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晓依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教育工作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幼儿园音乐教育同样必须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采用游戏化的方式组织音乐活动,开展音乐教学。本文将进一步探索如何在游戏化理念下组织音乐活动,引导幼儿自主学习,改变以往“教师教、幼儿学”的传统教育模式。
幼儿教师要依托课程游戏化理念,收集有利于幼儿游戏化音乐活动的资源,初步建立幼儿音乐活动资源库,并结合内容将资源库分为歌唱、韵律、打击节奏、音乐欣赏四大类。资源库中的每个类别又分别包含小、中、大班不同年龄层次的活动内容,教师要根据实际需求筛选资源库中的内容,为开展游戏化音乐活动提供支持。
(一)遵循原则选择资源
幼儿教师要结合园本课程,基于幼儿年龄特点及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具体要求选择相应的音乐素材。如主题课程中的传统儿童音乐《蚂蚁搬豆》《龟兔赛跑》《小鱼的梦》《太阳你真勤劳》;古典音乐《小狗圆舞曲》《狮王进行曲》;爵士音乐《爵士进行曲》《爵士乐》以及苏州特色民歌《采红菱》《姑苏好风光》《拔根芦柴花》等音乐素材。教师要充分挖掘音乐素材的教育价值,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及需求,创设适宜的游戏情境,采用恰当的支持策略以满足幼儿在游戏化情景下自主感受、理解及表达表现,从而形成符合各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音乐活动素材库。
(二)多种途径收集资源
教师要结合游戏化音乐活动的需求,分模块、有侧重地收集相关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原有的园本课程内容,从《幼儿园建构式课程》《幼儿园综合课程》《幼儿园音乐教育》等书籍中筛选音乐素材,如歌唱活动《太阳喜欢》《小小的船》、音乐欣赏活动《挪威舞曲》《水族馆》、韵律活动《小兔子捉迷藏》《老狼老狼几点钟》等。笔者归纳梳理了相关的文本资源,有歌唱活动集、韵律活动集、幼兒发展目标阶梯集等,这些能帮助教师将目标阶梯与具体教学活动联系起来,在了解每个年龄段幼儿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本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设计适宜的游戏化音乐活动。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搜集多元的音乐,如民族音乐、爵士音乐、古典音乐等多种风格的音乐素材,以此拓展音乐活动的选材范围,丰富音乐素材资源库。
(三)根据需要筛选整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以下三个原则: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教师在选择音乐活动内容时,要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结合歌唱、韵律及音乐欣赏活动的具体要求,从实际出发筛选优化音乐活动资源库。如歌唱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生活相关,且与幼儿音乐学习及身心发展规律相契合;韵律活动要在选择生活中优美旋律的基础上,结合各年龄阶段幼儿的需求进行筛选,为幼儿开展适宜的韵律活动;打击节奏要选择单个节奏旋律、复合节奏、器乐合奏等内容,以满足不同年龄特点的幼儿;音乐欣赏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音乐欣赏材料,如让幼儿感到快乐的舞曲、安静的摇篮曲、优美的抒情曲、活泼的进行曲等。
(一)以集体研讨为载体,探究开展灵活有效音乐活动的策略
教师要通过分组寻找活动内容,集体研讨活动设计、活动组织策略、多媒体课件制作,同时发现问题、整理问题、修改和完善音乐活动内容,再通过一课三研集体观摩、研讨,进一步深入探究音乐活动的组织策略。如中班音乐活动《蜜蜂斗强哥》,教师可用幼儿喜欢的动画片情节为主线,创设森林、蜜蜂之家的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在动态的课件中感受理解音乐,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运用肢体动作表达与表现,利用多元的形式让音乐教育更直观、更贴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啤酒桶波尔卡》,教师可导入绘本故事,运用故事媒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创设小老鼠酒会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自主创编小老鼠的各种形态动作,并跟随音乐进行表演。通过小组研讨、集体备课,教师对音乐活动的组织策略有了重新认识。在一课三研等活动的实践探究中,音乐活动打破了以往单一、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在主题背景经验的支持下,通过创设相关情境、采用有效的组织策略,让幼儿在聆听、运用、创造的过程中逐步提升音乐素养。
(二)借助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具等现代化手段提升音乐活动的有效性
在组织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涉及了幼儿对音乐知识技能的领会和把握,但音乐技能的把握不应只是单一被动地接受,而是应该注重如何让幼儿在愉悦的体验中感受节奏的快慢和旋律的优美,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与表现。借助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具等现代化手段开展音乐活动,不仅能增添音乐活动的趣味性,还能帮助幼儿用更直观的角度理解和学习音乐,提升音乐活动的有效性。如歌唱活动《小小的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夜空、小船等动态场景,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歌曲的意境,运用擦除图片、替换图片等游戏帮助幼儿掌握歌词内容,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三)通过实践探究,归纳梳理游戏化音乐活动设计方案的一般流程
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环节推进是由感受到表现的过程,教师要在一课三研反复推敲研讨中梳理总结音乐活动的设计方案。一般情况下设计游戏化音乐活动方案时,教师应遵循感知—理解—表达、表现—创造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歌唱音乐活动:倾听歌曲(感知熟悉歌曲)—教师范唱歌曲(熟悉歌词内容)—多元的方式学唱歌曲(4~5遍)—个别、小组演唱(3~4遍)—创编歌曲;欣赏音乐活动:导入—欣赏音乐(讲述音乐的内涵、画面辅助、故事辅助等策略)—倾听完整音乐—理解音乐—分段欣赏音乐(语言表达、肢体表达)—完整表现与创编。
(一)音乐区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1.创设丰富适宜的音乐区域环境,把音乐区域划分为表演、欣赏、创造三个区域。音乐表演区为幼儿提供了表现、表演音乐作品的空间,通过创设情境、提供材料,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表现;音乐欣赏区可以让幼儿欣赏不同的音乐作品;音乐创造区通过提供各种打击乐曲、自然材料收纳箱、音乐书籍等,让幼儿进行天马行空的创作。
2.幼儿自主化的音乐区域。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音乐区域、音乐类型、音乐表现形式等。幼儿也可以自由组合同伴一起游戏、自主决定游戏的时间。
3.音乐形式多样化。在音乐区域中既有个别活动,也有小组活动;既有音乐欣赏,也有打击乐和组合表演。幼儿可以在音乐区域中运用身体动作、简单乐器及辅助材料创编动作、即兴伴奏、自主合奏等。多样化的音乐形式可以多渠道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探索意识,激发幼儿热爱音乐、理解音乐的兴趣,推进幼儿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音乐活动
在进餐环节,教师可以选择旋律优美、节奏舒缓的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为幼儿营造温馨、轻松的进餐氛围,增加幼儿肠胃的蠕动和消化腺体的分泌,帮助幼儿消化食物,提高幼儿的食欲;在午睡环节,教师可以播放抒情缓慢的摇篮曲,帮助幼儿尽快入睡,如《以色列摇篮曲》《印第安摇篮曲》《东北摇篮曲》等,为幼儿营造一个舒适的午睡环境。
(本文系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游戏化理论下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组织策略研究”阶段成果,课题编号:2019283)
(作者单位:斜塘街道实验幼儿园莲塘分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