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追求有品质的课程已经成为当下学校教育行进在育人过程中的“公众希望”。实现“五育并举”“五育互育”育人思想的真实落地,需要厘定课程哲学,构建为所有儿童成长的课程;要丰富学校的课程功能,促进每一个儿童活泼泼地成长;要系统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寻找课程育人落地的力量。如此,方能撬动学校育人模式的变革。
【关键词】课程哲学;儿童;五育并举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3-0081-02
【作者简介】王建,韩山师范学院(广东潮州,521000)教授。
追求有品质的课程已经成为当下学校教育行进在育人过程中的“公众希望”。由此,我们需要从教育伦理的角度去探索课程体系建设的逻辑起点,包括课程哲学、课程功能及课程结构;从整体撬动学校育人模式的变革出发,让“五育并举”“五育互育”的育人思想真实落地,给儿童提供无限可能的生长。
我们需要厘定自己的课程哲学,构建为所有儿童成长的课程。课程哲学是一所学校的课程价值观,是学校对课程及其发展定位的一种理解。它凸显了学校自身的价值追求,反映的不是特定受众的要求,而是指向所有儿童的广泛认可的价值追求。因此,學校要构建指向全体儿童的课程模式,首先要厘定自己的学校课程哲学。学校课程哲学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的文化背景,包括其历史传统、办学基本条件与背景,这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客观基础,是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也是学校课程哲学的出发点,是学校课程哲学生长的土壤,“土质”的不同导致学校课程哲学追求的不同。二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即学校共同体成员对教育的一种观念性理解。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的一系列指导思想,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价值追求在学校发展中的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为学校教育哲学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是一种方向性指引,表现为目标、准绳和标杆。如江苏省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是一所拥有85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兼具深厚文化底蕴与创新活力,不断导向学校课程实施愿景与学校价值追求的契合,形成了基于童乐教育追求的校本化课程实施路径。学校着眼学生未来发展核心素养,秉持“纯真、健康、和谐、阳光”的校训;坚持“服务师生同乐成长”的办学理念,以塑造“善学乐学、志趣高尚、个性灵动”的快乐儿童为培养目标,深入探索基于乐学品质培养的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教育评价改革、家校合力路径,锻造乐教、善教的教师队伍,促进生命真实、主动、健康、坚实地成长,以期实现“让儿童成为儿童,让教师成为童伴,让校园成为乐园”的美好愿景。童乐教育文化成为解放路小学师生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育人主旨引领。在这一基本认识前提下,解放路小学从小学教育特点出发,尊重儿童快乐成长的需求,拓宽课程建设视野;从不同层面调适国家课程的共性与本校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张力,搭建二者融通的平台,打破学习壁垒,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将书本知识经验融入真实世界。
我们要丰富学校的课程功能,让每一个儿童活泼泼地成长。美国课程学家麦克尼尔在其《课程导论》一书中将课程公认的、典型的功能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共同的功能或普通教育功能,二是补偿或补充功能,三是探究的功能,四是专业化功能。其本体功能是对个人的作用,是课程本质的体现,因为课程的本质是培养人。而学校课程理念和培养目标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课程功能,蕴含着某种功能期待,包括课程的方向、水平、广度、深度、效果等。学校不同类型的课程总是指向特定的功能,具体的科目也承担着特定的功能。我们可以构建开放多元、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自主、更具个性、更多选择的成长环境和专业服务,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全面充分而又自由地发展,尽最大可能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基于这样的理论,江苏省苏州市吴门教育集团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校季斌校长带领师生以“快乐体育”为理念建设体育课程值得借鉴。学校结合快乐体操和校园足球等特色项目,依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对体育课程进行优化整合。课程实施分低、中、高三个水平段,充分考虑到了各个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差异性。
我们要系统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寻找课程育人落地的力量。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在事物变化的过程中,结构的影响是关键性的。好的课程结构应该具备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个基本特征。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综合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了学科的综合性,二是设置综合课程,三是增设综合实践活动。选择性,它要求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于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性适应于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江苏省连云港市黄海路小学,以社团活动为基础,从“明礼、启智、臻美”三个维度,“礼乐、演说、艺术、健康、科普、益智”六个模块进行建构:明礼课程,包括礼乐、演说两个模块,开设童心悦读、文明礼仪等社团课程,侧重在文化传承中弘扬美育。启智课程,包括科普、益智两个模块,开设科技模型、做数学等社团课程,侧重知识拓展中融入美育。臻美课程,包括艺术、健康两个模块,开设舞蹈、合唱、泥塑、篮球、足球等社团课程,侧重在发展特长中强化美育,并以美育课程为支点,撬动学科美育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