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胜男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牙列缺失作为口腔科多发病,与牙周炎、龋齿等因素密切相关,影响患者咀嚼功能,此外,还会对患者发音、牙齿美观度及个人形象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采用义齿修复治疗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易出现牙槽嵴形态异常或牙错位等问题,且保养复杂,美观度、稳定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1]。口腔种植修复治疗以与人体相容性较高的材料作为牙根种植体并将其植入缺损部位牙床,可确保种植体与骨组织牢固结合,能取得理想的义齿修复效果,美观度、舒适度及患者接受度均较高[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牙列缺失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失患者对咀嚼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牙列缺失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观察组男40 例,女35 例;年龄21~77 岁,平均年龄(45.32±5.17)岁。参考组男43例,女32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46.34±5.09)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检查确诊为牙列缺失;牙列缺失原因包括外伤、牙周病、龋齿及先天性原因等;患者均能正常沟通。排除标准:合并高血压或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者;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恶性消耗性病变者;有过敏史者;由于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等无法配合完成本研究者;有手术禁忌证者[3]。
1.2 方法 参考组患者实施口腔常规修复,对口腔与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应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将患牙清除干净,复诊后拔牙,然后为患者实施常规备牙,制作模型并指导患者佩戴[4]。
观察组患者实施口腔种植修复,常规消毒并麻醉后于患者牙槽嵴顶部做弧形切口,切开并剥离骨膜及黏膜,充分暴露牙槽骨,定位孔道,然后应用1级裂钻钻孔道,确保直径及深度适宜,应用2 级裂钻进行全程扩展以形成种植窝,然后应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并降温,缓慢将种植体移入种植窝,置入匹配的螺丝后冲洗和缝合创口,为患者实施X 线检查,确保种植体与二期骨手术要求相符,然后为患者实施二期上部结构修复术。于术区放置合适的基台,缝合两侧牙龈创口区域,1 周后拆线并制备种植义齿,完成制备工作后修复种植义齿[5]。术后为所有患者提供抗感染治疗,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6]。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Newman 及Wheeler 设计的种植体效果评估修复前后两组患者牙齿功能,主要评估项目包括美观功能、舒适功能、咀嚼功能、言语功能及固位功能,各项指标评分均为10 分,评分越高表明牙齿功能恢复越好。②应用视觉模拟数字评分法评估修复前后患者牙齿美观度,主要包括牙体外形及牙体色泽,观察牙龈颈缘是否有黑线,色泽是否存在异常,评分越高表明修复美学效果越好。③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效:患牙色泽及咀嚼功能均完全恢复正常,咀嚼硬物时无不适感;有效:患牙色泽及咀嚼功能有所改善,咀嚼硬物时有轻微不适感;无效:患牙色泽及功能均无明显变化,咀嚼时存在强烈的不适感。修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修复前后牙齿功能指标比较 修复前,两组牙齿美观功能、舒适功能、咀嚼功能、言语功能及固位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修复后,观察组牙齿美观功能、舒适功能、咀嚼功能、言语功能及固位功能评分均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修复前后牙齿功能指标比较(,分)
表1 两组修复前后牙齿功能指标比较(,分)
组别观察组(n=75)参考组(n=75)t值P值美观功能修复前5.34±0.87 5.28±0.86 1.193>0.05修复后8.56±1.47 7.19±1.43 3.103<0.05舒适功能修复前4.91±0.76 4.89±0.75 0.923>0.05修复后8.23±1.25 6.51±1.23 3.596<0.05咀嚼功能修复前5.97±1.01 6.03±0.98 1.200>0.05修复后8.67±1.32 7.34±1.30 4.009<0.05言语功能修复前6.74±1.03 6.69±1.01 1.101>0.05修复后9.23±0.96 8.23±0.94 4.238<0.05固位功能修复前4.65±0.65 4.81±0.64 0.895>0.05修复后7.86±0.34 6.24±0.32 3.183<0.05
2.2 两组修复前后牙齿美观度比较 修复前,两组牙齿美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修复后,观察组牙体外形及牙体色泽评分均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修复前后牙齿美观度比较(,分)
表2 两组修复前后牙齿美观度比较(,分)
组别观察组(n=75)参考组(n=75)t值P值牙体外形牙体色泽修复前64.23±8.56 63.25±7.98 1.193>0.05修复后85.35±8.23 78.03±8.19 5.284<0.05修复前63.45±9.08 64.02±9.06 0.976>0.05修复后87.89±10.10 76.45±9.74 6.203<0.05
2.3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47 例,有效27例,无效1例,修复总有效率为98.67%;参考组显效37例,有效23例,无效15例,修复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修复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牙列缺损主要由外伤、牙周炎或牙齿龋坏等因素引发,属于口腔科多发性牙齿疾病,老年人群为主要患病人群,若不及时给予患者针对性干预措施,对发音及咀嚼功能均会产生影响,同时会影响患者面部美观度并降低其生活品质[7]。
常规口腔修复能取得一定的修复效果,但若患者牙体完全龋坏需预备大量牙体,病情严重患者需接受牙髓治疗,出现牙周炎等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较高[8]。口腔种植修复在牙列缺失等疾病的治疗中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植入种植体后不会显著增加黏膜及骨膜张力,同时,还能获取与骨组织牢固的固位支持,可避免细菌、食物残渣等侵入骨内环境,有助于保证种植体骨段与周围组织紧密结合,咬合力自种植体传至下颌骨,对周围骨组织产生刺激作用,能保证牙槽嵴的稳定性,可有效提高修复成功率,同时,也可降低根尖病、牙髓病、龋病等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9]。
本研究结果显示,修复后,观察组牙齿美观功能、舒适功能、咀嚼功能、言语功能及固位功能评分均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观察组牙体外形及牙体色泽评分均高于参考组(P<0.05)。口腔种植修复可根据牙齿模型植入合适的种植体,且种植材料与人体相容性较好,能与牙列缺失部位牙骨紧密融合,可取得美观、舒适、完善的整体修复效果,且种植体还能对义齿发挥固位以及支持作用,无需通过磨损残牙的方式进行基牙制作,可显著减轻对牙周以及四周残牙带来的影响,有助于加快言语以及固位功能恢复。观察组修复总有效率为98.67%,高于参考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口腔种植修复效果明显更佳,与王鲲[10]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口腔种植修复能保证牙齿的稳固性,不会对健康牙体及牙龈造成损伤,患者佩戴后美观度及舒适度均较高。牙列缺失患者应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能改善其牙齿功能,种植体结构良好,修复效果理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