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提线木偶的图形创新与表现

2021-09-07 13:27沈泳君
收藏与投资 2021年8期

摘要:非遗,一股流淌在城市间的“活”文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的传承使民族文化得以不断前行和发展。在继承传统技艺并结合现代元素的基础上,可将南京提线木偶传统的人物造型,从平面的角度做一个较为大胆的尝试,利用现代艺术观念,能够在传统题材中开发一系列较为抽象和富有想象力的人物造型,用更为现代的手法显现出南京提线木偶的另一种创新表现形式。以木偶人物为载体,以图形设计为依托,用平面图形设计的手法,重新展现提线木偶的视觉特点和文化内涵,能够推动南京提线木偶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秦淮非遗;提线木偶;传统技艺;创意表现形式;图形创新

一、南京非遗提线木偶传承的新探索

(一)对南京提线木偶造型的理解

南京提线木偶曾以独特的风格、精湛的表演形式风靡一时,至今仍有许多老南京人对此情景记忆犹新。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优秀的提线木偶艺术家因年龄和身体的原因无法演出,同时,培养一个操纵木偶的演员,其时间跨度长,投入精力多,因为一个木偶有10~30根细线,操纵难且制作技艺复杂。文章从南京提线木偶的造型出发,着重论述其图形的创新与表现能力。在设计木偶造型的过程中,应简化木偶本身形象和操作步骤,提取木偶的外形和色彩,运用现代化的创作手法给这些人物形象增添更多不同的形态和含义。

(二)木偶形象融入奇禽异兽的新思维设想

南京提线木偶演绎神话类人物形象的曲目颇多,这些形象虽为古人脑中的联想物、寄托品,却能深入民心而永久流传。为激发灵感,创作者可选取神话人物形象作为创作的切入点。在历史的长河里,后世人乐此不疲地说到《山海经》中光怪陆离的神兽,其也为人物图形创新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把南京提线木偶的传统造型在新载体上进行呈现,为木偶增添传播渠道和新表现方式提供了可能。对图形本身而言,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不仅增加了其趣味性,还能吸引大众的注意力。

二、南京非遗提线木偶图形创新的策略

(一)与时俱进的创新思路实践

为了不失去南京提线木偶造型的精华,在新形势下,南京提线木偶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对其图形进行创新具有传承文化的作用。我们应在发扬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元素对南京提线木偶的图形作尝试性创新,设法将人物通过图形创新的方式呈现出来,即在已有對象的图形造型基础上进行图形的再创作。

创新对南京提线木偶视觉形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用另一种方式传承南京提线木偶的文化内涵,使南京提线木偶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彰显其内在价值。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注入非遗文化的传承工作中。

(二)别出心裁的人物形态新表现

在许多后人译注的《山海经》中,他们通过图译的方式绘制出许多来自不同山经的奇禽异兽形象。南京提线木偶选取了《山海经》五山经中各怪人、怪神、怪物的形象,作为创作的素材。通过了解《山海经》文献,设计者在造型上融入了一些它们与生俱来,或自身特有的图腾元素,这些元素来自它们住处的地域特色,来自它们自身的形态,或来自它们彼此的共通点。通过这种关系,人物造型融入了平面图形的扁平化元素,这让图形的魅力表于形,更深于情。运用奇禽异兽来创造提线木偶的形象,使图形在创作风格上以扁平化的方式呈现,这种平面几何的造型是对南京提线木偶的新尝试,其结合了线条美感,使图形呈现出现代美感,产生了视觉冲击力[1]。

三、木偶图形视觉创意的设计表现

(一)提线木偶人物造型创意设计分析

提线木偶肢体关节间的动态赋予人物“活”的特征,塑造出符合个性或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如图一所示,在人物的外在形态上,该作品从对象的原始形态中提取了某些最典型的特征作为创作元素,再对人物图形做任意的简化、变形等造型处理。在配色上,选取人物本身特点及其生活地域特色来提炼色彩,去繁就简,突出其本质的造型特点,既没有失去特定对象的原本面目,又能表达原有形象的精神特征与神韵,给人新颖趣味的视觉感受,创造出一组令人玩味的独特形象[2]。

(二)木偶材料选择与印刷工艺分析

材料的选择对人物形象的最终呈现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设计者最初将木块作为首选材料,但木块雕刻的图形出现小部位开裂现象,颜色印染的饱和度不高,呈现的画面效果不理想。因此最终选择用具有透明光泽的亚克力材料,其颜色的饱和度更高,图像呈现效果更细腻,画面达到了最佳效果。

在图案的印刷过程中,需要将色彩毫无保留地印染在切割好的材料上。相较于其他印刷工艺,丝网印刷的好处在于其印染的颜色鲜艳纯正,与亚克力的贴合度更高,从不同角度可以折射出不同的造型,使之更有层次感和光泽感。整套模型采用亚克力材料,印刷工艺选择丝网印刷,附件为子母铆钉、彩线及纽扣。由此,图形无论在质感还是细腻度上,都达到了最初设想的效果,整体面貌呈现出别样的趣味性,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三)提线木偶互动造型创意设计

当图形被赋予“活”的生命特征,这些只活在书本里的怪神形象便更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互动装置也提升了图形的内在价值,赋予图形视觉上的无限可能,增强了它的灵动性。互动也深化了观众对图形的认知。整个制作阶段可根据木偶的不同特征,分别在头部、翅膀、手臂、腿等部位设置活动关节,即在虚拟世界里赋予人物生命。观众与提线木偶间互动的画面必定热闹非凡,产生的影响或视觉冲击感,更能将提线木偶的文化内涵和趣味方式深入观者心中[3]。

四、提线木偶展示创新的尝试

(一)提线木偶多媒体影像的设计思路

动画脚本离不开动画的设定风格。在场景中融入人物形象,能够让场景和图形产生一种呼应关系。定格动画的拍摄效果会使画面更生动形象,为增强其深意,可将图形元素融入设定的场景中,或是把场景改为图形和场景融为一体的抽象表现手法,即运用由场景变换成图形的方式,使图形本身也拥有特殊的含义,让画面更富感染力。提取图形本身的线条绘制山的造型,再对画面中山的形体增加图层深度和摄像头进深的动态效果,以呈现出别致新颖的视觉效果。

(二)作品展陈方式的创新尝试

整體图形虽在色彩上能使画面丰富生动,但其模型缺少稳定架构,应为其设计一个互动框架。如图二所示,该方式在展示图形的基础上,增添了兼具实用和美观的功能结构。在展示的过程中,为增加与观者的互动,设计者将木偶悬挂固定在墙面上,将木偶用渔线连接,观者通过控制板操控木偶的肢体关节,操作便捷。其中“L”形钢板起到连接墙体与木偶的作用,新的呈现方式给作品增添了无限的趣味性及视觉冲击力。图形定点制孔过程存在复杂性,将图形的各个分支用子母铆钉串联,让图形呈现完整的形态。关节动态的呈现方式,增强了木偶外在动态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五、结语

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正通过不同的方式不断发扬下去。南京提线木偶的文化内涵不仅“活”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更以不同的展现方式“活”在年轻一辈人的心中。提线木偶赋予了图形“活”的形体,扁平化风格与奇禽异兽形象产生碰撞,抽象与具象交织,在激活木偶视觉形象的同时,也在无形中解读着它的内在含义和价值。上述作品以一种尝试创新的方式,将目标对象从原始的形象分析,到图形概括、提炼、归纳,再到绘制成草图,运用一系列的软件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木偶形象。对于图形的设计,不应为了形式美将主体改得面目全非,而应在强调对象特征的前提下,对图形做减法、做归纳,通过添加图形本身的特有元素达到润饰对象的目的[3]。最终此套提线木偶将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现已在泰州市某小学的公共墙上展示。新一代的年轻人在以自己的方式推动着南京提线木偶非遗文化的传承工作,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传承中华民族伟大文化的队伍中来。

作者简介

沈泳君,1994年生,女,汉族,江苏启东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019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与交互设计。

参考文献

[1]张华.山海经·五藏山经图译[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

[2]魏洁.图形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3]万轩,刘琪,孔晓燕.设计构成[M].2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