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飞
内容摘要:综合课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课型,学生在综合课上锻炼了听说读写各项技能,这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有较高的要求。本文案例出自《汉语课堂教学示范》中的一节初级综合课——《把这瓶鲜花放在桌子中间》,通过观察对该课的教学设计进行细致的反思和提升,学习案例中优秀环节和设计,希望能够运用到以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中。
关键词:对外汉语 初级综合课 案例分析
综合课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课型,学生在综合课上锻炼了听说读写各项技能,这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有较高的要求。本文案例出自《汉语课堂教学示范》中的一节初级综合课——《把这瓶鲜花放在桌子中间》,通过观察对该课的教学设计进行细致的反思和提升,学习案例中优秀环节和设计,希望能够运用到以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中。
一.背景介绍
本次案例所选来自《汉语课堂教学示范》中的一节,初级综合(语法)教学课,是由优秀教师刘希明老师执教的综合课,本课教学对象是由12位汉语水平初级阶段的成人组成的学习班,学生来自多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教育文化背景,年龄差异也较大。从上课情况来看,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高,自主学习性相对较强。
综合课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课文,还要提高听说读写各项技能。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提问的时候,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对学生产生的较大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避免学生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案例中刘老师上课后先朗读课文,锻炼学生们的听力,再提一些简单的问题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文章大意,问题设置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了解文章内容。而后又朗读一遍课文,让几位同学复述课文。在解释生词阶段,刘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与日常生活相似的情境中学习新内容。
二.案例叙述
这堂初级综合语法课是有经验丰富的刘希明老师执教,分为两小节,在课前老师便准备好了上课需要用到的教具,并进行了优秀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随后便开展了以《把这瓶鲜花放在桌子中间》为主题的教学。
(一)第一节
1.组织教学。老师首先对学生进行点名,看到同学们到齐了,老师很高兴,并且表明希望同学们以后都按时来上课。这种方式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上课的环境中,继而展开课堂教学。
2.复习导入。老师一共读两遍课文,读完一遍后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问题回答,第二遍请同学们复述课文。读第一遍的速度较慢。提问内容:他们班的老师姓什么?王老师身体怎么了?他多长时间没有给我们上课了?说明老师病得厉不厉害?他们最终确定什么时间去看老师?为什么星期五去?王老师家住在哪里?他们几点从学校出发?他们是怎么去的呢?他们王老师见到他们怎么样?他们几点从王老师家出来的?从王老师家出来他们去做了什么?买了什么东西?老师读完第二遍课文时,让同学们复述课文,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3.講练新课
(1)听写。听写20个生词,请四名同学去黑板上写,其余的同学写在纸上。听写的单词有:乱七八糟,收拾,布置,方,圆,乱,收,桌布,花,铺,脏,拖把,拖,递,打扫,显得,整齐,蛋糕,蜡烛,插。
在这一环节之后,老师带学生一边读单词,一边改正黑板上的错误。改正后老师领读一遍,再请同学领读两遍。
(2)讲解生词。刘老师在讲解生词的时候会联系实际情景,不是单独对词进行解释,并且对学生的反应有灵活的处理。如在解释“乱七八糟”和“收拾”两个词。有学生说自己的房间乱七八糟。老师问:你喜欢这样子的房间吗?学生:不喜欢。老师:为什么不收拾收拾(在讲到“收拾”的时候放慢语速)呢?
在讲到“圆”这个词的时候,老师问学生中国人喜欢在什么桌子上吃饭?学生答:圆桌。自然学会“圆”,并且传播了中国文化。
在讲到“桌布”的时候,老师拿出准备好的桌布,运用直观性原则,使用直观教具和言语直观对词进行解释。
在讲解“递”这个词时,由于学生的理解错误,误以为“递”是“扔”,在老师请这位同学做“把书递给老师”这个动作时,学生把书扔给老师。老师面对该突发情况时,耐心地解释“扔”和“递”的区别,并仔细说明了中国人在很尊重其他人时会用双手把东西“递”给他人。在老师的细心的解释之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向老师道歉,做了一遍正确的动作。
(二)第二节
1.活跃气氛。请两名来自韩国的同学演唱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来活跃气氛。
2.语法学习。老师做了一个动作,让学生造句,然后引出来本节课的语法重点“把字句”,并请同学们重复学习“老师把这瓶鲜花放在丽娜桌子上”。分析句子得出“把”字句结构为“S+把+O1+V+在+O2+其他成分”。教师举出多种类似的情景来说明该句型,如:把挂历挂在墙上;收衣服回寝室;放学后把书包放在桌子上;引出“把字句”的否定结构,在“把”前面加“没”,讲练“老师没把这瓶鲜花放在丽娜桌子上”。自然引出“想、要”这几个词的位置和否定句式相同。讲解练习“V+到”,运用情景如“送病人去医院”,“送朋友去机场”;讲解“V+给”时则使用“把茶送给朴世希”,“把酒送给瑞秋”这几个情景;在讲解“V+成”这个结构时则在现场书写几个错字,如把“找”写成“我”了。总之刘老师在讲解这些语法结构时,都是运用学生熟悉的情景来讲解,使学生在理解时不会很难。
老师总结“把”字句是一种非寻常的构造,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请每个同学说一个带有“把”的句子。
3.课文学习。老师先问学生是否在中国举办过生日派对,然后引出教学内容。老师带读课文,找出文章中难点,随后回复老师的问题。提问如:玛丽和山本为什么要收拾房间?他们要把哪张桌子放在中间?他们有桌布吗?什么颜色的?地上干净吗?等问题逐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随后两人为一小组练习课文内容,分角色学习练习课文。最后请多组同学到教室前面进行课堂表演。最后布置作业。
4.为燕妮过生日。老师运用本堂课学习的“把”字句安排学生对教室进行布置,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和交际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案例分析
综合课对学生的学习很重要,因为综合课会涉及到听、说、读、写方方面面。初级阶段的学生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听说上,“听说法”教学理论认为,语言是第一性的,而文字是第二性的。吕必松(1986)提出了“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此外,该文还提出了“交际性原则”。①对外汉语教学主要是语言教学,尤其是学生的交际意识的培养,一切的教学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设置的。
优秀的对外汉语课堂能够给我们带来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等方面的思考,刘老师的对外汉语课堂带给我的启示如下:
第一,交际式教学。学习语言是为了运用语言,通过语言能够拓展我们的视野。我们在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时不能只关注书本上的内容,不能只学习“哑巴”语言,而是应该开口说目的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来讲练一些新知识,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而言,要尽可能地使用学生们能够接触到一些日常生活情景,使得学生在学习完新知识后能够使用所学知识。本案例中,刘老师在讲解如“乱七八糟”、“收拾”、“布置”等词语时,就不断创造各种情景,引导学生进行交际化练习,如两人一小组练习文章内容。在讲解本文语法点时,運用教室内的花瓶,实际做了此动作,引导学生对“把”字句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二,学生是课堂活动主体。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要人物。教师“教”的有效性只有通过学生努力“学”才可以起到好的作用,因此“教”必须要为“学”服务。在课堂的讲练中,学生始终是各个教学环节的主要参与者。如刘老师让学生齐读黑板上听写的内容时,第一个词是“乱七八糟”,学生读的不是很整齐,刘老师说,你们读地就乱七八糟,学生很快就能明白“乱七八糟”所代表的意思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刘老师在领读完课文内容后,让学生们分角色扮演,和同桌一起练习课文内容,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人公,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的优势条件,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第三,语言与文化相结合。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学习是相关联的,而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理解程度会影响学习者对目的语的学习。文化的学习与语言学习如影相随,因此文化的学习也要分层次,分阶段的,要符合学生语言学习的阶段。刘老师在讲解“圆”一词时,便举例说明中国人喜欢围着圆桌吃饭,西方人的饭桌一般都是方桌,展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也进一步说明了中国人喜欢热闹。这样的方法会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从而认识到中国的习俗,不断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度,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有很大帮助。
第四,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备课是上好课的源头,上课是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好处。在刘老师的课堂中,刘老师依据课文内容提出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在帮助学习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层层递进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大意。总之刘老师课堂的教学过程设计科学,重难点明晰,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帮助他们。
以上就是笔者对刘希明老师《把这瓶鲜花放在桌子中间》这节课的观察和反思,通过对本节课的分析,笔者深刻认识到教学的复杂性,尤其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们的不同学习目的,不同文化背景,来决定不同的授课的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刘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学习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
[2]姜丽萍,赵秀娟,吴春仙.国际汉语教学.综合课教学方法与技巧[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
[3]朱文文,苏英霞,郭晓麟,等.国际汉语教学.语法教学方法与技巧[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5.
注 释
①吕必松.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9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