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主导作用 完善引导机制

2021-09-07 04:58包昌升
江苏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开放家校合作沟通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家校共育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深入推进家校合作,必须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要完善开放机制,从了解走向理解;完善沟通机制,从信任走向合作;完善引导机制,从合作走向融合。

【关键词】家校合作;开放;沟通;引导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3-0065-03

【作者简介】包昌升,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实验学校(江苏镇江,212028)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家校合作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家校共育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从家长方面看,家长群体文化程度在不断提升,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校教育的期待越来越高,然而过高的期待往往难以实现。从学校方面看,家校合作还是停留在传统方式,家长会、家委会、家长学校等合作方式占绝大多数,微信群、QQ群的出现让家访逐渐淡出。家校合作没有计划性,缺乏创新机制和深度融合,造成许多新的家校矛盾。破解当下家校合作的难题,关键在学校。扎实推进家校共育,学校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家校合作引导机制,以开放为前提,以沟通为基础,从了解走向理解,从信任走向合作,促进家校融合,实现共育共赢。

一、完善开放机制,从了解走向理解

开放的系统才充满活力。学校教育不能实行封闭管理,需要家长、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学校敞开大门,开放办学,积极主动地让家长参与进来,让他们最大限度地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活动。不仅能满足家长的需求,而且能够有效消除家长的疑虑,取得更多的理解,为家校合作建立良好的基礎。

1.创新开放形式,让家长全面了解学校。

家长对学校的了解最初往往是口耳相传,或者是浏览校园网站,或者是在孩子进校报名时进校参观。入学后会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了解学校。这样的了解还是停留在浅层次,对学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特色文化等方面不甚了了,而这些领域正是需要家长更为关注的。引导家长全面了解学校需要拓展更多的渠道,如参观校史室、校园文化布置,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参观图书馆、功能室,观摩社团活动,定期举办办学成果展等,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观摩升旗仪式、主题班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活动;每学期举办不同类型的家长会、家教经验交流会,分享家教经验等。

2.拓展参与途径,让家长体验学校管理。

许多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愿望是强烈的,这也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不断拓展家长参与途径,让家长深度体验学校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家校的相互理解,另一方面有助于学校开发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更好地形成育人合力。如“家长护学岗”“家长进食堂”,让家长体验学校的安全管理和就餐管理;“故事妈妈进课堂”,让家长每周进班讲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丰富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等;“家长大讲坛”,邀请家长群里在各行各业的专家能手来校开展科技、文化等领域的讲座,可以作为校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有的学校别出心裁组织“家长节”,节日里开展“家长风采大赛”“最美家长评选”等活动,促进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和谐共生。

二、完善沟通机制,从信任走向合作

很多家校矛盾是由家校之间不信任引发的。学校封闭管理、家校信息不畅通、缺乏完善的沟通机制是造成家校信任危机的主要诱因。因而,要不断完善家校沟通机制。

1.以尊重为前提,建立“合伙人”关系。

有效的沟通必须以尊重对方为前提。在日常沟通中,一些教师往往错误定位家校关系,不能尊重家长,造成沟通的失败。一是关系错位,学生和教师是师生关系,学生是受教育者,有些教师也会错误地把学生家长当作受教育者,当孩子犯错时往往连同家长一起训斥。二是责任错位,有些教师会把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习惯出现的问题归结于家长管教不严,把问题的责任推给家长。三是权利错位,极少数教师会利用自己身份向家长谋私利。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异化甚至是恶化家校关系,使双方良性沟通失去了基础。尊重家长,是师德修养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体现。教师和家长应该互相尊重,平等相处,构建以培育学生为共同目标的“合伙人”关系。

2.畅通沟通渠道,优选沟通时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家校联系中,微信等通讯工具成了沟通的桥梁,但有时冷冰冰的文字无法准确传递彼此的情感,一旦双方理解不一致,很容易形成沟通障碍。因此,面对面交流在家校沟通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传统的家访活动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主动走访家长,有计划、有目的地交流学生情况,分享孩子成长的喜悦,分析存在的问题,谋划成长发展的路径,共同探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班级普访的基础上,特殊学生家庭要重点家访,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残疾儿童家庭、特困家庭等,把学校的温暖带到每一个家庭。学校还可以建立校访日制度,如行政接待日、校长接待日、骨干教师接待日等,接受家长咨询,听取家长诉求,化解家校矛盾。

3.开展专题培训,提升沟通能力。

科学的沟通方式可以极大增强家长的信任度,特别是对于学业困难、心理脆弱、人际交往出现问题的学生,学校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讲究沟通技巧,以防学生家长可能因一时无法接受现实或不理解容易发生偏激行为。学校要对全体教师进行家校沟通方法的专题培训,提升教师的沟通能力和技巧。在沟通中,还要充分利用心理干预手段,予以心理疏导,帮助家长一起面对现实并解决问题。

三、完善引导机制,从合作走向融合

学校要完善引导机制,引导家长理解、支持、参与学校教育,以共同目标为前提构建平等、互助、共育、双赢的合作关系。

1.从更新观念入手,引导家校共育保持一致性。

曾经有一位家长在期末拿着孩子的试卷来到学校,怒气冲冲地说:“我的孩子考了双百分,居然不是三好生,我要投诉。”类似简单片面的教育理念在相当一部分家长身上存在,容易引发家校矛盾。引导家校共育的一致性首先是更新观念,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认同学校的培养目标。其次是落实行动,通过办学成果展示、社团活动展示,让家长在孩子全面发展成果的分享中获得体验,以实际行动支持学校教育。最后是参与评价,学校制订“五好学生”“争章之星”等评价方案,请家长参与评价标准的讨论,斟酌评价指标,做好家庭层面的评价。这样的方式有利于逐步实现家校共育的一致性。

2.从因材施教入手,引导家校共育尊重差异性。

我们提倡“建设适合学生的学校,而不是培养适合学校的学生”。同样要将这一理念向家庭教育延伸,尊重孩子的差异,帮助每位家长确立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身发展的方向。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尝试建立相应的“一生一案”培养制度,为每位学生做好“成长记录袋”。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组成教育小组,定期综合评估每个孩子的发展状况,通过家访、校访、家长会等途径定期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全面认识自己的孩子,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做好配合工作,推进家校共育。

3.从资源开发入手,引导家校共育走向科学性。

家长学校是常见的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渠道。但是,仅依靠单一渠道显然是不够的。时代在进步,学习的渠道、媒体日渐多元,家长的学习能力也在进步。学校要适应新形势发展,拓宽思路,着力开发家长学习资源,通过学校公众号、校刊校报、网上家长学校等多元的形式,为家长推送学习资料,提供学习资源。资源的开发要结合本校实际,不能仅做一个简单转发,要做到专题性、适切性、多元性相结合,能让家长真正受益,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4.从规范运行入手,引导家校共育提升实效性。

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学校没有制订家校合作的专项计划,家长会、家长沙龙等大多是根据需要临时安排,在活动主题、目标确定等方面随意性强。家委会成立以后,学校一般就放手不问了,由班级自行运作,没有具体的指导意见和长效管理机制,以至于“家委会”混同于“业委会”,放大了维权功能。

我们要按照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要求,规范“社会参与”机制建设,将家校合作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部分,认真谋划,专题研究,加强管理,提高实效。以家委会来说,一方面要建立校务委员会领导、学校德育部门指导下的家委会运行机制,让家委会运行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学校要适应时代进步,指导家委会工作改革创新。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做法,将家委会转型为“家长教师协会”,成员由教师、家长、学生和社区人员组成,建成一个目标明确、任务清晰、职责分明、运行有序的协作组织,规范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促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

猜你喜欢
开放家校合作沟通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