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艳红 吴磊 田琳
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是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每年的预算执行审计是各级党委、人大和政府把脉经济运行质量、调控经济发展策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因此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机关的一项首要任务。随着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深入推进,审计机关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增收节支、提质增效”的审计思路,以规范预算管理、增加财政收入、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绩效、推进财政改革、防范债务风险为目标,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
一、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的思路和重点
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质量要求高、工作任务重,这是预算执行审计的显著特点。因此,为了进一步做好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审计机关应提前谋划,充分进行审前调查,结合审前调查结果,确定审计重点,做到有的放矢,靶向发力。以下四个审计重点可供参考。
一是加强对财政资金分配情况的审计监督。重点关注财政资金分配办法是否科学、分配过程是否公开、分配结果是否存在人为干预、对关键要素审核把关不严等问题,加强对财政资金分配权力运行的监督和约束,促进财政资金分配的公开、透明、科学,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政策引导性功能。
二是加强对非税收入的审计监督。非税收入是国家财政资金,必须纳入预算管理。因此,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管理和监督不容轻视。审计中,重点关注预算单位的非税收入是否纳入预算管理,是否及时足额上缴财政,是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是否存在截留挪用等问题,通过揭露问题促使非税收入管理进一步规范。
三是加大对财政资金绩效情况的审计监督。通过延伸调查重大项目进展及其专项资金情况,重点关注是否存在项目推进慢、政策预期目标未实现、资金闲置浪费、项目建成后效益不佳等问题。审查专项资金使用效果,重点关注预算资金是否连年结余和使用效益不高的项目,深入研究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调减预算规模或取消预算项目的建议。
四是加强对财政转移支付情况的审计监督。审查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的建立完善情况和专项转移支付清理整合情况,揭示和反映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功能定位不清晰、在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安排具有指定用途支出、虚假整合专项转移支付等问题;审查预算经人大批准后是否在规定时间内批复分解下达,关注转移支付预算执行和政策实施情况,有效解决资金管理的“最后一公里”等情况,揭示和反映转移支付资金未及时落地或未发挥其应有效益的问题。
二、提升预算执行审计质效的四点思考
(一)创新组织方式,强化统筹协调
面对众多的审计对象,在审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审计机关应严格按照“两统筹”工作要求,统一组织方式、统一审计方案,积极采用嵌入式、“1+N”审计组织方式,打破科室壁垒,推动形成审计“一盘棋”格局。建立“每周交流会”制度,定期听取项目牵头部门及配合部门各项工作的进展、及时研究讨论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及处理意见、明确下一步审计重點和思路。
(二)推动政策落实,服务中心工作
审计机关需要自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紧紧围绕政策和资金两条主线,以政策落实情况为抓手,以财政资金为切入点,达到“促政策落实、提资金绩效”的审计目标,为市委、市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服务。
(三)运用信息手段,强化数据支撑
树牢“数据先行”理念,以创新发展、科技强审为抓手,运用数字化审计模式,扩大全覆盖审计工作覆盖面。建立数据分析模型,组成数据分析小组,集中分析出数据疑点,对数据进行人工筛选,找到数据之间因果关系、从属关系等,再下发到各审计组进行核实验证,让“疑点”落实为“问题”,提升数据分析精准度和时效性,切实提高审计效能,助力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提质增效。
(四)强化审计质量,扎实推进工作
成立督导组,负责对项目审计实施过程中的审计证据获取及审计取证记录、审计工作底稿编写,审计现场组织管理、责任分工及质量控制,审计报告内容、格式、审定及发送,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等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加强审计业务全过程控制,提高审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