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当雄县牦牛巴氏杆菌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2021-09-07 01:46马弘财王冬经元振杰曾江勇
中国动物检疫 2021年9期
关键词:牧户氏杆菌老龄

马弘财,王冬经,元振杰,石 斌,曾江勇,德 吉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西藏拉萨 850009)

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为革兰氏阴性的人兽共患微生物,能在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中流行和传播。根据细菌荚膜抗原不同,巴氏杆菌分为A、B、C、D、E 5 种血清型,同时它还有16个脂多糖血清型[1-5]。我国流行最多的血清型为A型和D型[6]。巴氏杆菌是牛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属于条件致病菌,常存在于健康牛呼吸道内,在应激条件下容易使牛发病。国内研究最多的为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血清型具有多种毒力因子,如荚膜多糖、脂多糖、膜外蛋白等。这些毒力因子在巴氏杆菌致病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而缺乏毒力因子的菌株不致病[4,7-8]。

牛巴氏杆菌病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给全球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据统计,在印度所有的病死牛中,46%~55%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出血性败血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 亿美元;巴基斯坦每年因该病造成约305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7]。我国各地均有牛感染巴氏杆菌的报道。虽没有具体统计造成的经济损失,但对于一个畜牧业大国来说损失是巨大的。同时,巴氏杆菌可通过猫、狗等动物的咬伤、抓伤感染人类[7],因此该菌也是危害生物安全的主要病原之一。

当雄县下辖6 乡2 镇,为拉萨市最大的畜牧业县,主要养殖家畜为牦牛,存栏约27 万头。西藏曾有大肆暴发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历史。随着各级政府加大对该病防控的重视力度,近几年发病率有所降低。而当雄县海拔在4 500 m 以上,气候环境多变,每年有很长时间的枯草期,牦牛营养较匮乏,从而使巴氏杆菌在牦牛机体内滋生,导致发病。本研究在2019—2020年春防和秋防前,采集当雄县主要牦牛养殖场和散养户血清样品进行多杀性巴氏杆菌检测,旨在了解该县牦牛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及存在的风险因素,也为下一步更好地完善相关防控措施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待检血清

本研究以牦牛养殖较为集中的5 个乡镇为研究区域,以养殖规模在2 000 头以上的2 个养殖场以及存栏30 头以上的牧户为抽样群体。每个养殖场随机采集血清180 份以上,存栏30 头以上的牧户采集血清10 份,50 头以上采集15 份,100 头以上采集30 份。2019年10 月—2020年4 月,共采集2 个规模养殖场及56 个牧户未免疫牦牛血清1 124 份,置-20 ℃保存备用。

1.2 检测方法

采用上海沪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牛巴氏杆菌抗体(Pm-Ab)ELISA 检测试剂盒(批号D-80125),按照试剂盒操作要求进行试验。

1.3 结果判定

试验有效性判定:阳性对照孔平均值≥1,阴性对照孔平均值≤0.20。临界值(CUT OFF)计算:临界值=阴性对照孔平均值+0.15。阴性判定:样品OD <临界值,为阴性;样品OD >临界值,为阳性。

1.4 统计分析

使用R 软件对不同年龄、性别、饲养方式牦牛的巴氏杆菌血清抗体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判定标准:P<0.05 为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为无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本次调查共在5 个乡镇的2 个规模养殖场及56 个牧户采集1 124 份血清,检出巴氏杆菌阳性血清130 份,个体阳性率为11.57%(95%CI:9.8%~13.6%);共有50 个牧户和2 个规模养殖场检出阳性血清,巴氏杆菌群体阳性率为89.66%(52/58)。

通过R 软件对饲养模式、性别、年龄等3 个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1)显示:养殖场牦牛个体阳性率为12.96%(95%CI:9.6%~16.9%),牧户为10.92%(95%CI:8.8%~13.3%),两 种饲养模式下的个体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公牦牛个体阳性率为10.07%(95%CI:7.4%~13.4%),母牦牛为12.45%(95%CI:10.1%~15.1%),不同性别牦牛血清抗体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 岁以下、3~6 岁和6岁以上牦牛的个体阳性率分别为5.08%(95%CI:2.4%~9.4%)、9.06%(95%CI:7.5%~12.0%)和22.81%(95%CI:17.5%~28.8%),3 岁以下牦牛血清抗体阳性率与6 岁以上抗体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OR=5.52,95%CI:2.64~11.54)。

表1 当雄县牦牛巴氏杆菌血清抗体检测与风险因素分析结果

3 分析及与讨论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养殖牦牛最多的地区,而西藏的牦牛存栏量居世界第二。牦牛养殖作为西藏牧民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其健康发展直接影响牧民的经济收入。牦牛巴氏杆菌病是影响西藏牦牛产业绿色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本次调查发现,西藏牦牛巴氏杆菌病个体阳性率为11.57%,群体阳性率高达89.66%,说明巴氏杆菌病在该地区牦牛群中普遍流行。其主要原因:一是该地区牦牛存栏量大(常年保持在27 万头左右),而基层兽医防疫力量薄弱,而该病又非强制免疫病种,因此未免疫现象较多;二是该县有大量野生动物活动,野毒感染风险大;三是该病病原是条件致病菌,当雄县海拔高、气候多变、枯草期时间长,易导致牦牛营养状况差,抵抗力弱,从而诱发巴氏杆菌病。因此,建议当地牧户加强牦牛饲养管理,相关部门积极引导牧户加强该病疫苗免疫。

本研究发现的当雄县牦牛发病率(11.57%),与陈建春等[9]在2017年检测的西藏(12.50%)与青海(12.91%)牦牛巴氏杆菌阳性率相近,但低于四川(23.95%)和甘肃(17.13%)的牦牛巴氏杆菌病阳性率。这可能是因为青海和西藏的牦牛饲养环境及饲养方式相似,而四川和甘肃的牲畜流动性大,交通便利,商贩活动频繁,为该病传播提供了便利。通过R 软件对比发现,6 岁以上老龄牦牛的血清抗体阳性率(22.81%)显著高于3 岁以下幼龄牦牛(P<0.001)。这是因为老龄牦牛抵抗力低下,感染巴氏杆菌概率高,且牧民对其管理较差,而3 岁以下的幼龄牦牛还在哺乳阶段,感染概率低,且牧民为其提供了相对较好的生活和饲养环境。因此,建议及时淘汰老龄牦牛。这不仅可以降低老龄牦牛传播疫病的风险,也能减轻草场生态压力,从而保证幼龄和成年牦牛营养,增强其抵抗力,使本地的牦牛产业走上更加绿色、健康之路。

4 结论

调查发现,西藏当雄县牦牛巴氏杆菌病流行较为普遍,其流行无饲养模式和性别差异,但老龄牦牛感染率较高。因此,需要加强牦牛饲养管理和巴氏杆菌病疫苗免疫,及时淘汰老龄牦牛。

猜你喜欢
牧户氏杆菌老龄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生计资本对牧户牲畜养殖规模决策的影响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
草原牧户游升级记
基于草场生存评估模型的阿巴嘎旗北部牧户草场退化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牧户生计脆弱性研究进展及应对措施
麋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