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妙设计主题环境下的美术活动

2021-09-06 21:17顾丁婕
幸福家庭 2021年8期
关键词:自画像美术游戏

顾丁婕

主题环境下的各个活动既要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思维特点,又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才能有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促使幼儿更加专注有效地学习。因此,美术活动的设计理念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以幼儿的整体发展为宗旨,强调各领域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多方面的发展。

一、拒绝“一蹴而就”,设计循序渐进的美术活动

小班幼儿的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在刚入园时,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伴和教师,会产生紧张、不安、焦虑的情绪,难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于是,我们以小班美术活动“我自己”为载体,引导幼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让幼儿在熟悉班级的生活、游戏环境后能放下“戒备”,主动参与美术活动。

(一)前期准备:“家”的环境,感知大家庭中男孩、女孩的外形特点

教师可以在教室中创设一个“家”的墙面环境,让幼儿感受到温馨和归属感,并贴上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区分性别,通过环境无声的教育,让幼儿感知班集体这个大家庭。

(二)情感共鸣:通过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感受区域游戏中快乐的“我”

通过主题班会,让幼儿了解到幼儿园中有滑滑梯、攀爬架、投掷墙等,以这些游乐设施激发幼儿的兴趣。此时,教师可以创设初期的美术活动——涂鸦小人,让幼儿将小人贴到自己喜欢的区域,为最后的自画像做铺垫。

(三)动手操作:乐意尝试,组装有趣、互动的环境墙面

1.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正方形的手工纸,让幼儿自己动手,撕出头的造型。圆形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降低难度让幼儿撕成方形即可,重点要引导幼儿乐意尝试。

2.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蜡笔、水彩笔、记号笔等,让幼儿在撕好的头部添画五官,让幼儿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并将画好的作品装饰于“家”的墙饰环境中,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能主动与墙面进行互动,认识自己的同伴。

二、结合其他领域,为美术活动的开展埋下伏笔

教师在设计美术活动时,所选的内容应是主题活动所衍生出来的,根据主题活动中其他领域的活动,为美术活动作铺垫。以“我自己”同一主题下的大班美术活动“自画像”为例,教师应如何巧妙地结合其他领域的活动呢?

(一)科学活动——我的影子

影子是幼儿对自我的认识,能帮助幼儿感受自身的身形特点,从另一个维度了解“黑白”的自己。在这个活动中主要呈现了两个内容:测量影子和手影游戏。测量影子是教师给幼儿提供一些测量的工具,让幼儿自主探索测量影子的方法,让幼儿测量同伴的影子;手影游戏则是让幼儿观察手部的一些动作,为自画像人物手部动作的绘画埋下伏筆。

(二)健康活动——保护自己小妙招

在“我自己”这个主题活动中有很多和幼儿息息相关的内容,比如幼儿会遇到“换牙”的小麻烦,于是我们开展了相应主题内容中的健康课程“换牙日记”“如何保护牙齿”等。

在大班上学期,我们根据幼儿的换牙情况,开展了关于幼儿“换牙”的健康活动,引导幼儿讨论保护牙齿的小妙招。这种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能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让幼儿有话可说,无形中也为自画像中牙齿的特殊描画奠定了基础。

(三)社会活动——我和别人不一样

我们开展了社会活动“我和别人不一样”,让幼儿从与同伴的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我们设计了一个板块,拍摄打印出自己有趣的表情,利用录音笔录了很多变调的声音让大家猜。在这些有趣的板块中,幼儿通过摆拍造型、变化声音等了解了自己的鲜明特点,为之后的“自画像”美术活动画龙点睛。

(四)区域活动——美工区中个别化的学习

1.开辟“心情墙”区域,鼓励幼儿在园期间利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每天的心情,变成一本专属于自己的心情册。教师可以在美工区中给幼儿提供一些彩色手工纸,让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颜色,绘画自己的心情,让幼儿在与同伴交换自己画作的过程中相互倾诉与安慰,引导幼儿积极地寻找各种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

2.开设“有趣的人物表情”活动,让幼儿运用瓦楞纸,根据自身的经验,通过观察创作出一些有趣的表情。教师可以让幼儿在镜子中和照片中仔细观察自己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的五官特征,再尝试添加表情,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画,让幼儿感受不同的心情。

(五)美术活动——自画像

经过一系列的前期铺垫和经验准备,幼儿通过欣赏大师自画像,再利用镜子仔细观察,画出属于自己的自画像。幼儿又仔细观察了身体形态的特征,通过扭、拧、搓所提供的材料还原肢体动作。幼儿利用多种材料的组合,制作了五官和整体装扮,用超轻黏土制作了脸部的轮廓和发型;用彩色手工纸折叠了衣服,并用线条装饰了服装;用弯曲的吸管或者扭扭棒制作四肢,并表现出了不同的动作。

三、融入情景游戏,增添美术活动的趣味性

幼儿都很喜欢情景性的游戏,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深入,具有情景性的美术活动,能让幼儿带着“角色”意识,创作出更富有创造性的美术作品。那么,如何在主题活动中融入情景游戏,增添美术活动的趣味性呢?

(一)班级中的“服务行业”——值日生

幼儿天生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的活动,他们会因为成为教师的小帮手而感到骄傲和快乐。于是,教师开展了“值日生”活动,让幼儿在担任值日生时能体会到为他人和集体服务的快乐,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集体意识。教师将主题活动与值日生相结合,设置了值日生的版面,将幼儿的自画像分组摆放,轮到值日的幼儿则可以将自己的自画像放在对应的工作上。

(二)角色游戏中的“企业家”——小老板

角色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教师通过开展角色游戏“小老板”,让幼儿通过接待客人、买卖物品、参观做客等游戏环节,评选出最佳店铺的小老板。教师还可以增添“最佳笑容奖”板块,拍摄幼儿的笑容并粘贴在板块上,旁边配上幼儿的自画像,促使美术活动“自画像”得到了延伸,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教师所思所想,设计以幼儿为中心的美术活动

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都是由教师根据主题活动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拟定的活动内容。对于中班幼儿,他们已经可以初步参与主题活动的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创设主题下美术活动的内容。对于大班幼儿,他们已经可以自发性地生成和设计个性化的美术活动。例如,在大班主题活动“我自己”中,幼儿对于绘画正面的人物肖像有了基础的经验后,教师就可以逐步引导幼儿学习关于人物的侧面构图以及头部与身体的比例等多方面的绘画技能。

在一次集体班会活动中,孩子们在观看体育比赛时发现运动员们的表情有很多变化。斯涵说:“跨栏运动员预备登场时的表情很紧张,眉头一直皱着。”棠棠说:“运动员跑起来的时候牙齿咬得紧紧的,眼睛瞪得大大的,非常努力。”喆喆说:“到了终点以后,运动员会大口地呼气,一定跑得非常累。”“如果拿到了金牌,升起五星红旗的时候,运动员会留下激动的眼泪!”玺丞补充道。

我发现幼儿的观察能力非常强并且观察得非常细致,从运动员多变的情绪衍生到了表情的变化,能连贯地观察人物的表情。于是,我和孩子们立刻开展了“奥运会冠军”的美术活动。孩子们在作画时,自发地制作成了连环画的形式,并通过小组合作,根据运动员紧张、努力、放松、哭泣和喜悦的表情绘画出了五幅作品。孩子们绘画完成后,我利用电子“运镜”的方法,动态地展示了作品,让幼儿自主欣赏自己的作品,从而增强幼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途径,教师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设计美术活动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让幼儿能积极参与美术活动,让幼儿能从美术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幼儿的美术鉴赏能力,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昆山开发区东部新城幼儿园)

猜你喜欢
自画像美术游戏
五月·自画像
创意美术
我的自画像
自画像的内心独白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我的自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