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旺 何正花
摘 要: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教师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具体性、方向性、目的性和实效性,高中生的应用意识培养也得到教师的全力支持和重点关注。具体可以从主体认知、合作探究、生活实践三个方面来展开。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课堂;应用意识;培养策略;高中生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生应用意识的培养逐渐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开始将高中生应用意识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应用意识培养逐渐成为课堂活动的指导思想。
一、核心素养对数学课堂的实施要求
核心素养理念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实现高中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自觉合作、多维交流和快乐互助,切实让高中生动眼观察、动手实践、动嘴交流和动脑思考,充分调动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生命发展潜能。这样,高中生就会在数学课堂上焕发旺盛的生命活力与强烈的认知热情,在认知状态、认知能力和认知效果等方面都获得较大的优化,从而为数学课堂提供强大的主体支持。
二、核心素养下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理念是教师开展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也是高中生知识交流、能力训练和素质发展的成长内容。
(一)主体认知是应用意识培养的起点
学生应用意识培养直接涉及高中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设计能力等主体素养,因而需要高中生的亲自参与、主体探究和能力训练。这样,高中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拓展能力才能够在多次实践、反复强化、慢慢培养中逐渐形成和持续提升,以此为高中生的应用意识培养提供良好的起点。
以必修一第二章“统计”为例,高中生可以在“统计”中获得很多关于调查活动的具体知识。因此,教师不仅要让高中生进行课下识读,初步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还要让高中生在课下自学和课上探究过程中将教材内容自觉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借助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去验证数学知识,切实促进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密切关联。这样,高中生的应用意识就会获得有效启迪和逐渐形成。
(二)合作探究是应用意识培养的主体
在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不能让高中生“单打独斗”,要善于引导高中生加强合作,让高中生借助集体智慧和团队合力高效开展应用意识培养活动。这样,高中生就会在亲切、友好、轻松、快乐的人性化氛围中自由自在地认知、开开心心地交流,切实促进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以必修三第二章“等比数列”为例,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积极组织高中生针对“等比数列”进行集体讨论和合作探究,切实提升高中生对“等比数列”的科学认识和掌握质量。高中生较好地掌握“等比数列”后,就能够为应用意识的形成提供强大的集体智慧保障和团队合力支持。这样,高中生就可以在集体讨论中探究“等比数列”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有效途径,切实促进高中生应用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三)生活实践是应用意识培养的发展
在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实现高中生的主体认知和合作探究,还要积极推动高中生将自己的数学知识、探究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应用于生活实践中。这样,高中生的应用意识培养才会真正自觉化、实用化和素养化。
以必修二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为例,高中生能够在本节学习中获得空间立体感和想象能力的全面提升。高中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将自己的空间立体感与想象能力应用于具体实物的面积计算和体积计算中,如房间涂料的粉刷面积、楼体外面的粉刷面积、楼房建筑面积的计算,还可以应用于砂石料、水体、饮料、矿泉水等生活中常见颗粒状和液态物质的体积计算以及大物体的重量计算等。这样,高中生在数学课堂上掌握的“空间立体知识”就会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帮助自己或他人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此达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师要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思想,有设计、有规划、有内容、有效果地开展高中生的应用意识培养活动,切实促进数学课堂逐渐人性化、趣味化、主体性和实效性。这样,高中生就会获得实践性、合作性和探究性较强的主体发展基地,在积极参与、主动合作、自觉交流中焕发出主观能动性和生命发展潜能,真正实现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浦春玲.浅谈高中数学中应用意识的培养[J].数学教学通讯,2018(24):68.
[2]郭小明.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69-70.
[3]汤晓春.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6):62-64.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高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GS[2020]GHB0749)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