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东 刘贤平 丁 康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泌尿外科,江苏省仪征市 211400
膀胱癌是出现在膀胱黏膜组织上的一种高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患者的危害性极大[1]。近些年随着社会工作压力、不良生活方式的增加,膀胱癌的发病率进一步升高,对广大人群的危害性增加。如何有效地治疗、缓解膀胱癌患者的病情,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方向[2]。手术根治切除是早、中期未转移的膀胱癌患者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以往的手术方式选择中,传统的开放式手术虽然手术操作方便,切除效果直接,但存在着创伤性大、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手术安全性差等问题,限制了该术式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3]。近些年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成熟,膀胱癌根治术逐步进入了微创时代。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膀胱部分切除术[4],对于何种手术方法有利于获得更好的预后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此,本文探讨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与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对膀胱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86例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经膀胱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膀胱癌,符合膀胱癌诊断的相关标准[5];(2)均具有根治术治疗指征;(3)精神状态和依从性良好,足够配合研究过程的实施;(4)患者基础资料、临床资料完整;(5)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无伦理学争议。排除标准:(1)术前已参与其他研究的患者;(2)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手术禁忌证患者;(3)术中、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转入其他科室治疗的患者;(4)癌细胞远端转移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22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6.67±11.09)岁;TNM分期:Ⅰ期25例、Ⅱ期18例;ASA分级:Ⅰ级31例、Ⅱ级12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5.11±12.19)岁;TNM分期:Ⅰ期23例、Ⅱ期20例;ASA分级:Ⅰ级24例、Ⅱ级19例。两组基础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术前采用生理盐水对膀胱进行灌注使其处于充盈状态,取截石位,采用硬膜外麻醉,采用奥林巴斯F27型连续灌洗电切镜经尿道置入膀胱内,确认肿瘤位置、大小、数量,设置电切镜参数为:电切功率150W、电凝功率50W。操作时先切除瘤体,切至肌肉层时,对瘤体周围2cm处正常黏膜组织进行电凝,冲洗出切除的瘤体组织,留置导尿管。对照组给予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取膀胱截石位,行全身静脉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在患者腹部正中绕脐部位开口,逐层游离患者盆腔腹膜组织,充分显露患者的肿瘤病灶位置,充分游离显露患者的输尿管组织,将其切断后在远端结扎处理,清扫盆腔的淋巴结。然后切断膀胱韧带及附属组织,将腹膜与膀胱分离达膀胱底部,将肿瘤组织及其周围2cm范围的正常膀胱壁(即膀胱全层及外面脂肪)全部切除,然后逐层缝合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于患者术前以及术后出院时采集空腹静脉血样本约3ml加入含有肝素的抗凝管中,采用Optima XPN型高速离心机(美国贝克曼公司)进行离心,5 000r/min,离心半径8cm、离心10min后分离得到血清样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膀胱肿瘤抗原(BTA)、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检测仪器为AQT90 FLEX型放射免疫分析仪(丹麦雷度公司),检测试剂盒分别购置于德国R-Biopharm公司及北京伊斯康科技有限公司。对两组患者门诊随访至术后18个月,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复发率、远端转移率和死亡率。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2.2 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 术后两组血清BTA、CEA、CA19-9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
2.3 两组预后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远端转移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预后效果对比[n(%)]
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膀胱癌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传统的开放式手术切除,虽然切除较为彻底,但创伤太大,不利于术后恢复,给患者围术期带来较大的痛苦感,因此寻找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对于膀胱癌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作用。随着微创手术及腔镜技术的发展,浅表膀胱癌手术治疗逐渐向微创方向发展[6]。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目前常用的微创手术切除方法,可显著改善传统开放式手术的弊端。
在本文中,观察组各项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表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能降低患者术中创伤,有助于术后快速恢复。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通过与人体组织形成电流回路,在电流的作用下对肿瘤进行切除,对肿瘤周围组织进行电灼的治疗方法,且手术操作方式简便易行,进而可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7]。本文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患者血清BTA、CEA、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的切除效果更为彻底,可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病灶,进而有效降低了肿瘤标志物水平。这是因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过程中,可将肿瘤病灶2cm范围内的膀胱壁切除,切除深度可达膀胱肌层的全层,切除较为彻底完全[8]。由于膀胱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后极易复发,在本文中对术后患者进行预后效果的随访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复发率、远端转移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能获得更好的手术预后效果,减少患者的术后复发,这是因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切除肿瘤组织时为完整切除,可减少肿瘤细胞脱落造成的癌细胞转移,并且在切除时能有效封闭深层毛细血管及淋巴管,减少癌细胞的释放及扩散,从而减少术后复发,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癌的效果更好,能够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促进术后快速康复,降低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复发率、远端转移率和死亡率,改善预后效果,可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