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加春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当前,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面,存在技术技能人才数量不足,队伍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较低、队伍老化,以及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畅、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已严重制约企业发展。徐矿集团践行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加快推动能源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建设载体和改革保障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这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能源安全新战略思想、保障江苏能源安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思路决定出路。一个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产业工人队伍,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结构、内在特质和精神风貌,没有统一的标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徐矿集团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思路,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更加看重质量,内训与外聘并行、更加注重内训,自有与共用并存、更加注重自有,着力打造一支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待遇、文化上受认同、社会上受尊重的新时代能源产业工人队伍。
1.政治上有地位
践行以产业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尊重产业工人的主人翁地位,在全集团各级企业治理结构、党组织、工会组织以及青年组织中,畅通产业工人参与企业管理、表达利益诉求的体制机制,让企业管理更多体现产业工人主张、传递产业工人声音。
2.经济上有待遇
充分满足产业工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好日子的期盼期待,制定更加合理的薪酬分配政策,开辟更加多元的职业通道,打造更加多样的发展平台,形成“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的鲜明价值导向,让产业工人的收入待遇更有竞争力吸引力。
3.文化上受认同
充分彰显企业文化软实力,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强化“五满”引领,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好人精神,持续深化“家”文化建设,视产业工人为家人,强化情感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让产业工人充分感受到家文化的深厚感染力。
4.社会上受尊重
满足产业工人受人尊重和成就自我的发展需要,提升产业工人专业技术,改善作业环境,逐步改变能源产业工人,特别是煤矿产业工人长期以来形成的落后形象,实现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让产业工人更有底气、更加自信,打造更多蓝领岗位上的白领阶层。
产改既要立足当下,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当前需要,更要着眼长远,为企业战略兑现提供人才保障。徐矿集团顺应产业工人成长规律,把产业工人队伍改革纳入企业“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同规划、同安排、同落实、同考核,根据产业工人个性化发展需求,从三个不同价值层面,确立三个平行的发展方向。
1.重实绩,选树“徐矿劳模”
对立足本职岗位、创业创新创优、付出艰辛努力、取得卓越成绩、形成广泛影响的优秀产业工人,授予“徐矿劳模”荣誉称号,对于特别优秀的人选,作为市级、省级、国家级劳动模范候选人进行推荐申报。
2.重技艺,选树“徐矿工匠”
对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攻坚克难,创造性开展工作,创出先进工作方法,实现科技攻关突破,取得最新研究成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产业工人,授予“徐矿工匠”荣誉称号,对于特别优秀的,作为典型逐级推荐。
3.重道德,选树“徐矿好人”
对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徐矿人“五种情怀”,敬业爱岗、坚持坚守、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无私奉献、奋发有为、建功立业的优秀产业工人,授予“徐矿好人”荣誉称号,对于特别优秀的,作为典型向上推报。
产改离不开扎实举措和平台载体。徐矿集团坚持以我所需、为我所用,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坚持规范与创新并举,推动实施党建引领工程、赋能成长工程、平台孵化工程、权益保障工程,建设契合发展战略、匹配发展需求的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
1.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培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产业工人队伍
一是用理想信念引导产业工人。坚持以“五满理念”引领产业工人,用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党史国史企业发展史强化产业工人思想武装,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理想信念,继承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使红色成为改革的纯正底色。
二是用党的工作覆盖产业工人。坚持以党的建设引领推动产业工人队伍改革建设,推动党组织全覆盖,积极探索党务、业务、队伍的深度融合,在项目部、课题组等临时性组织中建设党支部,把党建工作嵌入业务工作中。注重在一线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把技术能手、青年专家、优秀工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提高工人党员比例。
三是用家国情怀凝聚产业工人。强化产业工人“五种情怀”教育,教育广大产业工人把与时俱进的爱国情怀、砥砺前行的奋斗情怀、大爱无疆的奉献情怀、敢为人先的创新情怀、以人为本的为民情怀不断发扬壮大,构建独具特色的软实力,把历史的积淀转化为前行的新动能。
2.实施赋能成长工程,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产业工人队伍
一是开展人才培养集聚行动。制定劳模、工匠、技术能手等传帮带办法,处理好契约关系下“师傅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现实困境。沿着“一带一路”,在能源国际合作中促进产业工人互学互鉴,培养国际化专业化人才。制定专项引进计划,推动“高精尖缺”技能人才聚集战略,保持行业领先、发展率先,形成一批业内有影响力的技术成果。
二是开展职业培训强基行动。整合内部教育资源,创新徐矿大学教育培训机制,建成一批有影响的特色学科和专业,打响培训产业的徐矿教育品牌,建成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训平台。
三是开展能力提升竞赛行动。开展劳动竞赛和技能比赛,每两年举办一次产业工人技能大赛。搭建“徐矿工匠”网络学习竞赛平台APP,推动平台积分与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互认转化。加大创新成果转化利用,释放蕴藏在产业工人中的创造潜能,每年开展“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十大先进操作法”“十大实用新型专利”评选活动,明确转化利用项目骨干团队和主要发明人的收益比例不低于收益额的70%。
3.实施平台孵化工程,打造基础优、协同好、有影响的人才孕育基地
一是发挥六大人才基地的孕育孵化作用。煤炭产业方面,设置张双楼煤矿、郭家河煤业公司以及天山矿业公司三大人才基地;电力产业方面,设置华美热电公司和徐矿综合利用发电公司两大人才基地;化工产业方面,设置长青能源化工公司人才基地,着力培养拔尖的煤、电、化主体产业人才,培养更多的徐矿工匠。
二是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力度,加大工作室基础设施、实践基地、实验设备的投入力度、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完善劳模创新工作室运作体制机制,探索实施劳模创新工作室领军人才津贴制度,在全集团创建3个功勋劳模工作室、10个先锋劳模工作室、37个先进劳模工作室。
三是发挥校企合作平台的集聚作用。找准合作切入点,通过与高等院校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等形式,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顶梁柱。
4.实施权益保障工程,培养有地位、有待遇、受尊重的产业工人队伍
一是提升主体地位。践行以产业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拓宽产业工人参政议政的渠道,提高一线产业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在党代会、职代会中的比例,依法选举产业工人董事、监事,并支持其发挥作用。
二是畅通发展渠道。帮助产业工人谋划生涯规划,分别设计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三条成长路径,同步建立相匹配的薪酬体系和评价机制,满足产业工人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建立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实现内部产业工人充分流动。
三是提升经济待遇。在做好普惠性薪酬待遇提升的同时,突出技术技能在薪酬分配中的比重,按照技高者多得的原则,将技能水平与薪酬等级挂钩,实施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与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执行同等津贴标准,国家、省(部)、市级劳动模范、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在岗期间月度岗位工资标准分别不低于所在单位正处级、副处级、正科级、副科级干部等制度,让技术更强、技能更高、素质更优的产业工人的收入更具有吸引力、竞争力,形成鼓励学技术、练技能、比贡献的鲜明导向。
徐矿集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会
产改涉及产业工人思想教育、技能养成、作用发挥等一系列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是朝夕之功,不可一蹴而就,必须加强领导,强化保障,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才能厚积薄发,实现改革初衷。
1.组织保障
坚持党管人才,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全面落实产改的主体责任。将产业工人全面发展上升为集团发展战略,成立以集团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基层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为成员的产改协调小组,负责对产改的指导、协调和组织等工作的推进,及时解决产改过程中的重大政策问题。
2.制度保障
紧盯产改中存在的机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从制度层面入手,在制度设计、制度建设、制度衔接、制度宣贯、制度保障等各个环节,统筹安排,废除废止一批,修订完善一批,制定出台一批,做好顶层设计,搭好制度框架。对产改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归纳总结,固化成果,形成可供全集团学习借鉴和全面推广的制度体系。
3.激励保障
调动各单位、各层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好“三项机制”,引导广大产业工人敢试敢闯、敢想敢干,真抓实干,注重实效。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先进典型和经验成效,增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荣誉感、自豪感。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价值导向,旗帜鲜明地重视技术、重视技能、重视人才,形成“人人是人才、人人可成才、人人能成才”的思想共识。
4.创新保障
产改涉及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各层面保持高度的统一性、协同性,这就要求在推动改革过程中,站位要高远,眼界要放宽,思路要放活,勇于突破陈规,创造性推动改革工作,让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智慧充分涌流,让创新创造者有荣誉、有收益、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