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如何渗透历史课堂

2021-09-05 09:33崔艳利李晓东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28期
关键词:树人研学立德

崔艳利 李晓东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这两个字包涵两个意思:一是教书,即知识技能。一是育人,即人格的构建。也就是说,教育要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格的滋养和涵育。发挥好新教材的作用,用好课堂这一空间,让立德树人贯穿基础教育的始终,是一线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如何更好的通过历史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讲好中国故事、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需要身处一线的教室认真思考的课题。

在组织历史教学过程中,乳山市第一中学与乳山市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讲述故事、设置情景、研学实践有机融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欢迎。

一、 用故事传承历史 用生动形象的形式浸润学生心田

擅长讲故事就是一种渗透式的教育方式。“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口袋的人是老板,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脑袋的人是老师”。要让自己的思想入别人的脑、入别人的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面对00后的中学生群体,靠硬灌输很难改变他们的认知模式和思维习惯,而润物无声、渗透式的说理往往可以达到潜移默化、沁人心脾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对于故事的兴趣要比课堂教学的兴趣来的更加强烈,他们对于这个社会和世界的发展确实充满了好奇心,但是这也需要老师能够运用合适的方式来表达所要教学的内容,因此,老师就可以把教学的知识融入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讲给学生,或者让学生亲自参与编写故事,如此,学生们对课堂的兴趣会更浓烈,也更容易记住老师所讲述的知识。同时,历史老师巧妙的利用历史故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进行德育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例如,在讲到《抗日战争》一课时,乳山市第一中学就充分利用乳山本地的红色教育资源——胶东育儿所的历史,让学生上网搜集资料,然后自己设计舞台剧《乳娘》。

这样,就引导学生利用历史剧的形式,把一些历史故事演绎出来,不仅能让学生印象深刻,还能讲故事的核心内涵直接传递给学生,达到以德化人的效果。

二、 要善于运用情景,情景感染,潜移默化

纯文字资料会让学生理解历史有距离感,如隔岸观火,不够形象逼真,而现代的图片和影视材料能够补充这一不足。影像作品,能够丰满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让学生受到视觉的冲击,从而潜移默化的受到的道德教化。

例如,在讲到红军长征时,乳山市第一中学组织学生观看红色革命电影《长征》。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长征过程中所经受的苦难,用长征精神鼓励学生刻苦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努力。历史是已经过去的事,直观形象的视觉冲击使学生如临其境,更能使德育渗透具有震撼性。

三、 通过课外研学活动,立体化提升德育效果

通過组织研学活动,能够将历史课堂立德树人的德育教育进一步升华,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经过实践活动的亲身体验和感悟,能够对“立德”、“树人”的概念产生更加全面而综合的认知,进而达到深入提升历史课堂德育效果的目的。

近距离的感受进一步体会立德树人的真正含义。例如,在讲到抗日战争那一课,组织学生到马石山进行研学活动,通过参观马石山教育基地,重温胶东抗战历史,聆听讲解员娓娓讲述马石山十勇士和八路军将士为了百姓的生命安全,舍生忘死、英勇无畏、浴血杀敌的英雄事迹。瞻仰革命文物,仿佛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岁月,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平的不易,学生不仅会进一步生发爱国之情,还进一步感悟乳山地区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舍生取义,还有与胶东父老乡亲结下的鱼水情谊,为课堂进一步提升和升华德育教育效果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历史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科,历史教学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从历史中找到通往未来的路,成为振兴国家民族的优秀人才。新时代背景下,历史老师应该把教材知识重新整合而不是照本宣科,不是简单的处理而是要融合情感价值的因素。惟其如此,才能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的根本的任务,帮助学生构建起优良的人格,让历史课堂成为立德树人的完美载体。

猜你喜欢
树人研学立德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利用PBL教学模式完成初中数学教学立德树人的德育使命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基于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凝练——以“启思明德,悟理达行”为例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