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洁 汪永坚 胡萍萍
浙江省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6
近年来,我院采用雷火灸联合辨位推揉手法排乳干预乳痈郁滞期寒性僵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本观察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9 年12月至2021 年1 月在浙江省中医院就诊的急性乳腺炎患者65 例,年龄20~38 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34 例和对照组31 例,治疗组平均年龄27.66±8.03 岁,对照组平均年龄27.84±7.98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单纯采用手法排乳,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患侧乳房涂抹少量麻油为介质,一手托起患侧乳房,一手提捏乳头,用食指、中指环绕式放松乳晕,再用按压手法从乳晕排出积乳。然后交替采用摩法、点揉法、推法、擦法、梳法,呈放射状从乳房基底部沿乳腺导管向乳晕方向按摩3~5分钟,待乳汁积于乳晕部时,按压乳晕各象限排空乳晕处乳汁。每次治疗时间30 分钟,1 次/日,疗程为1周。治疗组给予雷火灸联合辨位推揉手法排乳治疗,先行雷火灸,再予辨位推揉手法排乳。雷火灸操作流程如下:①遵医嘱向患者做好解释,取得配合,取座位或仰卧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隐私保护。②评估患者舌象、操作区域的皮肤、对疼痛的敏感程度,告知患者操作时的感受,皮肤部位发红、微烫即可。③定位、清洁皮肤。④施雷火灸:交替使用雀啄、回旋灸法,距离乳房寒性僵块1.5cm,每雀啄7 次为1 壮,灸7 壮,每壮之间回旋7 次;注意乳晕部位的僵块要避免直接施灸在乳晕上,应在乳晕周围施灸。⑤随时观察询问患者感受及皮肤情况。⑥灸毕清洁皮肤,整理衣物。辨位推揉手法排乳操作时先触摸评估僵块具体部位,通过辨别僵块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操作手法,以达到最佳治疗目的。浅表僵块,在僵块上用“揉三通一”的手法,将其排出;深部僵块,先将乳晕及乳房浅表的乳汁排出,再用揉法和推法从乳房根部顺乳管乳头方向,排出积乳,反复此操作直至宿乳呈喷射状排出,结块消失、乳房松软、积乳排尽为度。每次治疗时间30分钟,1次/日,疗程为1周。
3.1 疗效标准:参照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和疗效标准》[1]制订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判。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结块消散,排乳通畅,奶线形成;好转:疼痛减轻≥30%,结块缩小≥30%,排乳较通畅,乳头能滴奶或奶线形成;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乳汁排出不通畅。
3.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妇女产后多气血亏虚,乳痈初期使用寒凉攻伐类药物,导致局部气血寒凝瘀滞,乳络淤堵,往往会形成僵块。而抗生素类药物多属寒凉之品,常可见肿块消散缓慢,或形成僵硬肿块,迁延难愈。因此,治疗上以温通为宜。雷火灸[2]所使用的药艾条,内含精制艾绒和沉香、乳香、木香、穿山甲等活血化瘀的中药,燃烧时温度可高达240℃左右,热力渗透强。借助药物燃烧时产生的热力及红外线辐射力结合药物因子、物理因子,通过脉络感传共同达到温通经脉、调节人体功能的作用,具有祛瘀、散寒之功效,使僵块得以消散,再行辨位推揉手法排乳将积乳排出。辨位推揉手法排乳的优势在于通过分辨积乳肿块部位,采用不同的手法,更有针对性的排出积乳,以避免排乳时间过长而引起乳络水肿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