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州某牛场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2021-09-07 01:46秦世新田陆妹欧玉星向成志
中国动物检疫 2021年9期
关键词:安格斯牛场布病

秦世新,王 成,秦 茂,田陆妹,王 锐,欧玉星,向成志

(1.湘西州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湖南吉首 416000;2.凤凰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湖南凤凰 416200)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布鲁氏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小球杆状革兰氏阴性菌,能感染人和动物,导致其出现发热、无力、心内膜炎、关节炎及不孕不育等症状[1]。2020年11 月,湖南省凤凰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在对某牛场进行布病常规监测时,发现布鲁氏菌抗体阳性样品,经湘西州畜牧水产事务中心兽医实验室复核,确诊布病阳性。为及时查清该起疫情的发生原因、来源,追踪扩散去向,湘西州联合凤凰县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现场调查

采用现场问询、查阅档案等形式,了解疫情养殖户的饲养、发病、引种、调运、免疫、人员流动等情况以及周边牛羊饲养和放牧情况。

1.2 实验室检测

采集疫情牛场存栏牛血清样品及流行病学关联场牛血清样品,根据国家标准《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 18646—2018)[2]进行操作和结果判定。先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初筛,再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对初筛阳性样品进行复核确认。

2 结果

2.1 现场调查

2.1.1 饲养管理情况 该场2018年底启用,周边3 km 范围内无居民居住,无牛羊场;现存栏牛290头,其中能繁母牛171 头(安格斯81 头、本地黄牛90 头)、公牛13 头(均为本地黄牛)、小牛97 头(安格斯、本地黄牛、杂交牛)、准备淘汰牛9 头(本地黄牛7 头、杂交牛2 头);共有9 栋栏舍,栏舍外围是草场(图1),用铁丝网作围墙;在距离场区5 km 处有一栋隔离栏舍;饲养方式是圈养和放牧相结合,每年4—5 月、9—10 月将牛放牧到自家草场,其余时间圈养;有两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牛群饲喂、免疫等管理工作。

图1 疫情场区栏舍布局示意图

2.1.2 饮水和饲料 饮水为自来水和山泉水,山泉水来自早齐村;育肥牛浓缩料和母牛浓缩饲料均购自重庆金银卡生物饲料有限公司;同时购入稻草和酒糟饲喂牛群,其中稻草购自常德市,酒糟购自吉首市湘泉酒厂。

2.1.3 配种情况 大部分为人工授精,2018年底、2019年上半年、2019年底分别从凤凰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湘西州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湖南省畜牧科学研究所采购一批安格斯牛精液。少部分为本地公牛与本地母牛自然配种,承担本地黄牛保种任务。

2.1.4 调入调出情况 2018年底、2019年上半年分别从本地养殖户购入母牛和小牛,均为本地黄牛。2019年5 月,从天津市购入30 头安格斯母牛,2020年有6 头发生急性死亡,死亡原因不明。2020年6 月,从辽宁省辽中区某种牛场购入50 头安格斯母牛(28 头母牛已在妊娠期,原产地新疆),养殖在3#栋舍,8 月2 头母牛发生流产,原因不明。2020年2—3 月卖给牛贩子约50 头小牛(8~12 月龄),无牛贩子联系方式,牛贩子到场内看牛、买牛;8 月卖出2 头安格斯母牛到山江镇,买方开车进饲养区购买。牛只购入前和出栏时均未申报检疫。

2.1.5 免疫情况 2020年4 月注射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S 株),9 月注射山羊痘活疫苗,10 月再次注射O型灭活疫苗(OS 株)。2020年6 月从辽宁省调入的牛群已经进行了布鲁氏菌病、口蹄疫、气肿疽、炭疽等疫苗免疫。

2.1.6 车辆、人员流动及消毒情况 每半月1 次交替使用辛硫磷浇泼溶液、稀戊二醛溶液、消毒灵(二氯异氰尿酸钠粉)等对场区进行消毒;两名牛群饲养和管理技术人员近期一直在场内,未外出,场主曾在购买牛时去过其他养殖场户;有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饲养区买牛,进入场区时,过消毒池停留消毒;人员进入场区时,进行喷雾消毒。

2.1.7 野生动物死亡情况 近期场附近未发现有野生动物死亡。

2.1.8 布病知晓情况 经询问,场主及技术人员听说过布病,但是不了解。

2.1.9 人员感染情况 凤凰县疾病控制中心对该场直接接触和饲养牛的13 人以及流行病学关联牛场的2 人进行布鲁氏菌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2.2 实验室检测

2020年11 月,利用RBT 及c-ELISA 方法,对该场的240 份牛血清样品进行布鲁氏菌检测(妊娠母牛及未满6 月龄小牛未采样),检出85 份阳性,阳性率为35.4%;阳性牛大部分在3#栋舍,少部分在4#栋舍;对流行病学关联牛场的16 份样品进行检测,检出3 份阳性;对邻近村7 户散养户饲养的32 只羊和8 头牛进行采样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3 疫情处置与防控

为防止疫情扩散,在第一次采样初筛检测发现阳性样品后,当地政府及兽医主管部门立即封锁相应的村,并限制该场以及流行病学关联场的人员及牛群流动;及时对阳性牛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对阴性牛隔离饲养,不准放牧,不得出售或者自行宰杀;对疫情牛场排泄物、垫料和饲料,以堆积发酵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场内及牧区进行严格消毒,并设立警示牌,禁止放牧。在处理时,严格按照《动物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做好人员防护,凡进场人员都必须穿防护服,戴口罩和手套,避免徒手接触牛只,确保人员安全。对该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相关培训,要求其在接产尤其是接触流产母畜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

2020年12 月,对该场和流行病学关联场进行第二次全群采样检测,分别检出25 份和1 份阳性样品,同时对相关人员再次采样进行布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2021年1 月,进行第三次全群采样检测,在疫情农场检出9 份阳性,关联场无阳性;2021年2—3 月,进行第四次全群采样检测,在疫情农场检测出10 份阳性,关联场无阳性;2021年4 月,进行第五次全群采样检测,在疫情场检测出3 份阳性,关联场无阳性。所有检测阳性牛均被隔离扑杀。

图2 疫情病例数时间分布

4 讨论

4.1 疫病来源

通过调查发现,2020年6 月前,该农场及周边农场未有牛群出现流产等布病疑似症状,也无人员及家畜感染。2020年8 月从辽宁省购入的2 头安格斯母牛发生不明原因流产。该批牛来自布病一类地区,且购入时未进行检疫;检出阳性的牛场均与疫情农场存在流行病学关联。因此,综合判断此次疫情可能是由引种造成的。由于该场场主及技术人员对布病的危害及防治不知晓、不了解,调入的妊娠母牛发生流产时,也未引起重视,从而导致疫情扩散。

4.2 扩散途径

据调查,疫情农场放牧时未完全按照要求将安格斯牛与本地牛分开放牧,存在混群放牧现象,同时也存在本地牛与安格斯牛杂交现象,使得布病病原由3#栏舍传入4#栏舍。所有牛在同一处放牧,布病阳性牛在放牧区可污染牧草,增加了疫情扩散风险。感染牛的调出也导致疫情出现扩散。2020年8 月,疫情农场卖出2 头2020年6 月调入的安格斯母牛到山江镇一养牛户。对该关联养牛户的牛进行采样检测,有1 份样品为阳性,而该样品就来自于疫情农场卖出的安格斯母牛。

4.3 疫情警示

4.3.1 加强联防联控 频繁交易和大量流通导致动物疫病防控难度进一步增加。布病防控涉及面广、执行难度大,需要各部门加强合作,做好联防联控,建立健全信息通报制度,实现资源共享,确保联合联控机制有效运行。

4.3.2 加强日常监测 此次疫情是由县级畜牧兽医部门主动监测发现的,因此日常监测在动物疫病防控中极为重要。早发现、早上报、早处理可避免疫情扩散,减少经济损失,保障公共卫生安全。而且只有进行连续性监测,才能更有效地评估布病流行状况及防控效果。

4.3.3 加强监督执法 本次疫情是从外省引牛造成的。牛群调运过程中未按要求进行落地报检是导致疫情引入的主要原因。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活牛的调运检疫监管,严防病畜及其产品流入市场;严厉查处落地不报检、不隔离观察等行为,严格禁止从一类地区引种。目前用血清学方法无法鉴别疫苗接种与自然感染抗体,且抗体阳性长期存在于体内,也会影响布病的常规监测[3];同时布鲁氏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疫苗活菌可长时间存活在动物体内。鉴于以上原因,国家对布病实行分区管理,执行不同的防控措施。在布病非免疫地区,一旦发现布病阳性,都应扑杀、无害化处理。

4.3.4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部分养殖户为了减少经济损失而偷售或私自屠宰染疫病畜,使得布病防控难度加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扑杀补贴、无害化处理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形成长效机制,保障养殖户的利益,从根源上防止疫情蔓延。

4.3.5 加强布病宣传及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培训本次调查发现,很多养殖场户对该病不认识、不了解,更不清楚此病为人兽共患病。应加大有关布病的法律法规、个人防护、布病危害与防治等的宣传力度,提高养殖户防护意识。

猜你喜欢
安格斯牛场布病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酋长的答谢礼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安格斯和鸭子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
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