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汝铅 李 爽
(西安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陕西·西安)
[提要]本文基于我国省际数据,从城乡视角分析文化消费时空差异,并探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演变趋势,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在2013年后区域差异近似趋于一致,在不同的空间因素影响下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呈现不同变化,周围高水平文化消费区域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具有更显著的带动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越来越高,我国的消费市场时刻发生着变化。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模式以前主要以面向物质产品消费为主,现在人们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的消费,而是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即高层次的文化消费。新时代,文化消费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居民在文化方面需求的日益旺盛将会成为国家未来扩大内需、推动文化产业转型的重要动力。
关于文化消费的研究,Siu et al(2013)认为文化消费是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通过身心参与,从而获得价值和快乐的一种消费。王艳认为文化消费既包括购买文化产品的消费,又包含生产发展文化产品过程中提供的服务。徐雪高等发现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边际消费倾向分别呈非对称的倒U型和较对称的倒U型,其中城镇居民文化边际消费倾向更为突出。李蕊在研究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结构过程中,发现发展性和娱乐性文化消费的比例不平衡。因此,本文从城乡两个视角在分析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时空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重点探讨了其动态演变规律。有助于使各级政府和国民及时了解和掌握文化消费的发展状况,从而促进居民文化消费协调发展。
(一)文化消费区域差异。文化消费区域差异的测量可以有效看出城镇和农村各区域文化消费水平均衡性,本文主要通过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来测算居民文化消费时空差异。变异系数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离散程度;基尼系数是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其值介于0~1之间;泰尔指数是衡量不平等度的指标,它们都可以用来衡量文化消费的相对差异,其值越大,表示各区域间文化消费水平差异越大,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1)、(2)、(3)中,CV、G、T分别表示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n表示省(市)的个数,yi表示第i个省的文化消费水平,表示全国平均文化消费。
式(4)中,nij表示研究时间段内由t时刻的状态转变为t+1时刻的j状态的空间单元频数总和,ni表示研究时间段内所有处于i状态空间单元频数总和。因此,pij表示t时刻处于i状态的空间单元t+1时刻转变为j状态的概率。
空间马尔科夫链在传统马尔科夫链的基础上考虑了各区域间空间位置上的相互影响,即在原有基础上再引入空间滞后算子。空间马尔科夫链包含k个条件转移概率矩阵,第k个条件矩阵指在空间滞后状态为k条件下的转移矩阵,元素pij(k)表示在t时刻空间滞后状态为k的条件下,由t时刻处于i状态而在t+1时刻转移为j状态的空间转移概率。空间滞后算子有如下公式:
式(5)中,Lag是空间滞后算子,yj表示局域j的文化消费水平,wij表示空间权重矩阵中的元素,本文选择的空间权重矩阵其表达形式如下:
(一)数据来源。本文采用2006~2018年全国31个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数据对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演变趋势进行实证分析。根据相关文献,分别用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指标来度量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及各省市统计年鉴。
(二)文化消费时空差异分析。本文利用全国31个省城镇和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数据,通过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其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指标的值,并将结果绘制成图,见图1。(图1)
由图1可知,从总体上看,城镇和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都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全国各省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之间的差异都在缩小,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在各区域间的差异变化较明显。在2006~2014年期间,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区域差异相较明显;但在2014年之后,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区域差异几乎保持一致,这与乡村振兴的大力实施密切相关。
图1 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时空差异图
(三)文化消费时空演变特征。首先对文化消费水平状态等级进行划分,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文化消费水平一般分为4个类型,本文划分规则如下:
低水平区域(Ⅰ):低于平均值的75%。
办理完入院手续,还没等喘口气,老婆便和王姐商量是不是应该给蒋利学送个红包。王姐也认为应该送。老婆问送多少,王姐说五百就行。可是没多久,两人便回来了。看两人神色,就知道红包没送成。一问,果不其然没送成。老婆便埋怨王姐,红包都扔他办公桌上了,不该再拿回来。王姐说,这人一看就是老倔驴,你不想想,他那么坚决,一但真不想收,一会儿拿着红包跑病房来还,咱们可咋下台?
中低水平区域(Ⅱ):平均值的75%~100%之间。
中高水平区域(Ⅲ):平均值的100%~125%之间。
高水平区域(Ⅳ):大于平均值的125%。
分别计算城镇和农村文化消费类型的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的结果见表1。(表1)
表1 传统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一览表
由表1可知,总体上说,转移概率矩阵中主对角线上的概率明显大于其他位置的概率值,说明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状态具有稳定性,随时间维持原状态的可能性比较大。从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来看,非主对角线上的非0元素都分布在主对角线两侧,说明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在相邻等级之间转移,未发生跨级的发展,保持着稳步中发展的步伐。从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来看,在第一、第二行中低水平转变为中高水平的概率为1.75%,中低水平转变为高水平的概率为3.03%,出现了跨级式的发展,说明在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背景下,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农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使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得以快速提高。
引入空间地理因素后,计算空间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得到结果见表2。(表2)
表2 空间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一览表
通过传统与空间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城镇和农村空间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的对比,总结出以下特征:
1、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状态的转移在空间上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受到周围省份文化消费水平的影响,在不同的空间滞后条件下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转移概率不同,如农村文化消费水平p12=0.16,p12(1)=0.12,p12(3)=0.21,p12(4)=0.33,向上转移的概率逐步增大,同时说明相邻省份的文化消费水平对区域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演变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在周围省域高水平文化消费影响下,文化消费水平向上转移的概率增加,如p23(2)<p23(4)。相反,在周围省域低水平文化消费影响下,文化消费水平向上转移的概率减小,如p23(1)<p23(2),说明文化消费水平较低地区对周围地区文化消费水平具有负向溢出效应,会抑制周围地区向上发展;文化消费水平较高地区对周围地区文化消费水平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会带动周围地区向上发展。
3、在低水平空间滞后条件下的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转移概率矩阵中,第三、第四行元素都为0,表明在低水平文化消费背景下不存在中高水平、高水平城镇文化消费地区,而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并未出现这种情况,同时说明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不均衡。另外,在周围省域中低、中高水平、高水平文化消费的影响下,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出现了向上的跨越式转移,如p24(2)=0.03,p24(3)=0.06,p13(4)=0.17,而城镇居民文化消费转移矩阵中各元素保持在主对角线两侧,不存在跨越式转移,表明周围高水平文化消费区域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具有更显著的带动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区域间差距在逐年缩小,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区域差异缩小较明显;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变化相对稳定,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越级式发展;不同的空间背景会对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转移状态产生差异性影响,周围高水平文化消费区域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具有更显著的带动作用。
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提高城乡文化消费均等化程度,缩小城乡差距。对于城镇角度,鼓励文化创新,促进城乡居民文化融合,带动农村文化消费水平提质升级;对于农村角度,加大农村地区文化产业的投入,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实际生活,增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供给,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引导居民树立正确文化消费观。第二,加强我国文化消费区域协调发展,提升中西部地区居民文化消费潜力。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合理分配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产品供给,从供给侧推动中西部文化产业升级,拓宽文化消费路径,将区域文化产业的产业链延伸,拉长文化消费区域发展不充分的短板,促进区域文化融合发展。第三,发挥文化消费核心驱动作用。上述分析得到文化消费高水平省市对其周围省域文化消费有辐射带动作用,因此可在全国各区域建立文化消费中心,以点辐射面,以城带动乡,城乡互补,提出引领区域文化发展的特色文化供应链、价值链,加快形成文化消费新优势。拉长文化消费区域发展不充分的短板,实现地区联动发展,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