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分析

2021-09-07 13:41王京涛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13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应用实践思维导图

王京涛

摘要:高中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比较难,单靠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式,很难掌握地理知识的精髓和内涵,往往只能学习到表面的地理知识,不能进行深化理解。而合理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能够利用图形形式把地理知识进行形象化和直观化的展示,降低学习难度,增加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地理知识网络系统,促进掌握知識的系统性,拓展思维能力。本文主要讲述了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旨在进一步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教学;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3-0033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猛发展,素质教育逐渐深入人心,对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更加严格。这就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应用,形成完整性的知识框架,促进对地理相关知识的全面掌握。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利用形象性的图形模式,把抽象的地理知识进行直观化展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抓住知识核心,拓展思维路径,并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网络,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整体性把握。

一、在预习中的应用

良好的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基本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掌握学习要领,并对知识难点、重点和疑点进行归纳总结,方便学生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但是在地理知识预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不知道从何下手,不能抓住重点,也找不出知识疑点等,导致预习环节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鉴于此,笔者建议,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开展系统性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开展地理预习。

在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对以下方面进行综合性的指导:首先,要注重对预习的内容和目标进行明确,要结合教学的实际内容和要求开展有目的的预习;其次,在预习过程中,先对课文内容进行快速阅读,并把关键词和核心知识点进行圈画和标注,找出次级关键词并在思维导图上的正确位置进行标注;再次,学生可以结合自己预习的实际情况,把不懂或者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在思维导图上标注出来,并在课堂上进行重点学习。例如,在学习“地球上的大气”章节中“大气环境”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建立大气环境知识体系的构成图,引导学生结合思维导图开展知识预习。

通过这种方式开展地理知识预习,可以把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对学习的重点进行清晰掌握,理顺学习思路。此外,教师还能够帮助学生找出知识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在上课时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提升针对性。而且,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实施针对性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二、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由于高中地理知识比较零散和抽象,单凭记忆很难全面掌握。因此,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把重点知识和核心知识在笔记本上进行记录和整理,不仅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学习中,并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和知识结构,还要为学生复习提供系统性的资料,促进学习资料的丰富积累等。但是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导致学生做的课堂笔记存在很大的问题,严重影响其效用的发挥。如缺乏关键词、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明确,而且仅仅用单色笔进行线性记录,很难快速抓住知识重点,不利于学习和记忆。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做课堂笔记。例如,在学习“地质作用”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地质作用”为知识核心,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的知识要点以及内在关系进行清晰的展示,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

可见,思维导图这种学习方式的优势是:首先,可以帮助学生在笔记中突出重点知识,描绘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其次,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使笔记更加精简,节约时间,强化对知识点之间关系的深化认知,帮助知识迁移和运用;再次,利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记录,可以强化记忆;最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促进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三、在复习阶段的应用

由于复习内容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失去了新鲜感,因此很难引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对教学形式进行积极创新和优化,采取多元化的复习手段,引导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网络框架,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性和结构化的认知。思维导图可以利用图形、文字、线条、边框等形式,对零碎的地理知识进行梳理,针对某一个知识核心铺展开来,引导学生围绕这一知识核心拓展思考、归纳相关知识点,对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思考并用线条或者边框进行展示,从而构建完善的思维导图。

例如,在学习“河流地貌的发育”相关知识时,由于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比较零散,涉及的元素比较多,学生很难对其进行系统性掌握,因此可以引导学生以“河流”为中心词,构建思维导图,对与河流相关的知识点及其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一一展示,比如其水文特征、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河流分类等各个知识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知识重点。

另外,在这一环节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注重以下几点:首先要注重过程中的师生有效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完成知识重构;其次,要注重绘制思维导图时,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层次性,要通过图形方式对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清晰明确的展示,整体结构上要完整;再次,要注重复习的时间点,最好是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或者是在当天的自习课中开展,趁着学生还没有忘记的时候强化知识巩固。

四、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形式上的优化改革,能够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掌握,理清解题思路,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探究中。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在课前预习、课上作笔记以及课后复习中的综合应用,对学生的学习实践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推动学生形成系统性的地理知识网络框架,从而在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时能够实现知识的合理转化和熟练应用。

参考文献:

[1]曾炜.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30):124-125.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市第二中学266600)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应用实践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大数据背景下疫苗制造业的财务共享应用实践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