一输入形式,大大降低了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认知、理解难度。同时帮助学习者在输入中辨识形式和意义的关联,有助于实现语法形式和意义的有机结合。
(3)感悟语法,总结内化规则。经过上述环节的输入和语言操练,学生对于过去完成时的用法有了感性的认识。在这一环节,笔者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呈现了时态的时间轴,并将过去完成时的用法分解成四个小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总结过去完成时的规则,并比较过去完成时和现在完成时用法的区别。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小组互动中,自主探究语法规则。学生对于自主分析、归纳、探究的语法规则会有着更加牢固的记忆和更深的感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可在提出问题后,通过分解问题、呈现图表、主题分类、点拨引导等方式搭建有形或无形的脚手架,指导学生准确的归纳出语法规则(王勇,2011)。
2. 输出强化,鼓励表达真实交际意义的语言输出。语法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促进学习者将所认知的语法规则转化为交际能力,会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来表达自己,从而实现语法知识的内化。本节课的输出强化采取的是限时写作的方式,从而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写作的内容和本节课开头的视频内容相呼应,让学生替Mike写一封道歉信给母亲,要求把过去完成时用于书面表达里,具体如下:
Mike determined to be a good boy. He wrote a letter to his mother about what he had done at home by last night, and explained to his mother what had happened last Sunday.
通过之前的输入强化,学习者已经对过去完成时的语法进行了理解、加工、内化。在此基础之上,笔者通过限时写作这一输入强化途径,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交际情境,帮助学生运用所学语法表达自己,提高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情境中让学生操练语法,并不意味着抛弃传统的语法练习,恰恰相反,情境的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内化、习得语法。此外,这一情境的体验也让学生了解到要知错就改,学会用恰当的形式和父母沟通,从而让学生也获得了情感教育。
四、教学反思
1. 进行教材整合,将外显和内隐语法教学有机结合。《凤凰职教英语》教材的语法板块对于语法的呈现方式是先直接呈现语法规则,再通过大量的语法练习来操练语法知识。笔者在这一外显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对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用一种更加贴近学生、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了语法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2. 设计恰当的输入输出任务,帮助学生内化语法。语法的学习过程是语言的形式、意义及其功能有机结合的过程。语法的教学是贯穿在输入和输出这两个过程中的,因此,笔者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着重考虑和设计了适合学生学情的输入输出任务。输入强化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含有目标语言结构的语言素材,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加工、内化语法。笔者采用了图表式、音像式、谈话式等多种输入强化策略。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能够用所学语法知识来交际,因此笔者设计了限时写一封信的任务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输出表达真实交际意义的语义连贯的语篇。
3. 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让学习者在互动、合作、探究中习得语法知识。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感知目标语法,主动建构知识,从而实现目标语法的内化和产出,促进学习者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2]許晓莉.英语语法教学中外显与内隐知识的协同效应探析[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8(3):111-115.
[3]雷敏.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5):211-212.
[4]王勇.问题引领 规则探究 情境体验——由一节语法公开课引发的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1(6):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